我国食糖价格波动周期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28800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食糖价格波动周期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食糖价格波动周期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食糖价格波动周期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食糖价格波动周期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食糖价格波动周期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食糖价格波动周期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食糖价格波动周期性研究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白糖期货价格波动规律研究良茂期货 王海峰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糖料种植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食糖产、销量都在1000万吨以上,仅次于巴西、印度,居世界第三位。我国食糖的市场化程度很高,国家宏观调控主要依靠国家储藏,市场在价格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国白糖期货2006年初在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时间不长,因此期货价格数据偏少,不利于进展价格波动研究。但是我们发现白糖期价与现货价格有着良好的参照性,二者波动方向一致,波动幅度相当见图1,而现货市场有较长的交易历史,故本文利用白糖现货价格代替期货价格来研究价格波动规律。回忆历史,我国白糖市场价格波动频繁,波动幅度较大,多年

2、来在年度间和季节间都表现出较强的周期性特征。一、年度波动规律总体上看,年度间价格波动周期比拟明显且相对稳定,每次涨跌持续大约23年见图2,这与甘蔗生产一年种植、三年收获的特点有一定关系。每次波动都反映了市场价格与食糖产量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价格与食糖产量互为反向涨跌,增产熊市,减产牛市,价格随着产量增减波动剧烈,价格产量弹性较大。从上图可以看出2001年至2003年间,白糖产量上升400多万吨,同期白糖价格大幅度下跌;此后2004、2005年的两年间白糖产量有所下降,2005年糖价暴涨至历史高点;2006、2007、2008年白糖产量连续三年大幅度增长,特别是07年和08年增长幅度很大,

3、这导致糖价从2005年5200元/吨的历史高点一路滑落到当前2900元/吨的水平,跌破了糖厂的生产本钱。不难发现白糖产量对价格的影响非常大,白糖一直都处在增产降价减产涨价增产的循环之中,其中的减产涨价环节持续时间多为2年,而增产降价环节多持续34年。这说明白糖产量易增难减,行业对减产的调整要快于增产,这使得国白糖多数年份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少数年份供不应求。最终在价格上的表现就是糖价在一轮长期的下跌中配合天气等其它因素造成白糖产量下滑,现货供应突然紧缩造成市场恐慌、价格飚升,此后随着产量的恢复和投机泡沫破灭,糖价从高位回落调整。打个比方,白糖市场多数时候就像一个非常平静的水塘,偶尔丢进去一个石

4、子就会泛起层层涟漪,但很快就又恢复平静了。通过研究白糖历年生产状况,可以发现白糖产量与价格之间的互动周期其实是我国近十年来白糖的产销矛盾变化的外在表现。首先,近年来我国的白糖需求一直保持着逐年增长的态势见图3。上图是美国农业部公布的近十年中国国食糖消费量的走势图。从中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我国的食糖消费总体上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特别是最近的三年的增幅都超过了10%,其中虽然有些年份消费量下降,但下降比例都低于5%。白糖的消费增加主要是由于国民经济开展带动食品工业对白糖的需求提振。这种趋势决定了如果白糖减产,很快会出现供不应求,进而价格大涨。其次,白糖生产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导致产量波动。 从图4可以看

5、出我国的甘蔗种植面积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后保持着逐年增长的态势。国民经济的开展带动了白糖需求的上升,需求增长拉动了制糖产业的兴旺,这又带动了蔗糖产区的经济开展,再加上我国在农业生产中一直都有增种增产的政策性偏好,所以2000年以来国甘蔗种植面积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由于农业种植技术的提高,理论上说甘蔗的产量应该保持逐年增长,这必然对国白糖市场造成巨大压力。但是甘蔗生产本身有着一年种植,三年收获的在规律,也就是说理论上四年之甘蔗产量会有一个波动。历史上看,2004、2000、1995白糖价格都出现过暴涨,而这三年恰好都处于新老甘蔗交替的环节,出现了产量下降。特别1999年底和20

6、03年下半年,*分别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寒流和干旱,减产严重,导致供需非常紧。可见甘蔗本身的新老交替是产量增减的在因素,而自然灾害等外在因素则起到的催化剂的作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规则近几年受到甘蔗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的制约,20002007年我国甘蔗种植面积总共增加了35%,年均增加5%,也就是说目前在种的甘蔗中有约1/4的新蔗,它们与另外3/4的老蔗错开了生长期,这样新老更替年份产量的波动会有所减小。二、季节波动规律白糖的消费具有季节性,冷饮旺销的夏季和传统的中秋节、春节都是白糖消费量较大的时期,而每年的36月间是消费淡季。这种消费淡旺季的交替在白糖价格波动上有一定的表达。白糖价格在79月间由

7、于受到中秋、国庆糖料采购的影响容易形成明显的上涨行情。也就是七死八活九回头,意思就是七月份死气沉沉,八月份活泼,上窜下跳,九月份回头上扬!七月份时真正意义上的旺季还没有到来,糖市缺乏活力。进入八月份后,销售的时间只有两个月了,传统的中秋节在即,用糖顶峰也就开场了,于是市场又有了一定的活力。到了九月,随着老糖销售接近尾声,新糖又还没有上市,价格上涨。例如在2006、2007年的熊市当中,糖市在这个时节通过炒作库存偏低走出了短期的上涨行情。但是,79月的消费旺季不是一定就能带来上涨行情的,更不能决定未来的价格走势。决定价格涨跌大趋势的主要因素还是产量。白糖价格在每年11月份至春节前夕这段时间特别容

8、易大幅度波动。这主要是因为每年11月份甘蔗开场收割,新榨的白糖开场陆续上市,对新榨季白糖产量的预估也开场浮出水面,而此时既是新糖老糖青黄不接的时期,又正好处在食品行业为春节备货而采购白糖的重要时期。如果白糖减产使得供求紧,糖价就会上涨;而如果白糖增产使得供大于求,糖价就会走跌。值得注意的是,春节行情往往决定了后期糖价的长期走势,是持续上一年的牛/熊市还是开场反转。这对后期判断价格走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处在甘蔗四年一次的新老交替环节时。2003年*发生干旱,同年新老蔗交替,随后白糖减产引发了2004、2005两年大牛市,这轮牛市始于2004年春节。2005年底牛市进入疯狂的状态,但事实上

9、白糖的产量已经开场增长,终于在2006年春节国储抛糖促使投机泡沫破灭,增产迅速成为巨大的利空,引发了漫长的熊市。下面两图分别展现了2003/04榨季和2005/06榨季的糖价走势图。三、国外价格波动联系比照近几年的国现货糖价和NYBOT的11原糖价格走势可以发现,国外糖价走势总体上一致,但*些时候还是会出现明显的背离。 从图7可以看出,2008年之前两市场走势背离主要发生在每年9月至次年2月期间,究其原因主要是国糖市炒作中秋、春节题材所致。但是2008年6月以来发生的背离却打破了这个规律,在国际市场糖价大幅反弹的情况下,国糖价却一路走跌直至跌破本钱价。这次背离也说明不能简单的根据国际糖价的走势

10、来判断国糖价的走势。回忆过去十年国际食糖生产状况可以发现主导国际糖价涨跌的主要因素也是供求矛盾,这和国的情况类似。20032005年,世界食糖总产量下降,而总需求却有所增加,年末商业库存下降了23%见图8,这是导致食糖价格暴涨的重要原因。此后20062007年,世界食糖总产量上升,库存上升,糖价从高位跳水。有趣的是,这和我国在同时期白糖市场的经历根本吻合。其实,这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有在直接联系的。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食糖生产国,食糖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10,因此我国食糖市场的波动对世界食糖市场有一定的影响,这就是20032007年国外食糖市场经历相似的原因。但是进入2008年以后,截止到8月份

11、,国外的食糖市场供求矛盾的开展变化出现了不同步的现象。国食糖滞销,库存结转量巨大,现货需求疲软,更重要的是逐年增加的甘蔗种植面积使人们大多预期2008/09榨季中国白糖产量还会增加,至少会持平,这给国糖市带来巨大的压力。而同时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预测2008/09榨季世界食糖产量和年终商业库存都是下降的,这无疑为2008年6月份国际糖价的反弹奠定了根底,剩下的就是由美元贬值、油价走高、乙醇增产来提供炒作题材了。四、总结根据中糖协近期公布的数据推算2007/08榨季完毕时很可能有一百多万吨白糖库存结转,这样看来炒作9月份的中秋消费题材的可能性较小。目前*白糖现货价维持在目前的28002900元/吨之间低价促销,如果八九月间低价促销成功,期价或许会出现反弹,但也很可能是短期的诱多行为。笔者认为三季度白糖市场总体上依然是熊市,四季度将进入关键时期,重点要关注的是新榨季白糖产量的变化,还有天气状况。除非新榨季白糖产量明显下降,否则白糖的熊市将继续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