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汇总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28100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3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汇总(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世界的气候单元整体说明单元教材分析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 说,他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既自 成整体,又是学习后续分区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内容。本章在介绍气候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景观图、示意 图、图表、地图等资料,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出基本的科学道理,学生感悟了现象到本 质的科学研究过程。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 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 ,了解主要降水类型,

2、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 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单元知识结构单元整体目标1.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2.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读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 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 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3. 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 候的影响。单元重难点一览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 气温和降水的测定及气象资料的表示 方法,降水的类型。

3、世界年平均气温、 降水的分布规律。3. 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 响。4.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1. 天气和气候概念的区分。2. 世界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 布规律。3. 地球的运动和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4各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成因的理解。单元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天气与气候是时时感受到,并时时充满思索的内容,深刻的生活体验为学习的进行积 累了丰富的直接经验。而地图、地形、海陆分布等知识的掌握,图表绘制和判读能力的提高也为本章的学 习提供了知识和技能保证。但气温、湿度、辐射、地球运动等相关内容相对于他们来说,许多关联的内容 还没有接触,会影响他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入理解。同时该年龄

4、段学生的总结、概括、分析、归纳,进而发 现规律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单元教学建议天气与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活动、军事活动等密切相关,学习气候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突出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而阅读、绘制和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是一项比较综合的技能,应该有步骤 地进行,分解难点,逐步达成目标,并注意总结方法和规律。教材中的活动“太阳高度与气温”,是一个基本的实验,许多内容都是基于这一试验结果得出的结论, 对学生正确理解后续内容非常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试验中总结出规律。地球运动是一空间活动,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重点,建 议教学中设计演示,充分利用教具或

5、多媒体技术突破这一理解难点。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对将来学习季风气候特点意义重大,建议结合课本中提供的活动题对这一内 容进行深入讨论。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建议结合实际创设情景,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式学习,进 而得出结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是对前述内容的总结性概括,是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发挥作用的结果,在教学 中应该充分突出多种因素影响气候的特点。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建议在结合课本平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 状图、自然景观图、气候类型分布图,进行一一对应的学习基础上,对各种气候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式的讨 论,借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单元课时分配本章内容共包含四节,可用 5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6、: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1课时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3课时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4课时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3课时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 57-59 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同时通过 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3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 4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天气预报图,学会简单表述天气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加强对天气和气候进行更进一步的 认识。采取讨论、对比、搜集资料、扮演天气预报

7、员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开阔学生的气象、气候知识,使学生了解全球的气候是互相关联的,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 自然观思考地理问题的能力。关注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负面影响,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图是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天气和气候概念的区别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突破 在进行天气和气候的教学时,可以采取对比的方法。从学生最熟悉的天气现象入手,通过讨论, 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两者的差别。天气预报的学习中, 充分利用近期的天气预报资料进行教学, 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又可以更好 的掌握知识。利用

8、学生扮演天气预报员,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常见的天气符号的小卡片。学生准备 1查找有关气候和天气的谚语或诗词、资料 2搜集近期的天气和气候资料教学步骤(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指导1导入新课。2利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分天气和气候的差 异,能正确判定属于哪一部分。3认识主要的天气符号4准备录像或资料进行天气预报1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有关气候和天气的 诗词、谚语、词语等展示并简单说明其 含义。2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 并总结其相 同和不同之处 。3比比看,看谁记得快 。4学生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来学习可以 进一步识记有关知识,并巩固所学。、天气和气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

9、入新课。三国故事中,草船借剑的故事,借东风 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诸葛亮利用的是地理 知识,是什么呢?板书第一节课题:第一节天气和气候2 . (1 )学生宣读自己查找的资料并简单解释(2 )比较天气和气候的差异进行归纳总结相同点:都是指大气的变化。不同点:1 学生回答问题2.( 1)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有关资料、诗词、谚语等进行宣读并间单解释(八月十五云遮 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燕过低飞蛇过道,大 雨不久要来到。等)(2)分组讨论两者的相冋点和不冋点。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天气)昆明四季如春。(气候)风和日丽(天气)天气气候时间规律性要素统计3 教师归纳总结

10、后,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在每天的天气预报前,有时会出现一幅卫星云图,说明它的各种颜色所代表的含义(板书):卫星云图2. 教师利用提前准备好的知识卡片,领学生 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板书:天气符号3. 准备录像或资料进仃天气预报4. 大气污染严重,对大气环境的质量要求越 来越关心。1. 学生尝试自己回答,由教师给予指正。 绿色代表陆地,监色代表海洋,白色代表云 层,白色越厚,代表降水的可能性越大,而 且降水越多。2. 比比看,看谁记得快。3. 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 来学习可以进一步识记有关知识,并巩固所 学。4. 学习大气环境的检测, 了

11、解我们身边的环 境。本课总结天气变化和人们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军事活动以至日常生活,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学习的时候,要从日常的生活入手,学以致用,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多总结。板书设计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一、天气和气候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1. 卫星云图2 天气符号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禾U用所学习的知识,调查本地区的天气和气候方面的情况,或查找有关天气和气候方面的趣闻,用电 脑制作演示文稿或出一期墙报、壁报的形式向大家介绍。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 下列描述中,属于气候概念的是:A风和日丽 B 暴风骤雨 C冬冷夏热 D 霜冻2. 下列表示沙尘暴的符号是:A $ B S C* D 探3 在卫星

12、云图上,要识别一个地区云雨量的大小,主要看该地区的颜色,当出现什么颜色时,云雨量较 大:A 白色 B 黄色 C 蓝色 D 绿色4. 天气符号三三代表:A 多云 B 雾 C 冷锋 D 沙尘暴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A 气候 B天气 C温度D季节个性练习设计1.收听、出来。北京:收看今天的天气预报,用符号表示出广州、北京两地的天气情况,并用文字叙述, 广州:, 2将诗句与对应的词连线小楼一夜听春雨天气气候春风不度玉门关二月春风似剪刀3 .有条件的可以参观本地区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测定,并在教师的指导 下,组织建立气象园地。教学探讨与反思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

13、兴趣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参与性。在天气和气候这一节的学习中, 教师应多创设一些利于学生参与的情境,有条件参观气象台和大气监测站,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 能够积极参与、 勤于讨论, 乐于实践, 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在讨论中展示才能, 在实践中得到快乐。补充资料大气污染与人类生存条件所谓“大气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对人类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如果对它不加以控制和防 治,将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条件。大气污染有的是由于森林火灾、 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造成的; 有的则是由汽车尾气、 工业废气、 烟尘、 爆炸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人为因素对大气的污染是主要的,尤其是现代交通运

14、输和工业生产对城市大 气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因此人们对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关切。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有:一氧化炭CO二氧化硫SO2 一氧化氮NO臭氧03以及烟尘、盐粒、花粉、细菌、苞子等。距地面几十米的近地面层大气,是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空间。这一层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 生产和生活。近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排放出的大量汽车尾气与空气中的一些物质成分发生化学 反应,生成对人体十分有害的一氧化氮、臭氧 、乙醛等新物质。悬浮在大气中的各种气溶胶粒子,按其大小可分为降尘和飘尘。其中降尘的粒子较大,直径大于10微米,它的自然沉降率较快。它与人类支气管炎的死亡率和农业减产有很大关系;飘尘粒子较小,

15、直径一 般在0 1 1 0微米。其自然沉降率很小,故悬浮在大气中的生命史较长。随着粒子的减小有毒元素的 浓度将增加。通常小于 0 3微米的飘尘能直接吸入肺泡,如长期积累,会损害呼吸机能,引起哮喘、肺气肿、 矽肺和肺癌等不治之症。由于飘尘的污染期长和毒性强,因此它的危害性大。当大气中气溶胶粒 子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出现烟雾弥漫,能见度降低,太阳辐射减弱等现象。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程度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一般冬季的早晨和傍 晚在无风的天气条件下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夏季由于空气层结不稳定,污染物易向高空扩散,因此一般污 染不会太严重。湿度与你密切相关“空气湿度”顾名思义是指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大小,湿度越大表示空气越潮湿,水汽距离饱和程度越 近。通常我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空气湿度的大小。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越小,人体汗液蒸发 越快,人的感觉越凉快。北京地区冬季和春季白天一般湿度为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