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住院流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278415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内科住院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神经内科住院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神经内科住院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神经内科住院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神经内科住院流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内科住院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内科住院流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住院流程 诊断依据。 1.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数持续十至数十分钟,并在1小时内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3.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治疗方案的选择。 1.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3.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者应予抗凝治疗。 4.病因、危险因素、并发症的治疗。 5.明确有血管狭窄并达到手术标准者予手术治疗。 标准住院日为 5-7天。 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抗“O”、类风湿因子、纤维蛋白原水平

2、、蛋白C、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 (4)头颅CT,颈动脉血管超声。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同型半胱氨酸、抗凝血酶 ,TCD。 选择用药。 1.抗凝药物:排除抗凝治疗禁忌症后可给予肝素加华法令;单独口服华法令;单独用低分子肝素。 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3.必要时可予他汀类降血脂药。 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脑出血住院流程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2.头颅CT证实脑内出血改变。 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一般治

3、疗: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2.控制血压。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控制体温。 5.防治癫痫。 6.必要时外科手术。 7.早期康复治疗。 标准住院日为 8-14天。 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A。 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2.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

4、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继发于出血性疾病的脑出血酌情应用止血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胰岛素、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药物。 监测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NIH卒中量表和GCS量表评分。 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癫痫住院流程 诊断依据。 1.临床上至少发作一次以上。 2.存在发作易感性:包括遗传、外伤、发热和动脉硬化等因素。 3.伴随社会和心理等方面问题。 4.脑电图和或影像学改变。 标准住院日为 7-14天。 住院后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

5、能、电解质、血糖、肌酶、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胸片、超声; 4.头颅CT; 药物选择。 1.常用口服抗癫痫药物: (1)一线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氯硝西泮等; (2)二线抗癫痫药物:奥卡西平、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 2.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应依发作类型及以前用药及疗效情况选择抗癫痫药物。 3.药物选择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禁忌证、可能的副作用、特殊治疗人群(如育龄妇女、儿童、老人等)、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来源和费用等。 (1)局灶性发作: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丙戊酸钠、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

6、(2)全面性发作: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托吡酯、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 (3)肝功能损害患者:慎用丙戊酸钠。 (4)肾功能损害患者: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减少抗癫痫药物用量。 (5)过敏体质患者:慎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等药物。 (6)育龄期妇女患者:可酌情选用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孕前3个月和孕初3个月每日加用叶酸5mg。 (7)老年患者:酌情减少抗癫痫药物用量。 (8)儿童患者:按公斤体重计算抗癫痫药物用量。 出院标准。 诊断明确,药物治疗方案确定,可门诊随访。 吉兰-巴雷综合征住院流程 诊断依据。 1.病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1-4周可有或无感染史。

7、 2.临床表现: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末梢性感觉障碍,伴或不伴颅神经受损,可伴有呼吸肌麻痹、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但括约肌功能多数正常。 3.脑脊液检查:2/3患者表现为蛋白细胞分离。 4.肌电图提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治疗方案的选择。 1.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 2.血浆置换。 3.皮质类固醇激素。 4.抗菌药物。 5.辅助呼吸。 6.对症治疗及预防并发症。 7.康复治疗。 标准住院日为 2-4周。 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血气分析、肿瘤全项、免疫五项+风湿三项、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8、); (3)心电图、胸片; 选择用药。 1.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 2.血浆置换。 3.大剂量甲基泼尼松冲击。 4.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的相关药物。 (八)出院标准。 1.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有所好转或基本恢复。 2.治疗2周病情平稳。 3.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带状疱疹住院流程诊断依据。1.皮疹为单侧性。2.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簇集成群的水疱。3.可伴有神经痛。治疗方案的选择。1.抗病毒剂。2.止痛:药物治疗。3.物理治疗。4.神经营养药。5.糖皮质激素。6.免疫增强剂。标准住院日为 7-14天。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免疫球蛋白

9、、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X线胸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1)肿瘤相关筛查:肿瘤抗原及标志物,选择行B超、CT检查,内窥镜检查;药物的选择与治疗时机。1.抗病毒剂:阿昔洛韦等,用药时间为1周左右。2.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卡马西平、曲马多、加巴喷丁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3.神经营养药:甲钴铵、腺苷钴铵、维生素B1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4.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为3-10天。5.免疫调节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6.局部药物:炉甘石洗剂、抗病毒及抗菌制剂、外用止痛剂等,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7.抗生素:必要时使用,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8.物理治疗:可选用氦氖激光或半导体激光、紫外线等,治疗时间视病情而定。9.支持治疗及并发症的治疗。出院标准。 1.皮疹痊愈:无水疱、皮疹或创面已结痂。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