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4278291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品】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品】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品】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联考 语文试卷 第1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撰写论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如果没有科学的头脑,就写不出科学论文。所谓科学头脑,也就是逻辑的头脑。逻辑上讲两种科学方法,一个是演绎,一个是归纳。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我们搞科研,要先用归纳,再用演绎,不能反过来,反过来就坏了。比如逻辑上的三段论法,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凡人皆有死,你是人,你也有死。”这是演绎法,从大前提推出结论。结论对不对,关键在于大前提对不对,主要是“凡”字。“凡”是归纳出来的,我们

2、做研究工作,就是要研究这个“凡”。怎么研究呢?就是从大量具体的材料中去归纳,从个别到一般,结论是在归纳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开头。凡是先立结论,然后去找例证,往往都靠不住。因为你往往是主观的,找一些为你所用的例证,不为你所用就不要,那自然就错误了。 真正掌握归纳的方法,不那么容易,但我们要尽可能运用归纳的方法做科研工作。清代王引之,可以说是掌握了归纳的方法,尽管当时没有归纳的说法。他的一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用一本书中的例子来证明古人对某一个问题解释的错误。邶风终风的“终风且暴”,韩诗说:“终风,西风也。”王引之认为这个讲错了,是缘词生训,现在我们叫望文生义。从这句话看,“终风”解释为“西风是讲得

3、通了,但别的地方“终”都没有这个意思,所以你这一个地方讲通了也不能算数。王引之用大量诗经中“终”和“且”对称的例证来证明,“凡”这样的“终”字都作“既”讲。我们做科研工作,就要达到一个“凡”。 跟归纳相反,就是所谓的孤证,只有一个例子来证明,完全没有归纳,它跟科学方法是违背的。前些日子看,一些字典的稿子,这里就很有一些孤证的问题。“信”字,它讲做“媒人”,举的例子是孔雀东南飞的“自可断来信”。这个地方讲成“媒人”也可以讲得通,问题在于是一个孤证。古书中“信”都不做“媒人”讲,而讲到“媒人”的时候,也没有用“信”字的,为什么单单这一个地方做“媒人”讲,这就是孤证,孤证是不科学的。余冠英就讲得很好

4、。他说,“信”有使者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媒人,但“信”字本身不能解释为“媒人”。同时,搞科研工作也最忌先有结论,然后找例证。有一个例子,这就是黄侃的古本韵、古本纽的说法。他先主观下个结论,古代一定有个本韵,跟本纽相当。一定是古本韵中有古本组,古本组只能出现在古本韵。这牵涉到整个逻辑思维问题。为什么说它是古本韵,因为它里边有古本组;为什么说它是古本纽,因为它出现在古本韵。林语堂蚍评他是乞贷论证,现在叫循环论证。这是违背科学的。 胡适那套“大胆假设,细心求证”行不行?大胆假设问题不在于假设,而在于大胆。大胆到某种程度,就变成主观臆测了,跟科学的假设风马牛不相及。胡适说,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的自传。这种假

5、设真是太大胆了,主观的大胆,当然就不科学了。胡适的“大胆假设,细心求证”,问题在于大胆,不应该提大胆,科学的解释就是假设,假设是可以的,大胆是不可以的。细心求证是完全对的。所谓细心求证,应该是充分掌握材料,然后细心地推出结论。但胡适本人就没有做到,他的入声考就没有细心求证,讲得很不好。总之,掌握科学方法就是归纳,先归纳,后演绎,先归纳后分析,没有归纳就没有分析。 (节选自王力谈谈写论文,有删改)1下列对于“科学头脑(方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科学头脑是分析能力的基础,它是科研人员从事科研的必备品质,科研人员必须拥有科 学头脑。 B归纳,是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其共同点;

6、而演绎,是从共同属性中去推断某个个体也有相同 的特征。 C科研工作,要达到“凡”,它的得来,必须先占有大量材料,再进行概括分析,不可先下 结论。 D“大胆假设”问题不在于假设,而在于大胆;而“细心求证”也不是完全对的,要看具体 情况。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段首先点明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接着引出归纳和演绎两种逻辑方法,阐述了二者之间 的关系及注意事项。 B第二段写了王引之对韩诗观点的质疑,肯定了王引之方法的科学性,证明归纳法对于 科研来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C第三段,从孤证谈起,进而肯定了余冠英的解释,批评了黄侃的循环论证,从而证明孤证 是违背科学的。 D第

7、四段由胡适“大胆假设,细心求证”着手,接着指出问题所在,点明可取之处,最终提出 科学思维方法。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理解、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j A只要我们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就是要归纳?先归纳,后演绎,先归纳后分析,就能写出真正 的科学论文。 B如果分析不是以归纳为基础,而是先确定观点,再找材料来证明,这足违背科学的,其论 点也都是错误的。 C-韩诗说:“终风,西风也。”这种只有个例子,而不用一本书中的其他例子来证明的研究 方法,就是孤证。 D胡适的人声考讲得很不好,因此说,他提倡的“大胆假设,细心求证”问题不在于假设, 而在于大胆。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温

8、峤,迁太子中庶子。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与为布衣之交。数陈规讽,又献侍臣箴,甚有弘益。时太子起西池楼观,颇为劳费,峤上疏以为朝廷草创,巨寇未灭,宜应俭以率下,务农重兵,太子纳焉。明帝即位,拜侍中,俄转中书令。峤有栋梁之任,帝亲而倚之。屡上疏,议奏,多纳之。 苏峻反,及京师倾覆,峤闻之号恸。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对。俄而庾亮来奔,宣太后诏,进峤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峤日:“今日之急,殄寇为先,未效勋庸而逆受荣宠,非所闻也,何以示天下乎!”固辞不受。时亮虽奔败,峤每推崇之,分兵给亮。遣王愆期等要陶侃同赴国难,侃恨不受顾命,不许。峤初从之,后用其部将毛宝说,复固请侃行,语在宝传。初,峤与庾亮相推为盟

9、主,峤从弟充言于峤日:“征西将军位重兵强,宜共推之。”峤于是遣王愆期奉侃为盟主c侃许之,遣督护袭登率兵诣峤。 侃率所统与峤、亮同赴京师,戎卒六万,旌旗七百余里,钲鼓之声震于百里,直指石头,次子蔡洲。侃屯查浦,峤屯沙门浦。时峻军多马,南军杖舟楫,不敢轻与交锋。用将军李根计,据白石筑垒以自固,使庾亮守之。贼步骑万余来攻,不下而退,追斩二百余级。 后义军屡战失利,峤军食尽,陶侃怒日:“使君前云不忧无将士,惟得老仆为主耳。今数战皆北,良将安在?荆州接胡蜀二虏,仓廪当备不虞,若复无食,仆便欲西归,更思良算。但今岁计,殄贼不为晚也。”峤曰:“不然。自古成监,师克在和。光武之济昆阳,曹公之拔官渡,以寡敌众,

10、仗义故也。峻、约小竖,为海内所患,今日之举,决在一战。峻勇而无谋,藉骄胜之努,自谓无前,今挑之战,可一鼓则擒也。奈何舍垂立之功,设进退之计!且天子幽逼,社稷危殆,四海臣子,肝脑涂地,峤等与公并受国恩,是臻命之日。事若克济,则臣主同祚,如其不捷,身虽灰灭,不足以谢责于先帝。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公若违众独反,人心必沮。沮众败事,义旗将回指于公矣。”侃无以对,遂留不去。 及贼灭,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封始安郡公,邑三千户。 (选自晋书-温峤郗鉴列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殄寇为先 殄:抵御 B次于蔡洲 次:驻扎 C今

11、数战皆北 北:败逃 D则臣主同祚 祚:福分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不敢轻与交锋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B宜应俭以率下 敢以烦执事C钲鼓之声震于百里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且天子幽逼 且相如素贱人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温峤当仁不让。国库不足,太子却大兴土木,他直言劝谏宜节俭作表率;积极为政事出谋 划策,建议多被采纳。 B温峤高风亮节。太后宣诏晋升其官爵,他以无功不受禄为由拒绝;并最终推选陶侃为盟 主,共同讨伐叛军。 C温峤虚心多谋。听从毛宝的建议说服陶侃同赴国难;与叛军对垒时,用自己的谋略巧妙 化解己方

12、军事上的弱势。 D温峤善于辞令。他精确分析形势,抓住对方心理,成功劝说陶侃,保住讨伐联盟并最终完 成平荡叛军的重任。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在东宫,深见宠遇,太子与为布衣之交。(3分) 译文: (2)光武之济昆阳,曹公之拔官渡,以寡敌众,仗义故也。(4分) 译文: (3)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3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彭蠡湖晚归 白居易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 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 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 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8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请具体赏析。(5分)答 9古入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13、。”请就此简要谈谈你对本诗的理解。(3分)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 计分。)(6分) 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 。 , 。 , 。 (白居易琵琶行) 乙: ,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言笑晏晏。 (诗经-氓) ,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从四岁在故乡的小河里学会游泳,已几十年过去了。几十年里,与河流、与水的感情越来越深,可谓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看河景,沐河风,听河声,早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