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4277754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2课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2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1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水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二、教学重点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感知固态NaCl、NH4NO3、NaOH溶解时的热效应。三、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 植物油、洗涤剂、水、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广口瓶、橡胶塞、玻璃管、橡胶管、U形管、气球、蜡烛、小木块等仪器和固态NaC

2、l、NH4NO3、NaOH等药品 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3分钟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知道就能能够溶于水,植物油能溶于水吗?我这有两块沾有油污的手帕,你能帮我洗干净吗?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见解。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新课讲授25分钟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探究活动1如何去油污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仪器:试管。提问: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是否和上节课配制得到的溶液一样?它们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液体稳定吗?小结:这种液体叫做乳浊液。提问:沾有油污的手帕该怎么清洗呢?现在实验桌上有洗涤剂、肥皂水、汽油、纯碱溶液等,用你所

3、设计的方法实行实验,把手帕上的油污洗干净。提问:汽油和洗涤剂去油污的道理一样吗?提问: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填写以下表格: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振荡现象倒掉液体后的试是否干净。前后静置水和植物油水、植油和洗涤剂小组讨论。形成共识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实行实验。比较哪一种方法使油污手帕洗得更干净。学生倾听讲解各抒己见,介绍自己生活中见过的乳化现象。亲手实验,学生积累了一些感性知识,讨论比较把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进一步的理解溶解和乳化的区别,使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知识的使用水平。提问:用洗衣粉洗衣服时有时会感到烧手,那是怎么回事?提问:你能否设计一个

4、实验,来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是放热还是吸热呢?并画出所设计的实验简图。探究活动2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药品:固态NaCl、NH4NO3、NaOH等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提问:为什么在溶解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呢?讲解:在溶解的过程中存有着不同的微观过程。思考:如果没有温度计,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可供选择的用品有:烧杯、玻璃棒、广口瓶、单孔塞、玻璃导管、橡皮管、U型管、玻璃片,NaCl、 NH4NO3、NaOH学生思考讨论,可能是洗衣粉溶解过程放热。根据提供的仪器药品,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画出的简图,组与组之间实行充分地交流并讨论,一致通过

5、后再实行实验。分组实验,把实验现象记录在课本29页表格中。学生实行猜想与假设:可能是理解扩散和形成水合分子(或离子)的微观过程。小组讨论,然后组与组之间对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实行点评,老师即时地作出适当的补充和肯定。答案可能有七、八种,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还会想到更多实验方案。 再次让学生体会探究实验的过程: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行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设计这个拓展实验的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与物理学科的联系;与中考题型接轨。课外作业;1.家庭小实验将家中的日用品溶于水,继续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2.调查研究围绕洗涤用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实行调查研究在家里展开小实验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实行调查研究,通过讨论的形式在班上交流,也能够将撰写的小论文贴在班上展示,还能够到人教网教育论坛上交流。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小结2分钟一、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二、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溶解时发生了两种变化: 1放热;2吸热。小结: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