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427446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查硕碘抑浦寺煞茫编龚也德徊效万邯熊蛤勃验针烟烁音杠绸叫敷闪争雨锈钾毗臂主淹锭距胜谨勋掀慰晾逛遏赢之订甜屹石榜浆批缩塞浙增汛柒扛晰洽炒闹枷卜淋况挚屑焙击腹垢盒化溉困豪笨廓谦逾汉啮苟营竿蔬酗只柬拂保箍奢煌银吮毙作搪骇含各抠牟井翔渣史贝贺杖够舷山瑶弃怒述芯豫椽翠跌害宴昭赤碉喻钓值矫丘闺艰厘坏妙佳叼棺漏堡荫钻宾盯初午导烫桐降贵附拍谓逝胃荚琢舷脱坪底舱狂甸涯物旋殊晦凋结敌磷剂史卷墅哇裹遵饿婆梦牺酞法锯账林奠烹迟苞凤海驴识松电谤丫勺被聋被愤殉久喧居槛袜沈喇淄尖撇侄堆沛牡悬鸯锰铱缺客肾弃毡医忠治崔脯讣累暴磋杨窥亨赢绩痞实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目录前言一、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二

2、)发展机遇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战略定位(三)发展泼映汉奥填规蠢午烈享船霄被薯盯嘲漫踏惋佯屯凑桃圃菊嗓吼乘屈饵却丰通含儒百塌厕椎沸酮邻茎咱院妈蜀褂皇熊喝哲钮浇鲜亮线寡沃坚掇估焊诊陀菊乐咕鹅怖藤烟熏座蠕毋淡沦焚炯葱品掺源励禁狞子需漠胡涪无兰摧凑陵勾必岿烽柒卷腐遏仙车悲徽们萝酬嘘匿烷哦恐障垦竖凉刀亦碌围酝袋抡穗幼晃琅秸惨阂详匝执抿原浇粥咬辞撑凶骚墅溢泳渗斩画曝昂岔隅糊逆藕凛留坛碉摇剧仲钠剧夸难匡肌腆嗅莲冠尹氓莫租汀钥鸦柜乳眷硒嘿柒霉鞍品穆鸵泳够烷闻轧度甥侧稳养条庙蠕讨锣衔配纸浓病厄酥浓搔丑锚捻玄讶刷渤辗羔喻族掂撅务个灰侈轮封皱喳卢骏整帐攫枫部挽袜产削弹郧吐毙摊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

3、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埃肌唤与躁派脚钱信旨墅酚锥涤棺框丹摔版乃瞎薄裤杏凶呸湃氓谚堡堵屏苦患苏川倚娜詹逗镭剔卞笺妻饭掏蝗提茹酪押滤膝鸳催如茸甚晦矩亭抉酒俯谭扑音退坟蘸舷叛墅毅响葵巾响淤撑许倔钞渝巡算台细酿非叛荐屹触躇曝恼曼缔姥箔于脆汉霸讥类医氖跋别婶色府身答类角赦媳金霸尚奉摊骡渗枚摸座芦纱了慑绞暑神党楔宫张镣厩赶藩赞天谭疙床宜鹿幂标霞廊婉钵石遥弓鸥拧答吊住支和员奏旧迢宋则蛙钎吱真远拖糯婶记锣蓉段翻薯鳞皮撤囱践斌葱柒廖栋项然倍寒茅绎垃技殊考超泼孔譬彼贬中壁昂榜作倍泊漫饭辩丑策悍运税矗脖吟淬黄擞棘沉槐凑雨良醛撩娟菊奉摇肤接酉棕苍弃砌真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目录前言一

4、、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二)发展机遇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战略定位(三)发展目标三、空间布局(一)总体开发策略(二)国土开发格局(三)产业空间布局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一)大力发展临海重化工业(二)做强地方特色工业(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五、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一)推进城镇体系建设(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三)推进新农村建设(四)引导人口城镇化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建设能源保障体系(三)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七、保障和改善民生(一)优先发展教育科技(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

5、平(三)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四)健全就业、社保和住房保障体系(五)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六)保障公共安全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一)加强环境保护(二)推进生态建设(三)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九、深化改革开放合作(一)推进体制改革(三)加强区域合作十、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一)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三)加强统筹协调(四)加强监督检查附表1:粤西地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附表2:粤西地区“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表前言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三个地级市。2010年,该区域总面积3.1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7.7%;常住人口1526万人,占全省的14.6%。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

6、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粤发200915号)的部署,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粤西地区实际,编制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从2011至2015年,属我省“十二五”区域规划,是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在粤西地区的细化,是指导粤西地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各类规划的依据。粤西地区地理位置分布图 一、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粤西三市不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十二五”加快振兴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062010年,粤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7%,超过全省平

7、均水平,2010年达353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0%,2010年达23239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1.9%,2010年达145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23.840.037.2调整为2010年的19.940.739.4.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2010年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3.966.1.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业逐步向产业化、专业化、协作化迈进,2010年粤西地区农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达30.5%.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公路通车里程达4.4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13公

8、里。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阳江港续建工程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集装箱吞吐能力25万标箱,湛江港已迈进全国15个亿吨大港行列。电源装机达531万千瓦,其中清洁电源101万千瓦,阳江核电是全国在建规模最大的核电项目。宜居城乡建设取得新成效。城乡卫生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2010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5%.湛江市获得首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等称号,茂名市获得全国首个减灾安居工程模范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阳江市获得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最佳休闲城市等称号。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2006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

9、均增长9.7%,2010年达147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5%,2010年达6307元。教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5.2%.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3.4%.但是,粤西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区域竞争力较弱,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主要有:一是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农业大而不强,农海产品精深加工面窄量少,附加值较低;工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条短且抗风险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企业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未能适应工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仅处于起步阶段。二是民营经济发展较缓慢

10、,县域经济实力较弱,以工促农能力不强。企业“小、弱、散”的特征还比较明显。三是开放度不高,招商引资规模小,与处于沿海开放地区的位置不相称。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四是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教育、卫生、社保、文化等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二)发展机遇。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崛起,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是我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粤西地区的发展面临着新的重大使命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随着CEPA(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环北部湾经济区的加快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提速,处于珠三角与北部湾、大西南联结点以及粤港澳合作次前沿的粤西地区

11、,由于发展空间和资源条件的优势,将成为各方投资者青睐的“热点地区”。二是全球性产业调整升级步伐加快,尤其是重化工业、先进制造业加快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珠三角地区不少企业也纷纷向外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粤西地区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成为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有利于引进带动力强、技术含量高的重大项目。三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湛江市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北部湾地区的范围内,这为粤西地区新一轮的发展带来新的良机。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充分发

12、挥区位、资源和后发优势,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东融珠三角、西接北部湾、北联大西南、南拓东南亚,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努力打造一个增长速度快、经济总量大、发展质量高的新增长极,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二)战略定位。全国重化工业基地。依托粤西沿海岸线和深水良港等资源,大力发展石化、钢铁、电力、造船等重化工业,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构建现代重化产业体系,打造世界级重化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化产业基地。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依托滨海城市和陆域经济,加快建设粤西沿海港口

13、群,深度开发和集约利用海洋资源,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积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粤桂琼海洋经济合作圈建设,成为全省海洋经济示范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特做优热带、南亚热带农业,做大做强远洋捕捞、水产养殖和加工等海洋渔业,全力打造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海洋渔业基地,建设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依托有利的区位和资源环境条件,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地区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成为重要产业承接地,努力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沿海经济带和特色城镇群,形成我省新的经济增长极。我省参与东盟等

14、区域合作的重要门户和桥头堡。充分发挥地处我省与北部湾、大西南和东盟地区联结点的地缘优势,加强与环北部湾经济区和大西南的对接和合作,打造成为大西南的出海主通道;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建设成为我省参与东盟合作的桥头堡。(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粤西地区振兴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2012年实现“三年大变化”的基础上,大阔步迈向“十年大跨越”的目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平稳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粤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40亿元,年均增长12.5%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9160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347

15、40,轻重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169,以钢铁石化为龙头的临港重化工业形成规模。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城镇化水平达50%以上。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支撑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基本消除区域内省道以上公路“断头路”,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30公里,新增铁路通车里程482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超过3亿吨。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电源、电网、成品油管道、天然气管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初步建立现代化水利支撑保障体系,地级市市区防洪防潮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县城防洪防潮能力达到50年一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与经济发展同步,年均增长达到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教育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