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上多积福德必惠及后世子孙,从钢琴家郞朗身上可见一斑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4273244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祖上多积福德必惠及后世子孙,从钢琴家郞朗身上可见一斑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祖上多积福德必惠及后世子孙,从钢琴家郞朗身上可见一斑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祖上多积福德必惠及后世子孙,从钢琴家郞朗身上可见一斑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祖上多积福德必惠及后世子孙,从钢琴家郞朗身上可见一斑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祖上多积福德必惠及后世子孙,从钢琴家郞朗身上可见一斑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祖上多积福德必惠及后世子孙,从钢琴家郞朗身上可见一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祖上多积福德必惠及后世子孙,从钢琴家郞朗身上可见一斑(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祖上多积福德必惠及后世子孙,从钢琴家郞朗身上可见一斑钢琴家郞朗的名声如今响彻海内外,甚至他在国外的名气比在国内还要大。他今天所取得的荣誉和地位与他自身的天赋和非比常人的勤奋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他父亲郎国任和母亲周秀兰的倾情付出更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但不能不说郞朗是幸运的,因为当年中国像他那样学钢琴的孩子不在少数,有天赋并勤奋且举全家之力为之努力的孩子也还是有的,但最终能像郞朗这样取得世界级成功的可以说是独他一人。他的成功勤奋绝对是主要原因,但每一次的成功背后,确有如神助,这其中的原因在了解他的家史后,似乎可以找到些答案。那么,今天让我们从郞朗的曾祖父说起,看看祖上积德对后世子孙是否有影响,这里面

2、所体现的因果、福报的关系,还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郎朗的曾祖父郎恩凯,字洗尘,满族人,生于1889 年,吉林省东丰县人。东丰县立师范讲习所毕业,他很有学识,文理皆通,在那个年代素有教育救国,育人成才的抱负。 据东丰县志记载, “当地人民群众希望有文化知识 ,但又不满足于残存的私塾教育 ,他们迫切要求新式学堂出现。 因此有人不辞劳苦热心兴学,又有人慷慨解囊,赞助建校。杨木林学校从无到有 ,由小到大 ,基本上是以募集捐款兴办义学的方式逐渐建立起来的。这个为创办学校而奔走募集善款的人就是郞恩凯,当他看到满清末年中国文化落后, 国势日颓的现象时,深深感到要振兴中国必须从兴学育人做起。于是他立志兴学,要在

3、杨木林创办义学式的新学堂。郎恩凯在一些地方人的支持下,奔走于县内外,登门拜访绅商富室,筹募捐款。接着便着手购买土地,营建校舍,选聘师资,约经二年的时间, 1906 年 (光绪三十二年 )成立了杨木林子蒙养小学,並正式招生开课。 这是东丰县乡村教育第一次出现的民办学堂 ( 现已改为公立学校 )。此时的郎恩凯, 主要的精力是用在创建学校上,因此他不担任校长职务,而是另聘有学识又有德望的人为校长,直到第三任时,他才担任校长亲自主持校务,在创建蒙养小学之后,为了继续办高小,就需要继续募捐,增建校舍,添置教学设备。凡此种种都得募捐、筹划、采购、施工,都要郎恩凯自肩重担,为此他倾注了很多心血。 ” (以上

4、记载来源于东丰县志)右一为朗朗曾祖父几年以后,初小、高小完全办成了,並且办得很有成绩。郎恩凯这时想的不是一般人所想的家成业就,名利双收,而是从全县教育着想,要办新教育就得有新师资。而当时县里每年接收的师范生还不到十人, 远远达不到需求。 为此 ,郎恩凯决心在杨木林子办一所师范讲习科学校,这样就可以持续的为当地输送人才。 因中等专科学校不同于小学,师生全在学校住宿 ,光是校舍就得增加十几间,教学设备要重新购置。 在创立师范讲习科学校的工作中郎恩凯付出的劳力和时间超过办小学的几倍。历尽几年辛苦,终于在 1922 年 (民国 11 年 )杨木林子师范讲习科学校终于建成。这是继蒙养小学之后 ,出现于东

5、丰乡村的中等专业性质的学校,是东丰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杨木林学校办学成绩卓著,县、省都很重视 ,曾多次受过各方面表扬和嘉奖。当时东北的军界要人常荫槐也到校作过视查指导 ,並给以奖勉,学校的门洞里 ,办公室、校长室挂满了嘉奖令和匾额。其中有张大帅 (张作霖 )、奉天省长王永江、等奖给的匾额 ,其匾文分别是“热心兴学” 、“兴学育才” 、“为国作人” 、“振兴教育”等。郎恩凯也因热心教育、办学有功 ,成绩昭著 ,在 1918 年 (民国 7 年 ),当时 34 岁 ,当选为东丰县教育会副会长 ,期满后又连任几次。不仅如此,从杨木林学校毕业的学生中绝大多数都走向了重要的工作岗位。 这些人中 ,在解放

6、后参加工作, 学衔在工程师以上,军政级别在县团级以上就有几十人。 (以上记载来源于东丰县志 )郞恩凯为当地的教育事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兴办蒙养小学开始,到开办师范讲习科,培育教师,他不仅在培养人才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他考虑如何让教育在当地延续,他播下教育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他如此忘我的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上,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杨木林学校现在已经是一所有百年建校史的学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样积下的大功德不得不说是福德深厚。所谓祖上积福德必惠及后世子孙,从郞朗身上就能可见一斑,郎朗的父亲郞国任在我与郎朗三十年一书中就提到这样一件很巧合的事情,说的是郞朗第一

7、次走出国门赴德国参加钢琴比赛,所有的手续都已经办完,可在出发前一天还没有拿到签批好的护照,而进大使馆是要叫号排队的,按当时的情形,恐怕使馆下班前是拿不到护照的,郞国任急得不行,就在使馆外面转,看到使馆门口执勤的士兵,想到他当年也当过兵,就与执勤的士兵攀谈起来,一聊发现对方有东北音,一问竟然是吉林东丰的,这下可好,郞国任说我祖籍就是东丰的,我爷爷郎恩凯还在当地兴办学校呢,结果执勤的士兵说他上的就是郎恩凯先生创办的杨木林子学校,执勤士兵听完郎国任讲里面的工作人员正等着他呢,但这样等下去时间恐怕来不及了,随即就让他进去了,而当时离使馆下班时间很近了,走进去后,郞国任看到使馆的工作人员也正拿着两本护照焦急的等着他呢。而此次德国之行,郞朗也顺利的拿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国际大奖。朗朗祖父与曾祖父不仅是郎朗,郞朗祖父一共有三个孙子,其中老二是郎朗,老大也是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现在中科院某所任副研究员,老三是留德的单簧管演奏博士,现在南方某大学任教。可以说郎氏家族的后世子孙在学业上都是非常精进的,家族里也都是妻贤子孝,这一定与郎氏家族祖上所积福德是分不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