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426323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 发20151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等规定,制定医 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以下简称指 导原则)。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指导原则 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医疗机构设置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 作用,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城乡医疗服 务体系协调发展,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医疗服务公平性 与可及性有效提升。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含义规划是以区域内居民实际医疗

2、服务需求为依据,以合理 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可及地向全体居民提供安 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为目的,将各级各类、不同隶属关 系、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有 利于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 效率和效益,建立结构合理、覆盖城乡,适应我国国情、人 口政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 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啪润畛瘗眄庑赖甄 跟二、医疗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一)公平可及原则。医疗机构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 形成全覆盖医疗服务网络,布局合理。从实际医疗服务需求 出发,面向城乡居民,注重科学性与协调性、公平与效率的 统一

3、,保障全体居民公平、可及地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瀚爱氇谴净祸骊。(二)统筹规划原则。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符合属地医疗 机构设置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局部服从全局,提高医 疗卫生资源整体效益。残骛楼的解溆鳗姬骤(三)科学布局原则。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和 任务,实行中心控制、周边发展”即严格控制医疗资源丰 富的中心城区的公立医院数量,新增医疗机构鼓励在中心城 区周边居民集中居住区,以及交通不便利、诊疗需求比较突 出的地区设置。酽锕镇桧潘夬锥愈钯。(四)协调发展原则。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坚持公立医院为 主体,明确政府办医范围和数量,合理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 规模。公立医院实行综合控制、专科

4、发展”控制公立综合 医院不合理增长,鼓励新增公立医院以儿童、妇产、肿瘤、 精神、传染、口腔等专科医院为主。促进康复、护理等服务 业快速增长。鞭摄尔霁毙痍砖卤庑诒尔肤。(五)中西医并重原则。遵循卫生计生工作基本方针,中西 医并重,保障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的合理布 局和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中医在慢性病诊疗和康复领域的作 用。,养抟箧就怼类蒋蔷曲杂。三、医疗机构设置的主要指标和总体要求()主要指标。医疗机构的设置以医疗服务需求、医疗服 务能力、千人口床位数(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千人口医师 数(千人口中医师数)和千人口护士数等主要指标进行宏观 调控,具体指标值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

5、况确 定,但不得超过规划纲要控制指标。2020年全国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主要指标主要指标2020年目标指标性质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 数(张)6指导性医院4.8指导性公立医院3.3指导性社会办医院1.5指导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2指导性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5指导性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3.14指导性医护比1:1.25指导性市办及以上医院床护比1:0.6指导性县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张)500指导性市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张)800指导性省办及以上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张)1000指导性(二)总体要求。依据规划设置医疗机构,坚持统筹兼 顾、协调发展,严格调控

6、公立医院总体规模和单体规模,规 范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构建 以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以省级医疗中心为 支撑,市、县级医院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公立 医院为主体、社会办医为补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 适应,与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 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茕桢广鳓.选块网.泪镀齐金匀。1. 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 功能定位。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 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 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

7、和村卫 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服务网络;促使城市各级各类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层次 清晰,结构合理,功能到位,利于发挥整体效能,构建有序 的分级诊疗模式。鹅娅尽龊惨茏林廉诘摹2. 发展慢性病医疗机构。积极支持康复医院、护理院(以下 统称慢性病医疗机构)发展,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 二级医院转型为慢性病医疗机构。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 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在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医 疗机构之间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完善治疗康复 -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就妈挥为即蛏练 渤槠挞曝3. 建立健全医疗急救网络。设区的市设立一个急救中心

8、。因 地域或者交通原因,设区的市院前医疗急救网络未覆盖的县(县级市),可以依托县级医院或者独立设置一个县级急救 中心。以急救中心(站)为主体,与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与突 发事件紧急救援任务的网络医院组成院前医疗急救网络,按 照就近、安全、迅速、有效的原则设立,统一规划、统一设 置、统一管理。县级公立医院设置重症医学科,不具备条件 的县级公立医院设置重症监护病房,形成院前急救、急诊、 重症监护有效衔接。-圣鼬讶骅籴散龅。4. 鼓励社会办医。加快推进社会办医成规模、上水平发展, 将社会办医纳入相关规划,按照一定比例为社会办医预留床 位和大型设备等资源配置空间。在符合规划总量和结构的前 提下,取消对社会

9、办医疗机构数量和地点的限制。优先设置 审批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资源稀缺的专科医疗机构。 鼓励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执业医师举办私人诊所,探索成立医 师工作室(站)。渗荚严匀谔鳖调城钢钞。5. 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提高医院为老年患者服 务的能力,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做好 老年病诊疗相关工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 位占比,鼓励其根据服务需求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缝n罴。6. 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加强信息化建设,整合区域内现 有医疗资源,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二级及 以上医院现有检查检验、消毒供应中心等资源,向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和慢性病机构开

10、放。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 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 血液净化机构,逐步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翩凤袜备雄目轮烂蔷幸艮赢 无。7. 建立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 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 设,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嫄俣阃熊阊邺镓藐汉器四、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主要内容(一)现状分析。参照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方案等,进行本区 域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调查,确定本区域居民医疗服务需 求、利用和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城镇化、人口分布、地理交 通环境、疾病谱等因素合理布局。坛搏乡酬蒌龄

11、溥戾跻眄。1.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年龄、 性别)、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和支出水 平等内容。蜡州醐长铉锚球5。2. 医疗服务需求分析。包括服务半径、年因伤病就诊人 次、居民两周就诊率、居民住院率、年急诊人次、年住院人 次、年手术人次、住院患者住院总天数。甄瞧昙契闫撷凄届赚攵。3. 医疗资源分析。包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师、药 师、护士及医技人员)、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医疗费用等。 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总数、分级、分类、总床位与分级床 位数、利用状况、各专科主要病种 及病情分型)等;现有各 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分类、工作负荷、工作效率等; 卫生总费用、

12、卫生总费用/各医院建筑面积总数平方米)和卫 生总费用/各医院病床总数等。斜瞩融鹏踪韦辚翟飙钪麦。(二)明确健康影响因素。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疾病 顺位、死因顺位等,查找本区域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 响因素包括医疗服务供需状况、医疗事业发展和社会影响 等),确定本区域医疗机构合理设置的思路泱绥布戛锦琼针。1. 医疗服务供需状况。通过推算医疗服务利用与本区域 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居民年患病人次,年慢性病患病人数,年 患病总日数,年卧床总日数)之间的差距,判断医疗服务供需 是否平衡。2. 医疗事业发展情况。医疗技术的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的提高和覆盖范围的扩大,对居民潜在医疗服务需求产生的 影响。

13、锹籁观琐琛鸥娅割物宾。3. 社会经济发展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 平不断提高,医疗保健需求日益增长,对医疗服务产生的影骛唳嬴(三)确定医疗机构的设置。依据(一)和(二)的分 析,综合考虑分级诊疗格局、支付能力、医疗服务可及性、 转化成为服务需求的潜力,分年度预测、规划医疗服务需求, 确定所需要的医疗机构级别、类别、数量、规模及分布,确 定必需床位总数和必需医师、护士总数。医疗机构设置要明 确公立医院的设置与发展规划,发挥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 为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预留空间。航曲翳伽庭泶蛴娜。1. 必需床位数。(1)普通床位数按下列公式计算:z (AxB+C-D ) x 1床位使用率床

14、位周转次数其中:瑟示总和,A表示以年龄划分的分层地区人口数(人 口数应是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及流动人口日平均数之和);尧 侧.。B为以年龄划分的住院率,按每5年划分年龄段;C为其它地区流入本区域的住院患者;D为本地区去外地的住院患者数。(2) 各专科床位数的计算:按照上述公式中的收治率、床 位使用率、住院患者数以各专科收治率、床位使用率、住院 患者数替换即可。专科床位数包括专科医院床位和综合医院 中的专科病房床位,按照人口总数及其构成、居民的专科疾 病发病情况、服务半径、医疗卫生资源状况确定。尚未具备 条件进行精细测算的,可参照各科专科床位1张开人口计。俨凄侬减携。(3)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

15、的确定:根据分级诊疗格局, 前瞻性论证不同级别医院应就诊的各专科病种,然后由各专 科病种床位数分别计算出各级医院床位数,为应急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预留一定床位束砌劳瞬河帚胫籴翻有鹗2. 必需医师数。根据当地医疗需求,研究确定区域内医师总 数,分科医师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 师配置数量。睛时萦砌藉鼬樱郐3. 必需护士数。根据当地医疗需求,确定区域内护士总数。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医疗机构护士配置数量。4. 医疗机构的布局。医疗机构的布局要满足各层次医疗服务 需求,有利于形成分级诊疗模式,便于居民就诊和转诊。雄摇饬缗。(四) 确定医疗技术的配置。根据医疗服务需求、疾病 谱及疑难危重疾病情况、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技术特点,合 理配置医疗技术资源,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医疗安全。(五)设计制作医疗机构现状图和设置规划图。加强与 城市规划部门沟通协调,根据现有区域内医疗机构布局,结 合服务人口半径和实际医疗需求,加强对区域内医疗机构的 宏观调控和动态管理。阌擞鼬融迁择槟秘做埙瞧五、公立医院设置的基本规则()合理设置公立综合医院数量。公立医院的设置要综合 考虑当地城镇化、人口分布、地理交通环境、疾病谱、突发 事件应对等因素合理布局,实施分区域制定床位配置原则。 在县级区域,原则上设置1个县办综合医院和1个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