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26323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幼儿园的心理环境, 主要体现在幼儿园的人际关系方面 ,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是可感受、可体验到的。影响着生活在幼儿园的每一个人的行为。幼儿对幼儿园心理环境的感受影响着幼儿对于幼儿园的态度,影响着幼儿在园生活的质量和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怎样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呢? 首先,尊重和满足幼儿的基本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具有温馨的情感色彩。教师应当能够使自己与幼儿发生积极的、正向的情感联系,使幼儿在幼儿园里不紧张、不害怕,感到安全自由。尊重与理解幼儿的各种需要,是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与基础。幼儿的年龄虽小,但他们与成人一样也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包括生理方面和

2、心理方向的需要。尊重幼儿就要尊重并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只有当幼儿的各种需要被满足的前提下幼儿才能建立起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与信任感才能对看护与教育他们的成人,产生情感上的依恋。在托幼机构,教师替代了母亲的角色,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身体接触,来满足幼儿的这种情感需要。例如,在和幼儿一起游戏时,给幼儿讲故事时,可以把幼儿搂在杯里,午睡以后,给每个孩子梳梳头。要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爱。我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女孩,长的很不好看。小朋友也不喜欢亲近她,和她一起玩。我注意到这种现象曾在班里讲了好几次,号召小朋友和她一起玩,但效果不明显。有一天我偶然在组织幼儿玩游戏时,站在这个女孩旁边,拉着女

3、孩的手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第二天女孩的妈妈送幼儿入园时向我表示感谢。我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知为什么女孩妈妈要感谢自己。一问才知道,原来昨天晚上,女孩回家后非常高兴的对妈妈说:“妈妈,老师可喜欢我了,今天拉了我的手!”我听了以后非常惭愧,因为自己拉小姑娘的手,完全是出于无心的、偶然的。女孩对自己拉一次手的反应如此强烈,说明自己过去是忽视了这个孩子,没有给予这个孩子以应有的关注与爱。自己的行为也影响了其它幼儿对这个女孩的态度。尽管自己做了几次号召,但因为自己带头冷淡这个女孩,所以并没有帮助小朋友改变对她的态度。看来首先得从自己做起。于是,从此以后我总是有意识地亲近这个孩子,我的态度影响到其它孩子

4、,小朋友也模仿我的行为,主动去和这个女孩交往和游戏。对于这个女孩来说,班级心理环境的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与提高。师生之间有无适当的身体接触,可以反应幼儿园班级的心理环境的质量。 其次,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交往是人们发生联系形成特定的、带有情感色彩的人际关系的过程。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积极主动的与幼儿交往。在与幼儿的交往过程中,教师切忌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态幼儿,对幼儿发号施令,强制幼儿服从。居高临下,强制幼儿服从是对教师权威的滥用,不可能真正得到幼儿的信任与尊重。命令、训斥、警告、威协、说教等等会造成师生之间在沟通上的障碍,妨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师生交往过程中非言语沟通的方式具有言语沟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尤其对于思维具体形象的幼儿来说,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充满爱心的搂抱远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严肃、冷漠,不苟笑,只能使幼儿害怕,望而生畏,而不能形成真正的教师权威。 教师是班级人际关系的核心。他不仅与作为个体的每个幼儿交往,也与作为群体的幼儿集体交往。他与幼儿的交往及形成的相互关系,影响着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同伴交往与同伴关系。教师的言行举止,决定着班级人际关系的面貌,决定着班级心理环境的质量。教师是班级心理环境的主要营造者。一个好的幼儿教师,不仅要能够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样的与教育要求相适应的物质环境,而且更要能够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