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验收入库操作规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24981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品验收入库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药品验收入库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药品验收入库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药品验收入库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药品验收入库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验收入库操作规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名 称药品验收入库操作规程起草人 2013年 月 日编 码审核人 2013年 月 日颁发部门质量部批准人 2013年 月 日页 数共4页生效日期 2013年 月 日分发部门质管部、选购部、储运部、销售部、综合办、信息部、财务部1 目的:为规范验收入库管理,确保验收入库的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操作规程。2 依据:药品管理法、2012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细则、质量部职能。3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药品的验收操作。4 相关责任:验收员执行本规定,质量部经理监督、检查本规定的执行。5 内容 5.1初验:药品到货时,先由收货人员核实运输方式、随货同行单(票)、冷藏、冷冻药品的方式及运输过程的

2、温度记录、运输时间等质量限制状况符合要求,初验合格。按品种特性要求放于相应待验区域,或者设置状态标记,再通知验收员进行验收。5.2 验收: 原则:验收员按药品验收管理规定的要求,依照药品的法定标准、购进合同所规定的质量条款及入库凭证等,对购进药品和销后退回药品进行仔细验收。 相关信息核对确认:药品到货时,验收人员应当核实运输方式是否符合要求;提取选购部门在系统中录入的选购订单,比照实物、随货同行单(票)确认相关信息无误,做到票、帐、货相符。.1随货同行单:随货同行单(票)应当包括供货单位、生产厂商、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数量、收货单位、收货地址、发货日期等内容,并加盖供货单位药品出

3、库专用章原印章。无随货同行单(票)或者随货同行单(票)中所列内容与选购记录以及本企业实际状况不符的,不得收货,并通知选购部门处理,经供货单位确认后,应当依据选购制度要求重新办理选购手续;选购记录与药品随货同行单(票)、药品实物一样后,验收人员方可收货。供货单位对随货同行单(票)与选购记录、药品实物不相符的内容不予确认的,到货药品应当拒收。存在异样状况的,报质管部处理。.2运输工具及运输日期、记录:.2.1对运输工具进行查验时,车厢内不能有雨淋、腐蚀、污染等现象;.2.2依据运输单据所载明的启运日期,检查是否符合协议约定的在途时限;.2.3冷藏、冷冻药品到货时,应当对其运输方式及运输过程的温湿度

4、记录、运输时间等质量限制状况进行重点检查并记录。要查验冷藏车、车载冷藏箱或保温箱的温度状况,核实并留存运输过程和到货时的温度记录;对未采纳规定的冷藏设施运输或者温度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收货,并报质量管理部处理。.3 托付运输: 如属供货方托付运输药品的,选购部应当提前向供货单位索要托付的运输方式、承运单位、起运时间等信息,并将上述状况提前告知收货人员;收货人员在药品到货后,要对上述内容逐一核对。.4 检验报告书:.4.1检验报告书应当加盖供货单位药品检验专用章或质量管理专用章原印章。从批发企业选购药品的,检验报告书的传递和保存可以采纳电子数据形式,但应当保证其合法性和有效性。.4.2验收实施批签发

5、管理的生物制品时,应当有加盖供货单位药品检验专用章或质量管理专用章原印章的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复印件。.4.3验收进口药品应当有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专用章原印章的相关证明文件:(1)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2)进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以及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应当有进口准许证;(3)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注明“已抽样”字样的进口药品通关单; (4)进口国家规定的实行批签发管理的生物制品,必需有批签发证明文件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验收特别管理的药品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验收整件包装中应有产品合格证。以上各项如不符合规定,应拒收并马上通知选购部门并报质量管理部门处理。 抽样:验收员依据抽样原

6、则对药品进行验收,抽取的样品应当具有代表性。.1 整件数量在2件及以下的应当全部抽样检查;整件数量在2件以上至50件以下的至少抽样检查3件;整件数量在50件以上的每增加50件,至少增加抽样检查1件,不足50件的按50件计。.2 对抽取的整件药品应当开箱抽样检查。 应当从每整件的上、中、下不同位置随机抽取3个最小包装进行检查,对存在封口不牢、标签污损、有明显重量差异或外观异样等状况的,至少再加一倍抽样数量进行检查。. 3 对整件药品存在破损、污染、渗液、封条损坏等包装异样以及零货、拼箱的,应当开箱检查至最小包装。.4 到货的非整件药品应当逐箱检查,对同一批号的药品,至少随机抽取一个最小包装进行检

7、查。.5 外包装及封签完整的原料药、实施批签发管理的生物制品,可不开箱检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验收的药品假如生产企业有特别质量限制要求或打开最小包装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可不打开最小包装。5.2.4 验收:验收人员应当对抽样药品的外观、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相关的证明文件等逐一进行检查、核对。5.2.4.1 应当检查运输储存包装的封条有无损坏,包装上是否清楚注明品名、规格、生产厂商、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批准文号、贮藏、包装规格及储运图示标记或特别管理的药品、外用药品、非处方药的标识等标记。5.2.4.2 最小包装:应当检查封口是否严密、坚固,有无破损、污染或渗液,包装及标签印字是否清楚

8、,标签粘贴是否坚固。5.2.4.3 每一最小包装的标签:应当有品名、规格、用法用量、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厂商等内容。注射剂瓶、滴眼剂瓶至少应当标明品名、规格、批号3项。中药蜜丸蜡壳至少注明品名。5.2.4.4 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说明书:应当列有以下内容: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商品名称、英文名称、汉语拼音)、成分活性成分的化学名称、分子式、分子量、化学结构式(复方制剂可列出其组分名称)、性状、适应症、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留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临床试验、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贮藏、包装、有效期、执行标准、批准文号、生产企业(企业名

9、称、生产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和传真)。5.2.4.5 中药说明书:应当列有以下内容: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汉语拼音)、成分、性状、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留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贮藏、包装、有效期、执行标准、批准文号、说明书修订日期、生产企业(企业名称、生产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和传真)。5.2.4.6 特别管理的药品、外用药品的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上均应当有规定的标识和警示说明, 5.2.4.7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标签和说明书上有相应的警示语或忠告语;非处方药的包装有国家规定的专有标识;5.2.4.8 蛋白同化制剂和肽类激素及含兴奋剂类成分的药品应标明“运动员慎用”警示标识。5.

10、2.4.9 进口药品的包装、标签应当以中文注明品名、主要成分以及注册证号,并有中文说明书。5.2.5 记录: 按规定做好药品检查验收记录5.2.5.1记录包括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准文号、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到货数量、到货日期、验收合格数量、验收结果等内容。5.2.5.2 验收人员应当在验收记录上确认姓名和验收日期。验收不合格的应填写不合格药品报告单,刚好上报质量管理部进行确认,必要时应抽样送检;经质量管理部确认为不合格药品的,应按不合格药品管理规定进行处理。验收记录应保存至少五年。5.3 验收留意事项: 特别管理的药品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在专库或者专区内验收。 对

11、实施电子监管的药品,应当按规定进行药品电子监管码扫码,并刚好将数据上传至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系统平台。 对未按规定加印或者加贴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或者监管码的印刷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当拒收。监管码信息与药品包装信息不符的,应当刚好向供货单位查询,未得到确认之前不得入库,必要时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验收时应按品种分别验收;验收完一个品种,清场后再验收另一个品种,严防混药事务;验收结束后,应当将抽取完好的样品放回原包装,加封并标示。 对销售退回的药品,验收人员应按规定逐批验收,对质量有疑问的应抽样送检。 质量验收应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因特别状况(验收员请假)不能按时验收的,应按药品的性质要求

12、存放在相应的区域,通知质量管理员代为验收。 质量验收员对购进手续不清、资料不齐全、质量有疑问或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药品,有权拒收,填写药品到货拒收报告单,报告质管部和业务部进行查询、处理,同时通知财务部拒付货款。 验收工作中发觉不合格药品时,应严格依据公司不合格药品的管理规定执行。 药品入库时应留意有效期,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按规范规定进行药品直调的,可托付购货单位进行药品验收。应当严格依据本规范的要求验收药品和进行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扫码与数据上传,并建立特地的直调药品验收记录。验收当日应当将验收记录相关信息传递给直调企业。5.4 入库: 已经检查验收的药品应当刚好调整药品质量状态标识或移入相应区域。 对验收合格的药品,验收员与仓库保管员办理交接手续,保管员依据验收结论将药品放置于相应的库区,建立库存记录。验收合格的药品应当刚好入库登记;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入库,并由质量管理部协调处理。4药品验收入库操作规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