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241345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压带和风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气压带和风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气压带和风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气压带和风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气压带和风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压带和风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压带和风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压带和风带一、教学内容及解析 内容热力环流原理以及典型例子;风的形成及对等压线的认识;在假设条 件下分析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分布以及对气候和降水的影响。解析 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 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 是后面气候类型判读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在分析成因和形成原理时还必须以热 力环流和风的形成为基础。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目标1. 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 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特性。3. 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成因与规律。4. 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解析

2、 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 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世界气候中起着关键作用, 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 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难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对于气压带风带的形 成原理时,没有一定空间思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并且要总结原理和分布规律。2. 对于简单的气压带风带图图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可通过学生自主

3、学习解 决。3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这一环节,要首先复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地图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及移动图,初步 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理。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前置性作业。准备教学所需气压带 风带图,便于直观教学。3教学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六、教学基本流程情境导入一展示讨论f小组合作探究f当堂检测一布置作业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新课导入展示多媒体动画:全球大气的移动 设计意图:用一个问题引入教学,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二)展示讨论课前预习师生活动: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案,一起

4、讨论问题,教师引导分析,最终 总结出答案。1、分别画出近地面 A 和高空 B 的风向及受力。高空476484 A492500近地面2、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 M、N之间 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 动的可能方向。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A. 或B.或C.或D.或3. 下图中,环流系统正确的是( )A.和B.和C. 和D. 和4. 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其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读图回答5-6题。5.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 b地的气压(P)和气温(T)()A.BCD.PP;ab

5、PVP;abPVP;abPP;abT TabT VTabTTabTVTab图 例:丄一”等高面/带状气压区垂直气流6.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 c、d 地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 ()A. 东风B.东北风C.南风D.西南风教师点拨并且给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课前预习,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把预习过 程中的疑惑说出来;让学生总结形成原理,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课内探究 探究一 单圈环流问题:1.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是上升还是下沉?极地垂直方向上空 气的运动状况又如何呢?2. 赤道与极地之间的近地面,空气在水平方向是由赤道向极地运动,还是由 极地向赤道

6、运动?3. 极地和赤道近地面气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过渡:地球实际上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那么大气该如 何运动呢?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公转。思考假设的含义:无海陆高 低之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思考地球自转会对大气运动产生什么影响?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展示,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和提问, 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参考答案。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应用热力环流原理,并且分析假设条件的限制作用。探究二 三圈环流3OoSOo低高低高,东西东3OoN亠八风七带地高气压带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盛

7、行西风006OoS问题: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最终的运动方向是什么?为什么?2. 赤道高空的北流空气不断地流到北纬 30附近高空堆积起来,导致北纬 30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会如何运动?使得近地面气压升高还是降 低?3. 北纬 30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分流、偏转后的风向?学生仔细观察,合作 学习。4. 自北纬 30附近北流的空气与自极地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是否 一致?有何差异?相遇后两种空气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由此造成北纬 60附 近近地面气压较周围低还是高?5. 北半球形成了几圈环流?南半球是否会形成同样的环流?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展示,教师进行引导提问,共同总结形成原理及规律 设计

8、意图:通过逐一否定假设条件,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来解释三圈环流的形成,更有说服力,学生吸收更快。探究三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呑m太|5| 育身寸 J/A 口勺位亍量问题:1.全球近地面共分为几个气压带、几个风带?2. 全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否有规律可循?思考、讨论,从而找出分 布规律:南北对称、相间分布。3. 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纬度位置是否是固定不变的呢?让我们把假设情境进 一步接近实际情况来设定。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思考假设的含义: 考虑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展示结果,教师总结归纳,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 分析思路。设计意

9、图:通过知识点的延伸,培养学生更深一层的理解能力,培养一种地 理思考思维。(四)当堂检测课堂练习】A. 台风B.大气环流C.热力环流D.季风2. 关于低纬环流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位于大约纬度060的对流层大气中B. 近地面是东北信风(北半球)和东南信风(南半球)C. 赤道附近为下沉气流D. 30。纬度附近有上升气流3. 关于中纬环流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30。纬度附近形成上升气流B.60纬度附近形成下沉气流C. 近地面形成西风带D. 高空中形成信风带4. 受季风环流影响的地区气候不具有()A. 一年之中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特点B. 雨热同期特点C. 夏季易涝、冬季干旱特点D. 夏季炎热干

10、燥、冬季温和湿润特点5. 地球上的气压带有: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同属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A. B. C. D. 6. 地球上近地面风带的产生,除全球性气温和气压的差异原因外,还有()A. 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的影响B. 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影响C. 地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D. 地球上各种地形分布的影响A.冰岛低压 B.印度低亚C.亚速尔高压D.夏威夷高压8. 关于东亚风向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冬季吹东北季风B. 夏季吹西南季风C. 冬季处在亚洲高压(反气旋)东部D. 夏季处在亚洲低压(气旋)南部八、教师总结大气环流是第二单元大气环境的重点合难点,它

11、是气候类型的原因与分 布、洋流的成因与分布等地理现象的主要原因。对大气环流的学习和掌握关键是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动态、立体的空气运动图 像,既能分清地面空气运动和高空空气运动,又能很好地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 学生更准确地记忆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更好地加以运用。九、板书设计全球性大气环流一、定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二、形成三、高低纬度间冷热不均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十、配餐作业A组1.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1) 该图表示的月份是月。图中A处是气压,名称是。(2) 图中B处盛行季风,C处盛行季风。(3) 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4) 亚洲东部

12、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2. 读下图,填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各字母所在气压带名称是:A. B.C. D.(2) 在气压带之间画出各风带的风向,并注出各风带的名称。(3) 极锋是哪两个风带的气流交汇而成的?。(4) 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的情况相反,北半球低纬环流近地面的风向将如何 变化?1. 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回答:(1) 当 地 球 位 于 A 点 附 近 时 , 阳 光 直 射 纬 线 附 近 , 北 半 球 昼 夜 长 短 情 况 是。(2) 当地球位于 C 点附近时,受海陆分布影响,北 半球气压带、风带被破坏,副热带高气压在北太平洋 形成夏威夷高压,亚洲大陆形成气压。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3) 受上述气压形势影响,此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多吹风,即季风。(4) 在季风影响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气候。(5) 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的北缘常年吹在此盛行风影响下,形成北大西洋的(洋流)。(6) 上述洋流对西欧气候的形成有巨大作用,该洋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洋流相遇的附近海域形成著名的渔场。2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一(1) 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疑匀(A GB带 C带(2) 大陆西岸受 C、D 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 型是气候,其特点是夏季,冬季。(3) 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表上运动,引起大气 运动的因素是和。(4)在图中画出B、D所代表风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