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424049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经过多年改革,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中国现代银行制度还未真正确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这一根本性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公司治理结构根本性缺陷是银行改革难以深化的焦点,也是信用风险产生的根源。关键词:银行信用 风险管理 对策一、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一)银行体制存在缺陷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是计划经济体制,大财政、小银行是金融的基本格局,银行制度则以高度集中计划管理和行政约束为主要特征。经过多年改革,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中国现代银行制度还未真正确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这一根本性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公司治理结构根本性缺陷是银行改革难以深化的焦点,也是信用风

2、险产生的根源。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不但使得中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础薄弱,而且也严重制约了国有银行的发展。(二)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尽管目前中国银行普遍实施了审贷分离制度,客户经理部负责发放贷款,信用风险管理部负责审查贷款,通过信用风险管理部不直接接触贷款客户来回避贷款风险。但与国外相比,国内银行的信贷部门和贷款复核部门之间不独立,受外界干扰较多,独立性原则在工作中体现不够,而且部门之间、岗位之间普遍存在界面不清、职责不明现象。中国很多银行目前这种具有极强行政色彩的内部组织架构,无法完全适应经营目标以及运行环境的转变。(三)风险管理工具及技术落后近几年,中国银行在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已经逐步建立起

3、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但是与国际性银行相比,中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不论是在度量方法、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加工,还是在对信用风险管理结果的检验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从而极大地限制了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在揭示和控制信用风险方面的作用。二、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完善对策(一)改革银行体制要把中国银行建设成为优秀的现代股份制银行,只要这样才能提高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抗御信用风险能力。而要成为真正的股份制银行,主要是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因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根本所在。为了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当前迫切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 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股份制银行应

4、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和银行的办行规律,按照国际惯例,以优良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银行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减少大股东派出董事人数,派出董事的股东单位不再派出监事,增加独立董事和执行董事,增加中小股东单位派出的监事,充分发挥独立董事与外部监事的作用。2. 股权适度集中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股权结构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所有者对代理人的监控效率和所有者的权益能否得到保护。当股权过于分散时,某一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会因为成本与收益相比过高而减弱,从而出现管理层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而当一家银行的股权过于集中,又很容易出现“一股独大”及控股股东通过内部关联交易损害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5、利益的现象。3. 建立市场化激励机制 传统的薪酬制度对经营管理者的绩效评价主要是利润、资产质量等事后会计指标,对经营管理者业绩的反映具有滞后性,与银行远期盈利能力或未来经营业绩没有联系。建立经理股票期权或员工持股计划等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会使高级管理层和员工的报酬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紧密联系,解决由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利益不一致所产生的代理问题。(二)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1. 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通过改制与上市等途径,已经实现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明显改善,并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方面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已建立了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或风

6、险政策委员会,高级管理层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内部控制委员会及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专门的委员会,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有助于商业银行的管理层面、制度执行层面和监督层面在信用风险管理中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为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和技术工具的运用提供必需的组织基础。2. 设计新的信贷流程和信贷组织架构。信用风险管理不仅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建立完善与否,而且还要求改革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可用监测信用风险的构成,制定各类客户的总体风险水平和贷款限额,监测客户评级结果的变化情况,确定准备金规模,贷款定价,分析利润等。由此可见,信用风险管理涉及银行许多部门的工作,新的信贷管理流程要与内部评级系统相匹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