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迹五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226275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迹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迹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迹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迹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迹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迹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迹五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迹(一)“我来! ”接到咽拭子标本采集任务的紧急动员时,湖北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公 共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李柳柳没有丝毫犹豫。2月2日晚9时许,东湖高新区接到紧急任务,要求尽快组织疑似感染人员 在集中观测点进行咽拭子标本采集。任务传达下来,李柳柳第一时间接下战书。与李柳柳一同请战的,还有3名来自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姐妹,她们是花山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吴新菊,佛祖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魏青青、汪桂红。咽拭子采集,是检测有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一项重要检查。采集样本时, 要用无菌试纸在被采集人双咽侧扁桃体及咽后壁擦拭3次,然后留取标本。采集时,患者常会咳嗽、打喷嚏,甚至呕吐,随之喷出的

2、飞沫会喷溅在采集 人员的面罩上,如果不小心很容易造成感染。2月3日,经过专家的指导培训,请缨战“疫”的四姐妹正式就位,开展咽 拭子标本采集。“从当天傍晚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近3点,采集了百来个标本。” 四姐妹中的二姐吴新菊说,从3日起,她们一直在持续开展采集。风险这么大,怕不怕? “危险肯定有,但现在只要能尽一份力,我们肯定都会 去做。”出生于1993年的“幺妹”李柳柳刚工作两年,如果不是因为这场疫情, 她已回到河南老家与亲人团聚。“工作总要有人做。”吴新菊言语质朴。与吴新菊搭档的三姐魏青青平时文文 静静,但工作起来毫不含糊。“穿着防护服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全身会被汗水浸透。” 魏青青说。因为工

3、作性质危险,采集前必须严格做好防护。大姐汪桂红是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公共卫生科传染病项目负责人,在四姐妹中最有经验。每次采集前,口罩戴 得紧不紧、面罩遮得严不严、防护服穿得对不对,她都要细细检查。“健康是我们 的基础,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别人。”汪桂红说。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迹(二)“最美老师”,她的学生这样说。“美丽小花”,她的同事这样说。她叫冀红, 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监护室的一名护士,工作已有8年。“不用”是冀红的口头语,“寡言”是同事对她的印象。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闻令而动,立即组派医疗队驰援武汉,开展新冠肺炎医疗 救治工作。冀红很早就给护士长王静发来信息,依旧

4、寡言,信息中只有“报名” 两个字。通知出发的当晚,是冀红的夜班。考虑到她次日便要启程,护士长想找 备班同事替冀红值班,以便让她好好休息,冀红说“不用”。同事们想帮她去购置 些生活用品,冀红说“不用”。护士长怕她太累,让她有困难和领导讲,别扛着, 冀红说“不用”。大家想帮她去照顾家人,想帮她做这做那,但她只会弱弱地摆摆 手,轻声说:“不用。”“冀红很能干,是我们临床的护理组长,也是我们的业务骨干力量。”王静说, 她的性格内向、低调,虽说外表看起来有点冷,但是心却很细腻。由于担心瘦小 的冀红在武汉孤单,又怕她什么事情都自己咬牙坚持,王静特意把科里的老中青 护士代表拉进“智囊团”,想让大家得空多关心

5、她。谁知人家一到,就默默写好了 入党申请书,“惊”得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冀红的入党申请书中写着: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深知肩上的责任与期望。 这次疫情来临时,我没有恐惧,没有退缩,有的是焦急的心,我恨不得插上翅膀 飞到抗疫第一线。看到越来越多的病人求助,看到越来越疲惫的一线医务人员, 看到我的同行们生病倒下,我泪流满面,作为一名护士,我内心深处有着重重的 使命感。在得知自己能随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的消息后,冀红开心得无以言表。 然而,她没敢第一时间通知父母,因为怕他们担心。但是,当到了武汉告诉父母 的时候,他们却说“去吧,女儿,国家有难需要你,这是你的责任,爸妈支持你”。 同科的同事更是送

6、出了各种祝福,希望冀红这个小身板儿大能量的“美丽小花” 能够百毒不侵,早日凯旋。同事们说:愿你平安归来。这一次,不许说“不用”。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迹(三)同呼吸,共命运。这句话用来形容齐聚武汉的白衣天使们最恰当不过。新冠 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打乱了许多人的过年节奏。不少人获得了超长假期,但呼 吸科的医护人员却还没来得及多吃几顿饺子,就冲上了战“疫”最前线。“因为我是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委会的,在武汉有很多同仁。疫情一开始, 我就非常关注武汉的情况。据我所知,大年三十那天就有医疗队来武汉援助了, 从那一刻开始,我就做好了准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王雯说。时刻准备着。明明前方有危

7、险,但号角响起时,依然选择披上战衣。“本身这 次新冠肺炎就是属于呼吸科感染科的领域,所以我们全国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护 人员大多是相关领域的。碰上了这种大灾大难,我们肯定是使命在肩,义不容辞。” 王雯坦然地说。医生守在抗疫的第一线,离不开护士琐碎而繁重的护理工作支持。“来之前, 其实心里也有过预估,但并没有想到这么辛苦。虽然我本人曾经也参加过抗击非 典的斗争,但这次还是大不一样。”王雯说。从防化服到防护服,从手套到口罩,从护目镜到纸尿裤这身行头穿脱不 易,全副武装后的医护人员先是大汗淋漓,后又在忙碌中用体温把汗水蒸干,数 不清有多少次。“我清楚地记得接病人的第一个晚上,穿好所有防护装备后,自己的

8、心率就 达到了 120。我想这样不行。首先,大家都是第一次穿,都很不习惯。其次,我 们当护士的,心里病人总是第一位的,看到病人有状况心里就开始起急。所以我 就赶紧稳住我的护士团队说,咱们都慢点走,不能急。”“一着急一跑,血氧就降低,自己心慌头晕、照顾不好自己,就不能很好地 护理病人。虽然救人心切,但在这个当下,一步一步按流程走,确保万无一失的 重要性不可小觑。”王雯说。脱下一身“戎装”的医生护士,着实让人心疼。前胸后背,满是汗渍,护目 镜和N95 口罩勒得额头和面颊上都是压纹。“我们管这个叫天使印记。”王雯说。“早上9点的班,我们8点就得开始穿防护服。3点下班的时候,还要和后 面的人交接完工作

9、再出去脱防护服。”虽然是6个小时的班,但是加上前后准备和 临时状况,往往短则8个小时,长则10个小时,他们都没办法喝水上洗手间。纸 尿裤不见得真能用上,但却是必备品。“第一次很难适应,后面慢慢就好了,而且一忙起来,我们其实想不到喝水, 也想不到上厕所。说起来,这也算是医护人员特有的韧性吧。”医护人员忙到想不 起来照顾自己,但那美丽的天使印记却深深拓印,时刻提醒着世人,有人在那么 努力地付出着。一个护士的日常除了基础的护理工作,比如观察病情、输液、发口服药、抽 血化验、调呼吸机、看监测等,还负责许多杂事,比如收拾工作区的垃圾、给病 人打水等,这还不包括危重症的突发病情处理。“我们呼吸科平时在医院

10、经常处理危重症病人,都在ICU工作过,所以合作 上非常顺利,再加上这次来的都是自愿报名的,来的时候都抱着一颗火热的心, 所以大家都特别积极肯干。”王雯作为护士长特别自豪。医护人员安心在前方拼命,离不开温暖坚定的后方支持。“我们大多是北方人, 刚来武汉的时候特别不适应。头天晚上来就觉得特别冷,夜里两点多院长紧急协 调给我们调来了被子和暖气,这才睡了一个好觉。我们的家人孩子留在北京过年, 医院也一直在照顾、关心他们,真的特别感激。”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迹(四)在抗击疫情一线,白衣战士奋勇向前,为生命而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基层的农 村社区,基层干部也挺身而出,守土有责,守土担责。为生命的重生而坚

11、守这里是湖北黄冈最大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一一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为 提高重症患者的治愈率,对口支援的山东医疗队在这里建设了第一个ICU病房。 几天前,一位52岁新冠肺炎患者插着呼吸机被转诊到这里,已经出现严重的呼吸 衰竭状态,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患者的呼吸机能得到很大提升,经评估, 已经可以自主呼吸,ICU病房的负责人任宏生为他拔掉了呼吸机。这个声音是任宏生医护团队这些天听到的最鼓舞人心的声音。大年初一,山 东首支医疗队离开家乡来到湖北黄冈,半个多月的时间,重症组60名医护人员 24小时坚守在这间ICU病房里,目前已有36名重症患者转为轻症,25名患者治 愈出院。守土有责一位村干部的“战

12、疫”日记白衣战士为抢救生命日夜坚守,基层干部为守护百姓健康也同样冲锋在前。 袁少敏,孝感市陡岗镇袁湖村党支部书记。袁湖村全村有1100多人。因为距离孝 感市区不过几公里,人员流动性强,春节期间,从武汉返乡的人员多,一开始, 村民们对疫情危害认识不足,人情又大过天,为让大家不拜年、不串门,老袁挨 家挨户给村民做工作。在老袁和村干部们的努力下,袁湖村从春节到现在,全村基本做到了不拜年、 不祭拜、不串门、不聚餐,取消了7场婚礼寿宴。宅在家里,微信就成了大伙儿 交流的通道,老袁又成了7个群的群主,考虑到很多村民不常看微信群,爱刷朋 友圈,从1月22日到现在,袁少敏每天一篇日记,把22条防疫知识、措施发

13、在 朋友圈里。老袁日记:今天村民的情绪逐步稳定趋于平静,都有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必 须大家团结一心,一齐共同应对。党员这个时候应该个个走在第一线!现在,袁湖村很多村民自发加入志愿服务队,在村口执勤把关。村里组织起 50多人的信息员、卫生监督员、志愿者负责垃圾转运、环境消杀等防疫工作。马 上就要进入春耕期了,怎么样尽快恢复生产,不耽误一年的收成,也是老袁当下 要操心的事。当了 26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又是一名退伍老兵,老袁说,他有责任 有信心带领群众,一起打赢这场战役。抗击疫情的白衣天使的感人事迹(五)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每个岗位的人们都在全力以赴。他们有的是日夜守护患 者和同事的护士长;有的是主动请

14、缨进入隔离点,24小时巡逻防控的人民警察。 为的都是同样一个目标一一早日战胜疫情。赵华:发热门诊里的“守护者”早上8点,汉口医院发热门诊的护士们开始换班。护士长赵华必定会站在门 口,挨个检查大家的防护装备。穿上防护服,还需要用胶带把缝隙粘上。可即便这样严密防护,赵华看着大 家一步步走进病区,心里依然矛盾。发热门诊的病区,赵华还得晚点进去。因为每天一早,她得先去给门诊这一 大家子人准备第二天要用的防护物品。如果这些不到位,他们就可能暴露在病毒 之下。费力弄来的每一件物资,她们都在精打细算。赵华负责的输液大厅是病患最集中的地区。赵华在发热门诊忙得停不下来,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跑来走去,身上被汗 水

15、浸透,皮肤还会因长期被浸泡而过敏。自疫情发生以来,赵华一直住在单位,20多天没回家了。老母亲通过微信发 来几张照片,这是一封手写的书信。信中说:当年你外公就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 的号召,参加抗美援朝,后来光荣牺牲。作为烈士的后代应该这样做,我们理解 你!支持你,但是你的身体不好,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因为你身后也有一个家。这天中午,赵华终于得空能回家一趟,她就想尝尝家里的饭菜。车开到楼门 口,赵华没上去。她怕自己长期在病区可能影响孩子和老人,就让爱人把菜做好 了送下来。特警江汉:在最前沿的地方履职尽责疫情发生以来,咸宁市400多名警力参与到定点救治医院和集中隔离点的疫 情防控工作中,太乙酒店是当地第一个医学观察隔离点,这里有200多名被隔离 的观察人员。江汉是咸宁市温泉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的一名特警,疫情发生后他 就一直奋战在医学观察隔离点,这段日子,妻子独自撑起一个家,怕前线的爸爸 担心,7岁的儿子用微信给爸爸鼓劲。自1月28日起,江汉和28名队员已经奋战多日,他们每天24小时在隔离区 内外不间断巡逻,并对进出车辆、人员、物资进行检查,保证集中留观点安全有 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