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专家共识(全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4221213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专家共识(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版: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专家共识(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版: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专家共识(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版: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专家共识(全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版: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专家共识(全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专家共识(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专家共识(全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版: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的专家共识(全文)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rcinoma , EOC )约占卵巢恶性 肿瘤的 90%,浆液性卵巢癌(serous ovarian carcinoma ,SOC)约 占EOC的75%,根据普通显微镜下组织学所见及生物学行为的不同,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SOC分为玉型和域型:玉型即低 级别浆液性卵巢癌(low-grade SOC,LGSOC ),域型为高级别SOC (high-grade SOC,HGSOC)。HGSOC 和 LGSOC 的分子通路、 生物学行为、临床特征不同。LGSOC往往发生于年轻女性,

2、临床预 后较好,但不同于HGSOC丄GSOC可能具有对初始化疗耐药的特点。 LGSOC 通常继发于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erous borderline tumours,SBOT),存在较高的 BRAF( 0-33%,平均 5%)和 KRAS (19%-55%)基因突变。初步硏究表明,KRAS基因突变可能是 LGSOC进展的致癌驱动因素。LGSOC组织中有较高的雌激素受体 (oestrogen receptors , ER )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s , PR )表达。有证据表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

3、se , MAPK )靶向制剂对 LGSOC 有抑制作用,提示MAPK通路在LGSO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关于EOC的基础硏究、临床干预措施的绝大多数关键试验 均源于HGSOC硏究,但随着对LGSOC硏究的日益深入,HGSOC 的硏究结论已不能无条件地通过推理应用于 LGSOC。为促进国内同道尽快改变LGSOC诊治理念、加深对本类型肿瘤的认识,中国医师 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学组)联合中国优 生科学协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中国优生科学协会肿瘤生殖学分会 组织专家制订本共识,以期为LGSOC的基础硏究、规范化治疗策略 提供有益借鉴。一、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迄今

4、为止,我国乃至全球尚缺乏 LGSOC 的大规模系统性硏究。 2015 年,澳大利亚登记了 1365 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其中 EOC 1229 例, LGSOC 不超过 69 例;2016 年新西兰登记了 271 例卵巢恶性肿瘤, 其中 EOC 244 例,经追寻病史与病理结果,最终诊断为 LGSOC 的不 足22例CHEN等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0年北京协和医院381 例SOC患者,35例为LGSOC (占 SOC的9.2% ),平均发病年龄较 HGSOC年轻10岁,中位年龄分别为46岁和56岁(P =0.046 )。国外有限的临床数据显示, LGSOC 占 SOC 的 6%-10%,

5、占 EOC 的 5%-8%。LGSOC患者的发病年龄较HGSOC年轻,中位发病年龄分 别为 55 岁和 63 岁(平均年龄分别为 55.5 岁和 62.6 岁)。结合北京 协和医院的临床资料,推测 LGSOC 发病机制与女性激素有关。 2019 年ASGO年会上,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共同的回顾性数据(n = 36)显 示,LGSOC患者诊断时平均年龄为56岁。美国最新的硏究数据显示,LGSOC中位发病年龄在43-47岁之间。SBOT占比逐年上升,LGSOC 比例则逐年下降。35岁以上FIGOU-IV期患者,无进展生存期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 PFS )和总生存期

6、(overall survival , OS )均优于35岁以下的患者;且BMI越高(A 25 kg/m 2 ),死亡风 险越大(HR=2.53 ),吸烟者进展或复发的风险亦明显增加 ( HR=1.72 ) 。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与晚期 LGSOC 患者生存结局 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显示不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HR=2.99 )和FIGO 期(HR=4.11 )与较差的PFS相关,且新辅助化疗后实施间 隔性肿瘤细胞减灭术( interval debulking surgery , IDS )的患者并 未从先期化疗中获得较高的 OS ( HR=2.9 )。LGSOC和HGSOC的 临床特征不同,

7、详见表 1。专家共识: LG SOC 是一种少见的卵巢癌类型,多见于年轻女性,诊断 时的年龄、BMI和吸烟状况、肿瘤减灭术是否满意及 FIGO分期与预 后相关,5 年生存率高于 HGSOC。二、病因与发病机制有假说认为,LGSOC是浆液性囊腺瘤或腺纤维瘤进展为SBOT和(或) 浸润性癌的中间型病理学改变,而 LGSOC 的组织形态、分子通路与SBOT 的相关度达到 75%以上,有力支持了这一假说。 KURMAN 等提出 LGSOC 的另一种发病机制,即输卵管上皮乳头状增生 (papillary tubal hyperplasia , PTH )来源学说。其认为LGSOC原发部位并非 源于卵巢,

8、证据为 91%的 LGSOC 患者输卵管上皮存在乳头状增生性 病变,由此推论 PTH 是浆液性肿瘤的癌前病变。同时 KURMAN 等通 过慢性炎症诱导输卵管黏膜上皮增生,进而发展为 PTH ,成功构建盆 腔低级别浆液性增生模型,包括卵巢、卵巢外SBOT、非浸润性种植性病变和输卵管内膜异位症。依据该假说,输卵管上皮脱落并种植于 卵巢和腹膜表面,从而继发输卵管内膜异位症,在此基础上出现不典 型增生,进而发展为 SBOT 和 LGSOC。MAPK 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分子通路之一,可将细胞生长信号 从胞外传递到细胞核内。 SBOT 经过一系列的基因突变进展成为LGSOC,其中包括BRAF、KRA

9、S和ERBB2基因突变,最终导致MAPK 通路持续活化。 BRAF 基因在 SBOT 中的突变频率(23%-48%)更高, 但在 LGSOC 中仅为 5% ;KRAS 基因在 SBOT 和 LGSOC 中的突变 频率相当(17%-40% vs 19%-55% )。过去认为,从 SBOT 到 LGSOC, 癌基因突变逐渐增多,但实际发现 BRAF 基因突变在 LGSOC 中更少, 所以推测该基因可能为保护性基因。有研究发现, BRAF 基因突变伴 KRAS 基因突变与 BRAF 及 NRAS 基因均不突变的患者相比, BRAF 基因突变的患者预后更好。 EMANNUEL 等检测 1 200例伴有

10、 SBOT 的 SOC 病灶,发现 HGSOC 和 LGSOC 均与 SBOT 相关,而 LGSOC 中更易发生 BRAF/KRAS 基因突变, 且 KRAS 基因突 变只存在于LGSOC 病灶中,发生频率为 9%,因此认为 KRAS 可能是 SOC 的驱 动基因。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 MAPK 是 LGSOC 的重要分子通路, 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此外, MAPK/ 胞外信号调节性激酶抑制剂 (MEKi )只对小部分 LGSOC 患者有效,且治疗效果与患者是否存在 MAPK 基 因 突 变 关 系 不 大 。 为 了 进 一 步 阐 明 药 物 敏 感 性 问 题 , GRISHAM

11、等选择 1 例经 MEKi(Selumetinib )治疗获得完全缓解的 患者,对其肿瘤病灶进行了二代分子测序, 结果发现病灶中存在 MAPK 通路缺失和融合突变,而传统测序技术未能检出这些突变,提示 LGSOC 患者应尽量进行二代分子测序。 此外,基础研究领域还发现其 他活化通路如胰岛素样生 长因子 1 受体、血管生长通路等。 部分 LGSOC 患者也可能存在 PI3K/AKT/mTOR 通路活化。专家共识 :LGSOC 常继发于 SBOT ,其临床 和分子 生物学特性与 HGSOC不同,前驱病变为PTH,分子生物学特征为KRAS、BRAF、 ERBB2 、NRAS 基因突变。三、组织学诊断

12、原则和标准LGSOC 主要通过对活检或手术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而确诊。 对于早期患者,应该避免通过细针穿刺诊断,因为会导致囊腔破裂造成肿瘤细胞在腹腔内播散。但对于大块型肿瘤无法进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 , CRS )的患者,可使用细针穿刺明确诊断。 如前已述, LGSOC 和 HGSOC 为不同的形态学类型,关于 SOC 组织 学分级系统,在过去十年内一直沿用二级分类法。主要分级依据是基 于核异型性和核分裂指数:轻到中度异型性,每 10 个高倍镜下(high-powered fields , HPF )12个核分裂,诊断为HGSOC。该 分类系统为预测临

13、床结局提供了更简便、更精确的框架。就目前的研 究趋势而言,二级系统与疾病分子生物学一致。而将 LGSOC 和 HGSOC 区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疾病,已被业内广泛接受和使用 。专家共识:LGSOC主要通过对活检或手术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明确诊 断,SOC组织学分级采用二级系统,LGSOC的组织学与分子生物学 一致。四、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用以辅助诊断 LGSOC,但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 查。小规模回顾性研究发现, CT 成像下 LGSOC 一般表现为单侧或双 侧实性、囊实性占位伴钙化以及腹膜受累等征象。当 CT 扫描提示附 件肿块伴有钙化或腹膜存在钙化结节转移时,应高度警惕 LGSOC 可

14、能。超声检查是附件区肿瘤诊断的常规手段,但 LGSOC 缺乏典型的 超声影像表现。一般来说,非侵袭性 LGSOC 可表现为多房囊性病变, 内伴乳头状突起;侵袭性 LGSOC 在超声下更可能为多房性囊肿实性 结构,合并乳头状回声,往往伴强回声钙化影;而 HGSOC 多表现为 非乳头样实性肿块,伴散在囊性改变、出血或坏死图像。超声弹性成 像技术可作为常规超声的补充手段辅助鉴别 LGSOC 和 HGSOC 。 LGSOC 在超声弹性成像下表现为组织更坚硬, 缺乏弹性。一项研究报 道,当附件区包块弹性评分为 4 分时,诊断 LGSOC 的敏感性和特异 性分别为 56.0%和 100.0% ,阳性预测值

15、和阴性预测值分别 100.0%和 78.0% ,准确率为 82.8% 。专家共识:CT成像下附件肿块伴钙化或腹膜存在结节转移钙化时, 应 高度警惕 LGSOC 的可能。常规超声扫描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 辅助鉴别 LGSOC 和 HGSOC 。五、治疗手术治疗是LGSOC的基础,1期患者建议行全面分期手术,口 -IV期患者 CRS 是标准的初始治疗选择, 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实现肿瘤细胞减灭,最理想的结果是达到无肉眼残留病灶(R0)。初次或IDS后的辅 助治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疾病分期。对于I A期和I B期LGSOC患者, NCCN建议术后观察。I C期LGSOC患者术后没有治疗标准,建议 观察

16、,化疗或内分泌治疗也是推荐的治疗方案,应该在患者充分知情同意下采取个体化治疗。对于口 -IV期LGSOC患者,NCCN支持采 用 6 个周期的卡铂 /紫杉醇辅助化疗,然后进行内分泌维持治疗( 2B 级)或单独内分泌治疗( 2B 级),最常见的是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无论是化疗后的维持治疗还是作为单独治疗,建议内分泌治疗应持续 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复发性 LGSOC 患者有多种选择, 包括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secondary cytoreductive surgery ,SCRS)、化疗、内分泌/激素治疗、靶向抑制剂和临床试验。同时在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分子测序获得体细胞突变谱,以便确定最佳治疗靶 点。5.1 手术治疗手术是 LGSOC 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推荐由妇科肿瘤医师完成,下 腹正中直切口开腹手术可用于全面分期手术、初始 CRS 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