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单元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421725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3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单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单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单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单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单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单元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单元试题及答案(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 必修(3)全册单元试题及答案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课前预备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重大发展与突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百家争鸣”正是社会大变革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大变革的表现。这场巨大的变革在经济、政治制度、阶级关系、思想文化几个方面都有突出表现,经济上主要表现为西周以来的井田制,随着生产力的新发展趋于崩溃;政治制度上,主要是维系原有社会秩序包括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分封制及相关的礼乐制度崩溃,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盛行;阶级关系上“士”这个阶层非常活跃。“士”原是贵族的最底阶层,有一定数量的

2、“食田“,受过“六艺”的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担任下级军官,平时可做卿大夫的家臣。春秋后期,上层贵族普遍腐朽末落,只有士还能保持有传统的六艺术知识。到战国时期各国改革进一步深入,如废除世袭制度,推行官僚制度,士的需要急增,于是从平民中也涌现出一批新的“士”,“士”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当时各国政府纷纷进行改革,迫切需要选拔各方面的人才。选拔的对象主要就是士。有作为的君主敬重士,有些大臣也注意留心发现人才,向国君推荐,有的士一旦得到君主赏识,就能平步青云。因此就出现了布衣卿相和“礼贤下士”之风气。思想文化上,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办学,许多平民子弟经过学习,获得一定知识,在当时的

3、环境下,就有可能进入统治阶级阶层。这样,社会上就形成了一股具有相当力量的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他们被称为“诸子百家”。所谓“百家争鸣”是指代表当时不同阶级、阶层、学术流派的思想家,宣传自己的政治、学术主张,攻击反驳不同的及对立的主张,互相辩论。“百家争鸣”推动了当时学术文化的极大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时期,当时的思想文化界的杰出人物对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也是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总结和升华,奠定了中国后来两千多年思想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儒家学派的产生和发展: 儒,最初是指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办事的人。孔子在不做官的时候,他的生活就主要依靠“

4、儒”的职业来维持。孔子和当时只会办些简单的事混饭吃的“儒”有所不同,他除了通晓奴隶主贵族养生送死的礼节外,还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并关心政治,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孔子这一派的儒,人才多,势力大。因此,后来“儒家”就成了孔子这学派的专名。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之所以能够勃兴,首先是因为孔子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主张改革,比如减轻剥削压迫等,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第二,他的许多思想观念如“仁” 、“以德治民”、“有教无类”等针对了当时社会矛盾尖锐,末落的发动统治阶级残酷压迫人民的现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表明他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人民力量的重要,具有朴素民本思想和希望社会和谐发展意识,这是孔子思想中特别宝贵的部分。在

5、今天,仍然有它的可取之处。另外,儒家特别重视教育和宣传,这也是促使儒家思想传播,推动儒家学派发展的重要因素。第四,儒家学派不墨守成规,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断调整、充实、发展,可以说是“与时俱进”,如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改造、调整就是典型 表现。课堂同步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A 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和变化B “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十分活跃C 私人办学兴起,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D 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落2 “诸子百家”活动的宗旨是A 游说君主,寻求进入统治阶层B 研究科学知识,解决生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C 传播文化,发展学术D 推动社会发展和进

6、步3 以下对“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儒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各家之长B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C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 战国时期儒家各流派都主张“性本善”4 儒家经典的“六经”不包括A 诗经 尚书 B 礼易C 乐 春秋 D 论语 孟子课后巩固一选择题1孔子办私学的主要意义在于A 促进了儒家学说的传播B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C 使教育在一定范围内开始普及D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荀子既是儒家的集大成者,同时也积极吸取其他学派的合理成分,他主要吸取了哪些学派的合理思想 A 道家 法家 B法家 墨家 C道家 墨家 D阴阳家 道家二 非选择题7阅

7、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材料二:古圣人以人之性恶,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是圣王之治礼义之化也。 以上均摘自荀子. 性恶材料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 劝学(1)材料一提出的是什么观点?和谁的主张是对立的?(2)结合材料二、三,指出荀子认为才能怎样改造人恶的本性?(3)荀子衡量人善与恶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为什么?提速训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

8、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黔为城旦。所不去也,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同上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9、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回答:(1)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发展趋势如何?原因何在?(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推行过那些思想文化政策?(3)如何评价西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概述孔子和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他们具有积极意义的主张。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前预备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从秦朝到汉朝统治阶级对治国思想的调整 。法家思想在秦有深厚的传统,从商鞅到秦始皇,一百多年,秦都是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法家思想主张严刑峻法,高压政策,是导致秦朝统治残暴的基本原因之一,而秦朝正是因为统治残暴灭亡,这个教训十分深刻。

10、因此,西汉王朝建立后,重新选择治国思想。西汉初期,比较推崇道家思想,虽然儒家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被采用,但是道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实践表明,道家主张无为,比较消极,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面临着一系列影响统治稳定的问题,要求统治者要有所作为,同时,汉武帝作为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和道家无为主张格格不入,因此选择了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汉武帝之所以独尊儒术,首先是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第二,儒家主张“仁”,以德治民,有利于缓和当时比较尖锐的阶级矛盾;第三,儒家重视教育和人才,符合当时汉武帝为加强统治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政策。汉朝的儒家思想与春秋战国时

11、期比较,从价值观、基本内容特别是哲学思想有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有着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汉朝的儒家学派追逐名利,逐步成为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在哲学上没有明显的唯心倾向,有的还有唯物主义倾向,如荀子就提出了不少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而从董仲舒开始,儒家思想出现了神秘化,神学化的倾向,唯心主义成为儒家哲学的主流思想。当然,汉朝的儒家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也有所发挥和发展,如董仲舒就进一步发挥了仁政的思想,提出“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和国家对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的主张。秦始皇和汉武帝都重视加强思想控制,但具体做法、措施有很大不同,因此效

12、果就有很大区别。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早期曾经以“世官制” 为主。汉武帝时期,察举制作为选官制度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隋唐时期,更完备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开始实行。使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更全面地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课堂同步一 单项选择题1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是 A 完全一致 B 正好相反 C 压迫限制 D 大力推崇 2“举贤良对策”是下列哪位统治者实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A 秦始皇 B 汉文帝 C 汉高祖 D汉武帝 3.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受到汉武帝的推崇,主要是因为它A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 有利于加强民族关系C 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加强

13、专制统治 D 有利于文化教体的发展4.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挥不包括以下内容A“君权神授” B “节用而爱人”C “天人感应” D “天人合一”课后巩固一选择题1. 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的措施不包括A举贤良对策 B 兴办太学C 设五经博士 D 在全国各郡设立学校2. 董仲舒所提倡的“三纲”是指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孝为“天经”“地义”A B C D二 非选择题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 春秋繁露材料二 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 ,此人之所以乃上类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 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反应),春秋夏冬之类也。 为人者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