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以学为中心教学论文为主体的教学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421466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学生以学为中心教学论文为主体的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学生以学为中心教学论文为主体的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以学生以学为中心教学论文为主体的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以学生以学为中心教学论文为主体的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以学生以学为中心教学论文为主体的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学生以学为中心教学论文为主体的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学生以学为中心教学论文为主体的教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开口讲你就成功了 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存在严重的弊端:一是重教材,轻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科书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考试也主要是检测学生对教科书知识的掌握,教科书扮演着权威的角色,教学变成了教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将教科书中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二是重结论,轻过程。过于关注结论的获取,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试图走一条捷径,将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却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在教学中,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往往会产生一个错误,令学生处在一个客体的位置上,被动地接受知识。比如到了中考复习中讲解一些压轴题,老师一节课下来讲的满头大汗,心力

2、交瘁!可台下的学生却知之甚少,昏昏欲睡!很多的老师认为自己灌输了很多的知识,却发现学生没有从老师的教学中掌握多少。这正如一种翻斗车,它虽然载有很多的货物,想把货物倒入别的载体中,首先就要对准位置,打开载体的盖子,如果盖子未揭开,结果是你即使把货物全部倒出,而载体却没有从它接受到什么。耶稣曾说:主的恩典是给他的子民的,而不是为他的恩典施与而创造被施与者。作为教师也该认识到:课程是为学生设立的,学生不是为课程设立的。所以,你的教学一定要把学生放在一个主体的位置上。有人说:没有注意力就不能学习,教一班没有注意力的学生与对一班聋子说话没有区别。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法就是提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学习。

3、人的注意力有它的一些特点。在没有吸引力的情况下,注意力是游移性的,没有固定性。如校园歌曲童年中描叙的一样:“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拚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而人在某一种有重要意义或有价值的事物前,他就会放弃一些别的吸引力,而以一种意志力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事物上。在一种有极大兴趣的事物面前,他也必发出极大的注意力,去注意这事物。所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发挥注意力,透过学生的主动发挥,达到学习果效。故此,老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以让学生读、讲、看、想、写、做、问等,达到以学生为主

4、体的教学。让学生读俗话说:三日不说口生。读不但能让学生掌握内容,也能锻练学生的口才。古人就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能记住诗文;读,能领会诗文的要旨;读,能体会当时的气氛;读,能领略文学语言的优美。而数学中的读即读题,是非常关键的。往往一遍不行再读一遍,需要安静的读!在一个教学课程之中,你不要忽略了多读,读看似机械,但古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然,有一些难点之处,老师可以用启发式让学生去精读,领会其义。让学生讲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一节课用满堂灌的方式,没有让学生参与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多讲,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讲,也能让老师和学生看你的在教学中掌

5、握了多少。让学生多讲,可以有哪些方式呢?比如刚刚月考后,试卷发下去,先自己独立看看错误的地方,试着订正。然后展开讨论,再让优秀点的学生针对几道难题上台讲解!也可让中等生讲其中易错题!还可以让表现不太好的学生讲一道简单题,锻炼一下!至少这个时候讲的同学肯定有压力要弄懂这些题!也让他们当一当小老师。使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能力得到迅速提高。让学生写或做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性地提供让学生多写、多练,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在学习中,老师可提供一些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或老师当堂出题,当堂测试,当堂奖励!藉此锻炼,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解题的技巧和速度,帮助学生在能力方面获得发展。例如在同底数幂相乘教学设计

6、中,对于如何引人, 传统教学通常是这样安排的:先由填空形式有几个特例,而后学生进行模仿。这样设计,似乎学生也有了动手参与的机会,但是,这种模仿参与只是走过场式的学习,既不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不能发展他们独立思维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另辟蹊径,通过“实践观察总结”三个步骤展开教学。先由学生在教师不加指点的情况下计算两道计算题,留给学生自己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做。同时,在实践中有一部分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 可以让他们以合作讨论的方式来解决疑难问题, 然后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规范操作的全过程。教师操作时,有的学生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实践操作是否正确, 有的则想弄

7、懂尚未掌握的操作要点, 因此他们观察操作和聆听教师讲解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教师在此基础上的“导”也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发现和弥补不足之处。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所以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对教师的讲解产生疑问时,教师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不要忙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采用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触发思维,寻求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好求甚解、凡事多问的精神,让学生“学

8、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儿童和少年,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所以做比听和看更有果效产生。听了,易忘记;看了,易记住;当做了,才更能明白。小牛顿喜欢动手做小玩具。小爱迪生喜欢做实验。亲自动手,对于这两大伟人都起了重要作用。有经验的教师都认为:教师讲一遍,不如学生自己做一遍,或者自己讲一遍;教师演示十次,不如学生动手做一次。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劳技、做题目、写作、表演、实验、游戏等,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新知和能力的培养。并且在教育中,身体力行显得更为重要。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的作用仍然是主导的,因为这一过程是教师设计完成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中实施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充分了解学生,切实基于学习过程设计教学过程。由此可知,在新时期,教师的教学要真正实现由以教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转变。总之,作为教师,要将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摆正。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学使你的学生能够有各方面的自我供应能力,最终达到教学是为了不教的目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