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免疫名词解释部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213466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免疫名词解释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品)免疫名词解释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品)免疫名词解释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品)免疫名词解释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免疫名词解释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免疫名词解释部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 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己”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免疫防御(immune defenc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他有害物质。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由基因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 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免疫原的整个过程。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免疫自身稳定(immune homeostasis)

2、: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 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免疫原的整个过程。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统. 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造血诱导微环境: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的环境,称为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HIM)。 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HSC):指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的造

3、血前体细胞。造血干细胞的起源:卵黄囊(胚龄2-3周)胎肝、脾(3-7个月)骨髓(5个月-出生后)哈氏小体(Hassalls corpuscle):也称胸腺小体 ,是胸腺的重要特征。哈氏小体在胸腺发生炎症或肿瘤时消失。胸腺微环境 : TSC以胸腺上皮细胞为主,还包括M、DC及成纤维细胞等,与细胞因子共同构成了决定T细胞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的微环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亦称黏膜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tem,MIS),指在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的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阑

4、尾等。M细胞 : 在派氏集合淋巴滤泡处的粘膜上皮细胞间含有散在的M细胞(膜上皮细胞或为皱褶细胞)是一种特化的Ag转运细胞,可将抗原转运给凹腔中的M和DC,再由它们把抗原传递给淋巴细胞。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包括派氏集合淋巴结、淋巴小结(淋巴滤泡)、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固有层中弥散分布的淋巴细胞等。GALT 的主要作用是抵御侵入肠道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上皮内淋巴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是存在于小肠黏膜上皮内的一类独特的细胞群。在免疫监视和细胞介导的粘膜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

5、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抗原(Ag):是指能与B 细胞、 T细胞的BCR 或T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 指抗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有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1.完全抗原(complete Ag) 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

6、性的物质。又称免疫原(immunogen),简称抗原。2.半抗原(hapten)只具有与抗体结合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即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又称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g)。3.载体(carrier)使半抗原变成完全抗原的物质。如:大分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 。4.耐受原(tolerogen)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Ag。 5.变应原(allergen)可诱导变态反应的Ag。抗原的特异性:是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应答及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抗原表位(epitope): 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Ag与TCR

7、/BCR及Ab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Ag结合价: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 。交叉反应: 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异嗜性Ag(heterophilic Ag):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Ag 。同种异型Ag(allogenic Ag): 指在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Ag 。独特型抗原(idiotypic antigen) TCR、BC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免疫佐剂 ( immune adjuvant ) :是预先或与Ag同时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Ag 的免

8、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但不影响抗原的特异性)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丝裂原( mitogen ):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进而发生有丝分裂,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的全部克隆。抗体(antibody,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一、 V区的功能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 (1)Ab与Ag在体外结合可引起各种Ag、Ab反应,可用于抗原抗体的检测和功能判断。 (2)在体内 中和毒素、中和病毒(IgG和IgA); 还可以阻断病原入侵

9、(抑制细菌等病原体粘附到宿主细胞); 借助Fc段的作用可以破坏清除病原体或导致免疫病理损伤。 (见P40图4-8) (3)B细胞膜表面的IgM、IgD等是其抗原识别受体(BCR),起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的作用。 (4)Ab Fab段与Ag特异性结合还可以引起Ab分子自身构型的改变,使Fc段的活性表现出来。二、C区的功能 (一)激活补体(二)结合细胞表面Fc受体 1.调理作用 ( opsonization ) 2、Ab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3、介导型超敏反应 (三)穿过胎盘和粘膜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b,mAb):是由识别一种Ag表位的B细胞杂交瘤克隆合成和分泌的抗单一抗原表位

10、的特异性Ab基因工程抗体 : 应用DNA重组和蛋白质工程技术,按人们的意愿在基因水平上对Ig分子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重新组装成的新型抗体分子。1.嵌合抗体:V区是鼠源的,C区是人源的 Ab。2.人源化抗体:V区的CDR被小鼠 CDR取代。 3.小分子抗体:是只有V区结构的Ab。补体的生物学意义(一)补体的生物功能 1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2调理作用 补体的调节吞噬作用是机体抵御全身性细菌和真菌感染的主要机制之一 3免疫黏附(immune adherence) 此效应是机体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的重要机制 4炎症介质作用C3a和C5a被称为过敏毒素 C5a对中性粒细胞(二)补体的病理生理

11、学意义1机体抗感染防御的主要机制 2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3补体系统与血液中其他级联反应系统的相互作用 细胞因子: 是由机体多种细胞经刺激分泌的,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的小分子蛋白质。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一)调节固有免疫应答(二)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三)刺激造血 1主要作用于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的细胞因子: IL-3和干细胞因子(SCF)。 2主要作用于髓样祖细胞和髓系细胞的细胞因子:GM-CSF、G-CSF、M-CSF。 3主要作用于淋巴样干细胞的细胞因子IL-7。 4作用于单个谱系的细胞因子 红细胞生成素(EPO); 血小板生成素(TPO)和IL-11促进巨核细胞分化和血小

12、板生成;IL-15促进NK细胞的分化。(四)促进凋亡,直接杀伤靶细胞 如TNF-a和LT-a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 (五)促进创伤的修复 如转化生长因子b(TGF-b)可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细胞因子受体都是跨膜蛋白,由膜外区、跨膜区、胞浆区三部分组成。共同亚单位的受体: IL-2、4、7、9、15的受体。故链基因缺陷可导致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白细胞分化抗原: 主要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并非只表达在白细胞表面) CD :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细胞粘附分子(cell-adhesion molecules,CAM): 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选择素家族 由三种结构域构成: C型凝集素结构域(CL) 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EGF) 补体调控蛋白结构域(CCP)。 其中CL可以结合碳水化合物,是结合配基的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