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213465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气象灾害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年气象灾害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2年气象灾害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2年气象灾害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2年气象灾害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气象灾害应急预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气象灾害应急预案1.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1.2编制依据_应对法_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_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_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_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_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_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县范围内暴雨、台风、暴雪、干旱、寒潮、霜冻、冰冻、低温、高温、大风、雷电、冰雹、大雾、雾霾等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因气象因素引发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其他灾害的处置适用有关应急预

2、案的规定。1.4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全面加强应对气象灾害体系建设,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预防为主、科学高效。实行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相结合,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防御标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部门联动、协调有序。各乡镇、各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职责,加强地区、部门间信息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并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分级管理、属地为主。根据气象灾害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的程度,对气象灾害实行分级管理。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的应

3、急处置工作。2_体系2.1应急指挥机制发生跨乡镇行政区域或大范围气象灾害,并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时,由县人民政府决定启动相应的县级应急指挥机制,统一领导和指挥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等工作,由县气象局负责实施,根据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情况,及时预报预警并通报相关部门和单位。-台风、暴雨引发江河洪水、渍涝等洪涝灾害及由于持续少雨导致的干旱灾害,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指挥应对工作。-暴雪、冰冻、低温灾害,由县防灾减灾指挥部负责指挥应对工作。-寒潮、霜冻、高温、大风、雷电、冰雹、大雾、雾霾等灾害,以及因强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由县人民政府视情

4、启动相应的应急指挥机制或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处置。-气象灾害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由县民政部门_实施。对上述各种灾害,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在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时,要先期启动相应的应急指挥机制或建立应急指挥机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_做好应对工作。县直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进行指导。2.2工作制度实行气象灾害综合研究判定工作制度。气象部门根据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分析汇总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有关灾情、险情信息,判断预估气象灾害的可能影响程度及未来发展态势,向县人民政府提出相关应对处置建议。健全县人民政府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于气象部门预测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

5、灾害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时,由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做好应急准备和防范处置工作。建立气象灾害应对部门联动制度。县气象部门与民政、水务、国土、交通运输、安监、公安、农业、林业、广播电视、卫计、住建、发改、财政、经信、商务、旅游、环保、通信、供电、新闻媒体等部门和单位建立协调联动工作制度,在发生或可能发生气象灾害时,各成员单位加强信息互通,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程度和范围进行分析会商,加强配合协作,共同做好应急准备和防范处置工作。健全气象灾害防御部门联络员会议制度。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听取各成员单位对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服务的需求,做好气象应急保障服务。3监测预警3.1监

6、测预报3.1.1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气象部门要做好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等探测产品的接收和运用,优化气象加密观测站网;气象、水务、国土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快气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急移动气象灾害监测系统等建设,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过程的预报和趋势预测。3.1.2信息共享要加强_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信息,并联动协作部门实现灾情、险情信息实时共享。3.1.3灾害普查在县人民政府的_和指导下,气象、民政部门要建立以乡镇(经济开发区)、社区(村)为基础的气象灾害调查收集

7、网络,建立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综合收集评估系统,_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和风险区划工作,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3.2预警信息发布3.2.1发布制度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遵循“归口管理、统一发布、快速传播”的原则,由气象部门负责制作并按预警级别分级发布,其他任何_、个人不得制作和向社会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3.2.2发布内容根据各类气象灾害发展态势,气象部门综合预估分析确定预警级别。预警级别分为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一般),级为最高级别。具体分级标准见附则。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内容包括气象灾害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3.2.3发布

8、途径建立和完善多种手段互补的信息发布系统,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同时,通过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有线广播等媒体和其他传播手段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涉及可能引发次生、衍生灾害的预警信息通过有关信息共享平台向相关部门发布。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设施建设。在学校、车站、码头、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重要道路和易受灾害影响的桥梁、涵洞、弯道、坡路等重点路段建立起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公告方式。发布级、级预警后,广播、电视、报纸等公_体和

9、电信运营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预警信息播出频次,扩大发送范围。农村地区应充分发挥乡镇(经济开发区)综合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的作用,及时向农民群众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3.3预警准备各乡镇(经济开发区)、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密切_天气变化及灾害发展趋势,依法依规及时采取措施,开展必要的处置工作。预警级别达到规定标准后,有关责任人员应立即上岗到位,_力量深入分析、评估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尤其是对本地区、本部门风险隐患的影响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做好启动应急响应的各项准备工作。3.4预警知识宣传教育各乡镇(经济开发区)、各部门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宣传

10、教育工作,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4应急处置4.1信息报告有关部门或机构要按职责收集和提供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损失以及防御等情况,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并与相关部门实行信息共享。各乡镇(经济开发区)、各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逐级向上报告,特别重大、重大_信息,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县人民政府。4.2响应启动气象部门发布预警后,灾害发生地与可能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根据气象灾害影响程度和范围及其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类别,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防范应对措施,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响应级别;当收到级、级预警指令后,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响应

11、级别。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分别发布不同预警级别时,按照最高预警级别灾种级别启动应急响应。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气象灾害且均未达到预警标准但可能或已经造成损失和影响时,根据不同程度的损失和影响在综合评估基础上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4.3分灾种响应气象部门发布预警后,灾害发生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相关部门、单位应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针对不同气象灾害种类及其影响程度采取应急响应措施和行动。新闻媒体按要求随时播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应急防范处置措施。4.3.1暴雨、台风、大风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暴雨、台风、大风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南,适时增加预报发布频次;科学研究判定预警

12、等级,及时预警;了解暴雨、台风、大风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_开展危险地带以及居住在危房内居民的转移工作。水务部门_开展水务工程调度、巡护、查险、抢险等。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教育部门根据防御指南与提示,通知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停课准备,避免在暴雨、台风、大风严重影响时段上学放学。住建部门做好城市内涝排水和公共服务设施防风工作,通知高空等户外建筑施工作业单位做好防风准备。卫计部门采取措施,开展各项医疗救治和救灾防病工作。供电部门加强设施检查和电网运行监控,及时排查消除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的各类隐患。公安、交通运输、

13、公路部门对积水道路实行交通运输引导,必要时由公安部门实施交通运输管制。交通运输、海事部门督促指导相关单位加固码头有关设施,督促船舶到安全场所避风,通知水上、水下等户外作业单位做好防风准备,必要时停止作业。安全生产监管、交通运输部门指导危险化学品、易燃_品生产、运输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农业部门针对农业生产,落实防御措施,_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国土部门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排查与监控,谨防引发次生、衍生灾害。市容管理部门督促指导相关单位加固有关设施,督促城区户外作业单位做好防风准备。旅游部门指导与督促各旅游景区、景点做好游客安置及景物防护工作。灾害发生后,民政、防汛抗旱、气象等部门按照有关规

14、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4.3.2暴雪、低温、冰冻、寒潮、霜冻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雪灾、低温、大风降温、道路结冰等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南,适时增加预报发布频次;科学研究判定预警等级、及时预警。公安部门加强交通运输秩序维护,注意指挥、疏导行驶车辆;必要时对易发生交通运输事故的结冰路段实施交通运输管制。交通运输、公路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积雪情况及时_力量或采取措施做好管理养护职责范围内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供电部门加强电力调度及相关措施落实,加强电力设备巡视维护,及时排查清除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的各类隐患,做好电力设施应急处置工作。住建等部门指导和_市政、供水、供气、园林绿化

15、、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行业落实防冻措施,确保城市主要道路和桥梁畅通以及公用行业稳定运行。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加强危房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动员或_撤离可能因雪压倒塌的房屋内人员。经信部门要加强协调,做好电、煤、运的调度。_部门做好成品油调度以及粮、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保障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卫计部门采取措施,_做好伤员医疗救治和卫计防病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并为受灾群众和公路、铁路等滞留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救助。农业部门_对农作物、畜牧业、水产养殖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做好牲畜、家禽、水生动物等防寒保暖工作。国土部门_做好地质灾害点监控工作,防止引发衍生灾害。旅游部门负责_受灾景区景点游客的疏散转移安置,_做好相关景物防护工作。灾害发生后,民政、气象等部门按照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4.3.3干旱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南,适时增加预报发布频次;了解干旱影响,开展综合分析;科学研究判定预警等级,及时预警;适时_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减轻干旱影响。农业、林业部门指导农、林、畜牧、水产养殖生产单位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减轻干旱影响。水务部门加强旱情、墒情监测分析,合理调度水源,_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