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地区泉州市区域环境现状评价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421342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地区泉州市区域环境现状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泉州地区泉州市区域环境现状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泉州地区泉州市区域环境现状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泉州地区泉州市区域环境现状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泉州地区泉州市区域环境现状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泉州地区泉州市区域环境现状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地区泉州市区域环境现状评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泉州地区 泉州市区域环境现状评价【摘要】:p :植被退化状况: 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土地退化状况: 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污染状况:点和面污染状况。生物多样性破坏状况:物种减少、退化等。泉州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现辖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及金门县(待统一)和泉港区、清濛管委会。全市人口72807万,土地面积15平方公里。泉州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全市通行闽南方言。泉州市依山面海,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有盐、贝、藻、鱼、虾等海洋资

2、500多种,港口条件好,海上交通便捷,具有建设深水良港、发展对外贸易和渔业生产的天然条件;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四季常青,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溪流多,水资较丰富,为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发展经济作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目前,全市已形成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泉州至厦门、福州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漳(平)泉(州)肖(厝)铁路已投入营运;泉州晋江机场199年正式通航,现已开通十几条内地航线和香港、马尼拉包机。泉州港已跨人全国大型港口行列,现有港口码头泊位38个(其中国家一类口岸3个,二类口岸8个),年吞吐能力1600万吨。电力建设走在福建省前列,形成了较完善、配套的供电网络,年用电量达60亿度。通信事

3、业居全国地级城市先进行列,全市程控电话和无线容量都超过100万门,移动电话交换容量100万。泉州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高,资数量多,总量大。主要包括水资、土地资、能资、海洋资、矿产资。但局部地区还存在着环境污染。部分农村没有合理的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措施。对工厂的排污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由于没有注意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有退化的现象。另外工业的发展也加剧了水污染。植被退化状况: 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土地退化状况: 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污染状况:点和面污染状况。生物多样性破坏状况:物种减少、退化等。主要有水污染,大气污染,海

4、域沿岸的水污染。(一)水资及其环境污染状况1、陆域水系(1)主要河流晋江水系是泉州市的主要水体。晋江发于戴云山之麓,流域面积5629平方公里,上游分为东、西两溪。东溪于永春县锦斗乡,全长120公里,流域面积1917平方公里,西溪发于安溪县感德乡,全长l53公里,流域面积31O1平方公里。东、西两溪于南安市双溪口汇合,干流由汇合口至入海口(前埔)长29公里,其中金鸡水闸至河口长21公里,为感潮河段。晋江多年平均径流量48.8亿立方米,平均流量为153立方米秒。除晋江外,泉州市的地表水还有属闽江水系、九龙江水系和独自入海的洛阳江、黄塘溪、林辋溪、九溪等19条流域面积均在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其他

5、一些直接入海的小河,水沟。(2)水资污染泉州市陆域水系主要指晋江水系,其水系包括上游东、西溪及下游的南、北干渠。其他各小支流多数直接入海。晋江水系主要河段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和COD排放直接导致水污染。(1)各海区水质现状及评价根据近几年来泉州市环境监测站及各有关科研单位对泉州沿海近岸水域的水质调查监测资料进行统计,泉州市近岸海域水质日益下降。(2)水质评价选用PH值、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油类、无机磷、铅、镉、汞为评价参数。A、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采用超标分类评价方法。分类评价方法是以海区为评价单元,将各评价单元水质监测结果的平均值与评价标准比较,若所有评价因子的含量均小于或等于一类海水水质保准

6、,而又低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则划为II级海水水质,以此类推。B、评价结果根据雄威的实验调查,泉州湾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崇武海区为I级水质;祥芝海区为I级水质;永宁海区为I级水质;深沪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无机磷,围头澳为I级水质;晋江东部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磷;安海湾为I级水质;湄洲湾潮间带及海域为I级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泉州市沿海海域泉州湾,深沪湾及晋江东部海域为II级水质,其余各海区为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和无机磷。海湾内的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有机污染物含量偏多,这是我国多数港湾、近岸海域普遍存在的现象。油类及无机磷含量与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

7、以及农业肥料的流失有关。磷是海洋含量浮游生物的营养物质,磷氮等营养元素如大量增加,再加上适宜的环境条件,就,有可能诱发“赤潮”污染的发生,近年来我市海域己发生过“赤潮污染”,给沿海渔业及养殖也造成很大损失。(3)海域水污染水污染主要有工业废水污染,城镇生活污水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和港口船舶油污染等构成。根据泉州市海岸线现状,可以分如下几个区域:湄洲湾、泉州湾、石狮海域、深沪湾,围头澳和安海湾等。根据我们对泉州市近岸污染的调查情况,对排入各海区的污染物进行统计,结果如表。(二)泉州市空气质量评价分析p 1、基本气象特征泉州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季风明显,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夏秋

8、季常受台风侵袭。年平均气20.3,极端最高38.7,最低0.1,年平均降水量1117.2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雨量的67,年平均相对湿度77,山区风向受地形影响,受季风影响显著,全辖区主要风向为东北风,全年频率22,次风向为NNE和ENE,频率11,历年平均风速4.0ms,瞬间最大达33ms。2、泉州工业污染分析p 泉州市排放工业废气主要企业共499家,排放废气总量为451.66亿标立方米,S02排放量为18485.5吨,TSP排放量为39986.3吨,粉尘26897.4吨。从上述数据可见,泉州市大气主要污染是工业污染,污染负荷占69,其次是生活污染,污染负荷占29;从上面相关的数

9、据可看出全市污染负荷中晋江市污染负荷最大,其次为南安、惠安、安溪、石狮、永春、德化及泉州市区。泉州市目前面临着饮用水保护、重点流域污染治理、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危险废物化学品监管、工业污染防治等六大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理。从上述对泉州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正确评价,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问题制定出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1、用水地水质信息定期发布 207年起建立实行饮用水安全预警制度,每月定期发布饮用水地水质监测信息;207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饮用水地环境保护规划。山美水库和所有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一级

10、保护区内禁止排放污水,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无关的建设项目,生活饮用水地表水一、二级保护区内不得建设三类重污染工业项目。 2、重点流域下游补偿上游 突出抓好沿江乡镇、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区、饮用水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和造纸、电镀、制革、漂染、医疗、畜禽养殖、石材等重点行业的水污染治理。 同时,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5年筹集1亿元专项用于晋江、洛阳江上游地区水资保护建设项目。 3、全力整治近岸海域污染 全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置场建设,深入开展九十九溪、加塘溪、林辋溪、大盈溪等入海溪流、沟渠及重点陆污染的环境整治,强化对重污染工业污染的科学

11、监管和执法监管,至2021年底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4、市区公交车达标排放 大力发展清洁能,加快推进LNG燃气项目,逐步淘汰燃煤锅炉,着力解决城市餐饮业油烟污染和扬尘污染问题,推行使用清洁能,城市清洁能使用率达到50以上,2021年底前泉州市区燃用柴油的公交车必须达标排放,2021年底前全市所有机动车必须达标排放。从现在开始,新(扩)建的高耗能及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项目将受到严格控制。 5、建立动态管理档案 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和转移联单制度,建设一处危险废物收集转运站,继续完善市医疗垃圾焚烧处置中心建设,焚烧中心二期工程应于20年底前建成;各地207年底前要建立健全危险废物产

12、生单位动态管理档案,2021年底前建立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系统,加强对电子废物尤其是进口电子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的监管。 力争207年建立起泉州市核与辐射环境监督站,以无线通讯、广播电视、电力三大行业为重点,控制和降低人群密集区的电磁辐射污染。 6、建立起环境安全应急体系 逐步建立起环境安全应急体系,确保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100。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督促重点工业企业按规定时限实现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监控。治理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福泽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是实施大泉州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的历史任务和政治责任。因地适宜地封山育林、保持水土、绿化环境、优化生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目标,开展大规模治山、治水、治田、治路、治矿活动。【参考文献】:p :东南早报fujian/ShowArtle.asp?ArtleID=18660ArtlePrint.asp?ArtleID=400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