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4213330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课题大道之行也教材分析本文选自礼记礼运,是其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学情分析因为这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桃花源记,学生对古代的理想社会有了一定认识,本课可以在前面课文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再一次理解古人对理想社会的期盼,积累文言文中的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朗读全文,提高朗读能力,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疏通文意,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疏通大意,并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培养高尚的

2、情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朗读全文,提高朗读能力。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大同社会的含义。难点: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体会作者的大同思想。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目标导向,自主学习同学们,晋朝的陶渊明在先前所学的课文桃花源记中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大家还记得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听录音,批注课文中的生难字。结合课件齐读词语

3、。二、 问题导思,互助答疑1.问题引入问题1:读通了课文后,文言文的朗读还必须注意朗读的节奏,请同学们互相讨论,用铅笔试着划出课文的朗读节奏。问题2.结合课后的注释的翻译工具,看看这篇课文应该怎样翻译为现代文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男有分(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厌恶、憎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问题3. 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4、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2.归纳概念问题4.“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问题5.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教师点拨: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2

5、)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 精讲导练,分层反馈1. 翻译下列划横线的字。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 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 大同社会有什么特征?(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3. “大同”社会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四、 反省导思,自我提升问题1:本节课你在文言文知识方面有哪些收获?问题2:你如何理解和评价孔子的“大同”理想?五、 布置作业1翻译下列句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背诵全文六

6、、 板书设计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1. 社会纲领: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2. 基本特征:社会关爱,安居乐业,或尽其用,人尽其力3. 理想社会:故外户而不闭,盗乱不作,外户不闭。七、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言文,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课文文意的疏通和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目标完成,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对时间的把握上以及问题难度设计上处理的不是很恰当,导致学生的课堂反映不是很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需要多向其他教师学习,锻炼自己掌控课堂的能力,提升课堂效率,上适合学生的优质课。学生自主读课文,并批注不会读的字,结合课后的注释批注拼音和字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划出课文的朗读节奏,然后齐读课文,小组赛读。 小组讨论,解决文言文生难字的翻译,理解文章大意。小组翻译,没人翻译一个逗号,教师提示需要重点掌握的实词和虚词。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本组的分层看法。学生自主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表达。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表达。让学生积累文言文的重要实词,逐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