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420956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整理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分析生物组 应中保 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变化曲线图中,最典型的就是夏季的一天中CO2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图,如图1所示:1曲线的各点含义及形成原因分析a点:凌晨3时4时,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CO2释放减少;b点:上午6时左右,太阳出来,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c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c点:上午7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ce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d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e点:下午6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ef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fg段:太阳落山,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2有关有机物情况的分析(见

2、图2)(1)积累有机物时间段:ce段;(2)制造有机物时间段:bf段;(3)消耗有机物时间段:og段;(4)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e点;(5)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SpSMSN。3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CO2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见图3)(1)如果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2)如果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3)如果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4)CO2含量最高点为c点,CO2含量最低点为e点。4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一昼夜O2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见图4)(1)如果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

3、,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减少;(2)如果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3)如果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4)O2含量最高点为e点,O2含量最低点为c点。5用线粒体和叶绿体表示两者关系图5中表示O2的是;图中表示CO2的是。图6中:Ob段:只有呼吸作用应有 bc段: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应有c段:呼吸作用等于光合作用应有ce段:呼吸作用小于光合作用应有e段:呼吸作用等于光合作用应有ef段: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应有 fg段:只有呼吸作用应有6植物叶片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变化曲线图(见图7)AB时间段:夜晚无光,叶绿体中不产生ATP和NADPH

4、,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含量较高。BC时间段:随着光照逐渐增强,叶绿体中产生ATP和NADPH逐渐增加,三碳化合物不断被还原,含量逐渐降低。CD时间段:由于发生“午休”现象,部分气孔关闭,CO2进入减少,三碳化合物合成减少,含量最低。DE时间段:关闭的气孔逐渐张开,CO2进入增加,三碳化合物合成增加,含量增加。EF时间段:随着光照逐渐减弱,叶绿体中产生ATP和NADPH逐渐减少,三碳化合物被还消耗的越来越少,含量逐渐增加。FG时间段:夜晚无光,叶绿体中不产生ATP和NADPH,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含量较高7植物叶片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变化曲线图(见图8)AB时间段:夜晚无光,叶绿体中不产生A

5、TP和NADPH,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成五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含量较低。BC时间段:随着光照逐渐增强,叶绿体中产生ATP和NADPH逐渐增加,三碳化合物不断被还原成五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含量逐渐增加。CD时间段:由于发生“午休”现象,部分气孔关闭,CO2进入减少,五碳化合物固定合成三碳化合物减少,含量最高。DE时间段:关闭的气孔逐渐张开,CO2进入增加,五碳化合物固定生成三碳化合物合成增加,五碳化合物含量减少。EF时间段:随着光照逐渐减弱,叶绿体中产生ATP和NADPH逐渐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成五碳化合物越来越少,五碳化合物含量逐渐减少。FG时间段:夜晚无光,叶绿体中不产生ATP和NADPH,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成五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含量较低。 学习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