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校男女足球队组建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4207106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校男女足球队组建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校男女足球队组建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校男女足球队组建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校男女足球队组建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校男女足球队组建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校男女足球队组建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原初中校男女足球队组建方案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为广人民群众所喜爱,更为广大青年所热衷, 特别是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 国内足球蓬勃发展, 主动参与,观赏足球比赛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一件不可缺少的活动。 尤其在青少年当中,足球已经成了较基本,校普及的锻炼身体的体育运动,许多家长,学生都强烈要求有正规学习和运动的“专业”队伍。中学足球是完成党中央提出 “要在本世纪末实现我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的基础。我校又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有条件有能力在体育, 特别是在足球方面做出突出成绩。这对提高我校知名度,创造我校品牌,有着深远的影响! 可以预见通过一段时间的组队训练, 磨和和实践就可以参加,地区

2、的比赛, 从而对更加提高我们下原初中的知名度。 组建足球也将面临许多现实的问题, 通过近一阶段的观察与学生沟通了解, 学生的足球基本基础较弱, 身体素质也没有突也的好苗子, 学生学习训练相互矛盾。中学学校的特点每年都毕业一批,又重新招收一批。初三毕业班因学习考试,升学压力很大,很难参加训练,给训练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所以选队员以初一、初二学生为主, 。一、组队的目的:推动和发展学校运动风气,培养足球人才,促进校界交流,发展学校特色,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对体育活动中的兴趣,建立积极参与的团队合作精神。二、计划目标:提高和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煅炼耐力,提高斗志精神,增强队员实力,促

3、进球队的发展。争取在“如皋市校园足球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巩固并提高知名度,打响学校品牌。三、 实施方法: 首先对于我校球队组建及以后正常训练有以下几年步骤和问题需要解决:1、选材,选择适合的运动员。测评选拔调查了解与家长沟通协调。2、足球器材、设施相对充足。场地与器材合理的应用场地能够得到保证。 3 、得到学校领导,班主任,家长及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训练时间上需要较为充足的保证后勤工作给予一定的方便创“品牌”足球队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其次,国内外足球运动发展的经验表明,抓住了青少年就把握了然望。在学校足球运动发展中,中学是关键的环节,组建学校足球队则是重中之重。对于足球队,队员的选拔工作,可以能过

4、个人报名,班级推荐介绍,身体素质检测进行选拔。 在选拔时需要获得各方面的支持和协助。 把政治思想好、 体质好、爱好足球,并有一定基础, 有培养前途的学生首先投入足球队。与此同时,对少数酷爱足球、体质较差、技术较好,但文化学习或思想稍差的学生,以及少数热爱足球,文化学习很好,理解能力很强但体质较差的学生, 均可以把他们先吸收到足球队伍当中来参加训练, 在训练中挖掘各自的特长与才能。从而发现更好,更优秀的球员。选材是一项科学而细致的工作发展全面:队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战术能力,心理素质,智力因素等方面发展的状况。特点突出:队员各种素质状况一般,但在意志坚强,酷爱足球,思维敏捷

5、, 素质突出或技术出众者或有突出特点的队员。 对于我校的实际情况选材工作应以调查测量,观察,比较进行选拔。四、组队训练的基本任务、内容、要求及手段:1、提高队员的训练比赛作风。训练作风方面:严格的组织纪 律性严格的训练自觉性。2、教练的任务:拟定训练计划负责挑选队员,了解队员情 况执行训练事宜(包含体力、技术、战术、规则)考核队员成绩 (效)。(淘汰、增补)加强队员生活管理。(队员因特别事故请假,由教练核准) 协调训练器材, 场地事宜负责报名参加比赛事宜负责队员的运动伤害记录其他有关队员培训的事宜3、训练的内容:精神训练及心理辅导体能训练:重量训练, 速度训练,耐力训练,协调性训练,十二分钟跑。技术训练:基本 动作训练,攻防训练,跑位、射门,守门员训练战术训练:小组攻 防,定位球角球战术,越位陷井,进攻战术,防守战术。4、对队员的要求:平时整队训练,队员必须按时参加由教练点名登记无故三次不到者予以淘汰。 队员必须遵守运动纪律, 服从 教练安排,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违反者视情节轻重予以处分。参加比赛表现优异者,由教练给予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