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_2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4194956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_2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_2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_2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_2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_2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_2(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2009年9月一、 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较慢。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更多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的学习情况,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

2、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

3、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在量的计量方

4、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

5、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本学期的教学目标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

6、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

7、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四边形、多位数乘一位数。难点:时分秒。五、本学期指导思想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六、教学进度表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

8、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全册课时安排:约61课时。单 元章 节课 时时 间 安 排备注一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月日月日时间安排多于课时数的都为机动千米的认识2课时月7日月9日吨的认识3课时月10日月15日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加法3课时月16日月21日减法3课时月22日月25日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月26日月28日整理和复习1课时月29日9月30日三四 边 形6课时10月7日10月16日四有余数的除法 5课时10月19日10月26日五时分秒时、分、秒的认识3课时10月27日10月30日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11月2日六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3课时11月3日11月6日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11

9、月9日11月17日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11月18日11月25日整理和复习1课时11月26日11月27日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11月30日12月8日八可能性4课时12月9日12月18日九数学广角数学广角3课时12月21日12月25日掷一掷1课时12月28日十总复习4课时12月29日1月7日复习迎考1月8日以后第一单元 测 量单元教学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

10、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单元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单元教学难点: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单元教具、学具准备:硬币一枚(1分、2分或5分),磁卡一张(电话卡、商店积分卡或储蓄卡),学生尺,曲别针,铅笔盒,数学书,铅笔或签字笔等。单元课时安排:千米的认识4课时吨的认识 3课时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目标:

11、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具准备: 例2情景图(课件),照片,蜡笔,尺子等。教学过程:一、引言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生: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

12、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四、揭示课题:板出:毫米的认识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七、巩固发展1. 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2.

1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3. 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八、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长了什么本领?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分米的认识(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 例3情景图,学校门口实际情景图,卷尺等.教学过程: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

14、些物体的长度?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2.全班交流。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 分米。板出:1分米=10厘米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三、认识几分米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2.出示教具让学生认识几分米。四、用分米量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五、巩固发展1.练习一的第三题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 )(3)小明高14分米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