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终端变电所设计-毕业论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192883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5Kv终端变电所设计-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35Kv终端变电所设计-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35Kv终端变电所设计-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35Kv终端变电所设计-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35Kv终端变电所设计-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5Kv终端变电所设计-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Kv终端变电所设计-毕业论文(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系 部:电气工程系班 级:09供电一班指导老师:刘福玉学 生:杨弋辉目 录前 言第一篇 一、设计要求 二、原始资料 三、设计任务书 四、设计成果第二篇第一章概述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原则 三、变电站建设的必要性第二章电气主接线设计方案 一、主要线的设计原则 二、设计和论证第三章主变容量、型号 一、主变台数的选择 二、主变容量的确定 三、主变压器接线形式的选择 四、总结第四章所用变的选择和设计第五章短路电流计算一、概述二、短路电流计算目的三、一般规定四、短路物理量五、条件及步骤第六章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及校验一、一般原则二、技术条件三、环境条件四、环境保护五、断路

2、器的选择与校验六、隔离开关的选择与校验七、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八、电压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九、母线的选择与校验第七章支持绝缘子和穿墙套管的选择第八章、避雷器的选择一、变电所的防雷保护计划二、直接雷的电压保护三、雷电侵入波的过电压保护四、避雷器的配置五、避雷线的配置总 结前 言35Kv终端变电所一般为电力系统重要的枢纽变电所和地区的重要变电所,主要进行系统的功率交换和中压供电。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电气主接线是变电所设计的首要部分,也是构成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主接线的确定对电力系统整体及变电所本身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密切相关,并且对电力设备选择

3、、配电装置布置、继电保护的配置和控制方式的拟定有较大的影响,是变电站电气部分投资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全面分析有影响的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主接线方案,并根据主接线方案确定35Kv终端变电所的平面布置。在主接线涉及部分提供两套接线方案,同时依据主接线方案制定相应变电所的平面布置方案。并从技术指标、经济指标两方面进行比较论证,确定方案一为设计主接线形式,根据电气主接线形式,进行短路电流计算、设备选型,并进行热稳定及动稳定校验。在确定变电所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母线等重要设备后,结合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确定新建变电所的控制方式和二次设备的继电保护配置方

4、案。第一篇 任务书一、 设计要求:1. 建立工程设计的正确观点,掌握电力系统设计基本原则和方法2. 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习使用参考书的能力,学习撰写工程设计说明书二、 原始资料:1. 设计范围本工程是某县农网建设改造项目之一,设计范围为新建变电站电气部分。2. 接入系统该站介入系统的方式为:本电站35Kv电源进线由附近变电站单回线接入。接入系统的出口断路器断流容量为400MvA。3. 建设规模变电站建设规模为一台主变压器,容量12500KvA,35Kv进线一回,10Kv出线六回,电容器补偿器分为两组,分别为3200Kv/ar。4. 站址概况本电站位于某镇,站旁有乡级公路,交通方

5、便。该站离最远端负荷为10.5Km。该站35Kv线路由北向南进线,10Kv朝西出线。该变电站拟采用成套配电装置,以节约占地面积,缩短建起工期,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设备运行费用。三、 设计任务书1. 设计本变电站的主线路,论证设计方案是最佳方案,选择主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2. 涉及本变电所的自用电路,选择自用主编电器的容量和台数3. 计算短路电流4. 选择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四、设计成果1. 设计说明书一份2. 主电路和所用电路图各一份第一章 概述一、设计依据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出的条件二、设计原则1.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建设的程序,特别是应贯彻执行提高综合经济效

6、率和促进技术进步的方针。2.要根据国家规范、标准与有关规定,结合工程的不同性质不同要求,要实行资源的综合利用,要节约能源、水源、要保护环境,要节约用地合理使用劳动力,要自足于自力更生。三、变电站建设的必要性1.为了加强县级农网供电可靠性,减少线路损耗,适应日益增长的负荷发展需要,35KV变电站位于农村,站旁有乡级公路,交通方便。该电站离最近端负荷为10.5公里。这样设计减小了供电半径,供电线损大幅下降,供电量增加,适应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2.本工程建设规范(1)企业变电站为35KV/10KV降压变电站,容量为12500千伏安,企业安装一台SZ9-25000/35主变压器,

7、35KV为单母线接线。(2)变电站选址在乡镇,站旁有乡级公路,地势平缓。第二章 电气主接线设计方案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变电站、线路和用户组成。变电站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为满足生产需要,变电站中安装有各种电气设备,并依照相应的技术要求连接起来。把变电站、断路器等按预期生产流程连接的电路,称为电气主接线。电气主接线是由高压电气通过连接线,按其功能要求组成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路,称为传输强电流,高电压的网络,故又称为一次接线或电气主系统,用规定的设备位子和图形符号并按工作顺序排列,详细地表示电气设备或成套设备的全部基本组成和链接关系的电线接线图,称为主接线电路图。主

8、接线代表了变电站电气部分主体结构,是电力系统接线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变电站电气设计的首要部分。它表明了变压器,线路和断路器等电器设备的数量和接线方式及可能的运行方式,从而完成变电、输配电的任务。它的设计,直接关系着全所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确定,关系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灵活和经济运行。由于电能生产的特点是发电、变电、输电和用户是在在同一时刻完成的,所以主接线的设计的好坏,也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因此,主接线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必须在满足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全面分析有关影响因素,力争使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第

9、一节 主接线的设计原则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原则是以设计任务书的一句,以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技术规定、标准为准绳,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保证供电的可靠、调度灵活、满足各项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兼顾运行、维护方便,尽可能地节省投资,就进取材,力争设备元件和设计的先进性与可靠性,坚持可靠性,坚持可靠、先进、设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一、 主接线的设计依据:1、 负荷大小的重要性2、 系统备用容量大小(1) 运行备用容量不宜少于8-10%,以设和负荷突变,机组检修和事故停用等情况的调频需要。(2) 装有两台及以上的变压器的变电所,当其中一台事故断开时,其余主变压器的容量应保证该变电所60-70%的全部负荷,

10、在涉及过负荷能力后的允许时间内,应保证车间的一、二级负荷供电(3) 变电所的分期和最终建设规模。(4) 系统专业对电气主接线提供的具体资料。二、 主接线的基本要求:电气主接线设计应满足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三项基本要求,其具体要求如下:1、 可靠性 研究可靠性应该重视国内外长期运行的时间经济和定性分析,要考虑发电厂或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应用、所采用使得设备的可靠性以及结合一次设备和相应的二次部分在运行中的可靠性进行综合分析。其具体要求如下:(1) 断路器检修时不应影响供电。系统有重要负荷,应该保证安全,可靠的供电。(2) 、断路器或母线故障以及母线检修时,尽量减少停运出线回数及停电时间,

11、并且要保证全部一级负荷和部分二级负荷的供电。(3) 尽量避免发电厂、变电站全部运行的可能性。防止系统因为某设备出现故障而导致系统解裂。(4) 大机组超高压电器主接线应满足可靠性的特殊要求。2、 灵活性主接线应满足在调度、检修及扩建时的灵活要求。从系统的禅院规划来设计,应满足灵活性要求。(1) 调度时应该可以灵活地投入和切除发电机、变电器和线路,调配电源和负荷,满足系统在事故运行方式,检修运行方式以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系统调度要求。(2) 检修时可以方便地停运断路器、母线及其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安全检修而不致影响电力网的运行和对车间的供电。(3) 扩建时可以容易地从初期接线到过度到最终接线。在不影响

12、连续供电和停运时间最短的请鲁昂下,投入新装机组,变压器或线路而不互相干扰,并且对一次和二次部分的改建工作最少。3、经济性主接线满足可靠性,灵活性要求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1) 主接线应力求简单,经节省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和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等一次设备(2) 要能使继电保护和二次回路不过与复杂,以节省二次设备和控制电缆。(3) 要能限制短路电流,以便于选择廉价的电气这杯或轻型电器。(4) 如能满足系统的安全运行及继电保护要求,35KV及其以下终端或分支变电所可采用简易电器。(5) 占地面积少:主接线设计要为配电设置布置创造条件,尽量使占地面积减少。(6) 电能损失少:经济合理地选择主变压器的种类(双绕组、三绕组或自耦变压器)、容量、数量,要避免因两次变压而增加的电能损失。第二节 主接线的设计和论证依据变电站的性质可选择单母线接线、单母线分段接线、外桥型接线、内桥型接线、五种主接线方案,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