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奶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18999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奶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奶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奶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奶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奶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奶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奶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山东省奶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奶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国民身体素质的迫切需要。山东奶业在经历了2000年之前的缓慢积累、2000年-2008年的快速扩张、2008年之后的调整提升,近年进入以自我发展为主转向面对国际竞争的新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省奶业发展水平,特制定本方案。一、行业发展现状(一)发展成效1.奶畜生产持续发展。2014年全省奶牛存栏139.7万头,牛奶产量279.6万吨,居全国第五位。2008年以前,全省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不足50%,201

2、4年达到67%。奶牛养殖场户5.4万户,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场区近2000处,存栏占比67%;千头以上奶牛场接近150处,万头以上奶牛场4处;创建省级以上标准化奶牛示范场近200处。奶牛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TMR(全混合日粮)、全株玉米青贮、分阶段饲养、自动发情诊断、有计划选种选配、标准化养殖等一批新技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十二五”期间全省成母牛平均单产年均增幅达到150kg以上,2014年全省奶牛平均单产达到6.2吨,个别奶牛场单产达到10吨,单产平均水平比全国高1000多公斤。奶山羊是山东的特色产业,2014年全省奶山羊存栏125万只,羊奶产量19.33万吨,均居全国第二位;崂山奶

3、山羊、文登奶山羊是我国目前四个奶山羊品种中产奶量比较高的两个品种。表1 山东奶牛、奶山羊生产情况年份奶牛存栏量(万头)在全国位次奶山羊存栏量(万只)在全国位次奶类产量(万吨)占全国比重%牛奶产量(万吨)占全国比重%羊奶产量(万吨)占全国比重%2008115.65210.31396.149.65364.249.1631.925.062010129.055196.551438.579.51409.639.1428.9422.612011141.85189.772487.79.87459.719.562822.712012148.85164.042522.7110.25497.1210.0125.5

4、920.932013152.485141.342534.8810.3511.110.123.7919.482014144.345125.012523.7510.3494.4210.1719.3316.95(注:行业统计数)2.结构布局更加优化。受市场、交通、资源、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省奶牛产业呈区域化发展,大致可总结为“一区一圈”格局。一区即半岛奶业生产区,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东营五个市,2014年奶牛存栏量、牛奶产量分别占全省的33.1 %和43.9%,青岛、烟台、威海、潍坊四市奶山羊和羊奶产量分别占全省的72.1%和96.3 %;一圈即济南都市奶业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德州四个

5、市,2014年奶牛存栏量、牛奶产量分别占全省的47.7 %和42.7%。全省30个奶业生产大县,奶牛存栏量、牛奶产量分别占全省的72.9%和68.9%。乳品加工继续向奶源较丰富、市场销量较大的济南、青岛、淄博、泰安、潍坊、德州等区域集中。生产区域化进程加快,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表2 优势区域奶牛生产情况年 份项目半岛奶业生产区济南都市奶业圈30个奶业生产大县2008年奶牛存栏量46.4443.9571.72占全省比重40.17%38.02%62.04%牛奶产量163.53111.42220.01占全省比重44.90%30.60%60.40%2010年奶牛存栏量47.0153.3683.98占全

6、省比重36.43%41.35%65.08%牛奶产量158.40146.23258.68占全省比重38.67%35.70%63.15%2013年奶牛存栏量51.3269.49107.19占全省比重33.66%45.57%70.3%牛奶产量180.24218.43360.88占全省比重35.27%42.74%70.61%2014年奶牛存栏量47.7768.89105.33占全省比重33.1%47.73%72.97%牛奶产量225.68166.4353.92占全省比重43.92%42.7%68.88%(注:行业统计数) 3.乳品加工实力明显增强。2014年全省规模乳品加工企业52家,加工能力达到36

7、2万吨。雀巢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乳品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发展到23万吨,比2011年增加55 %以上。伊利、蒙牛、光明等国内奶业巨头纷纷在山东设厂,伊利2007年以后在山东平阴、临朐新投资的2家乳品加工企业,日加工能力超过2000吨。2013年,全省规模企业共生产液态奶232万吨、干乳制品43.2万吨,销售总额293亿元,资产总额166亿元,实现利润24.4亿元。2014年,我省乳制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9.2%,利润占全国的10.8%,居全国第三位;液态奶产量202.99万吨,居全国第四位。省内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灭菌乳、酸乳、干酪、奶油、炼乳等产品种类齐全,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8、婴幼儿奶粉以外来品为主。利用山东奶源生产的乳制品同时还销往省外。图1 2014我国乳制品销售收入地区份额4.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加工的持续发展,拉动了城乡奶类消费的快速增长。2014年全省城乡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量达33公斤,比2000年增长52%;农村居民年人均乳制品消费量约为10公斤,比2000年增长近12倍多。奶牛优势区域同时也是乳制品消费的重要地区,乳品消费量的大幅增长,丰富了城乡居民生活,有效增强了人民体质。表3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乳品与食品支出情况年份2000年2005年2010年2011年2012年乳品支出(元)84.25159.61225.43251.31263.

9、32食品支出(元)1744.092512.734205.884827.615201.325.支撑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省建3家奶牛种公牛站,其中山东奥克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建立了种子母牛群,实现了种公牛优秀种质的自主培育,成为位居国内前3的种公牛培育和冻精生产企业,年生产细管冻精200万支、性控冻精10万支,奶牛冻精推广到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在省农科院奶牛中心、省畜牧总站、青岛畜牧兽医研究所建有3处DHI测定实验室,DHI测定的规范化程度、数据质量、服务效果明显提高,全省奶牛DHI测定能力超过10万头。全省奶牛预混料生产加工企业有10多家,产品供应省内外。以品种改良、标准化规模生

10、产、乳品加工技术改造升级为主导,奶业产学研结合日趋紧密,技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推动了产业发展上规模、上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奶牛产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发展和转型的问题,是产业组织形式、发展方式、体制机制不适应发展需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产水平低。奶牛养殖“小、散、低”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相当数量的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饲养管理方式落后,优质饲草饲料不足,饲料配合不科学,圈舍建设改造滞后;生产一线技术力量不足,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奶牛平均单产仅6吨多,刚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与10吨以上的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二是产业化程组织度低。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省奶业尚未形成完善的

11、组织体系,奶农大多处于分散饲养和经营状态,奶业产加销之间利益不协调,乳制品加工企业在收购生鲜乳谈判时处于主导地位。一些乳制品企业缺乏稳定的奶源基地,淡季压价、旺季抢奶的现象时有发生。我省自有乳品加工企业多是地产地销,缺乏像蒙牛、伊利、光明那样的全国性大龙头、大品牌,乳制品企业品牌影响力弱,带动能力不强。三是消费市场结构不尽合理。部分乳制品企业炒作概念,不落实复原乳标识制度,误导消费者。乳品消费市场培育滞后于奶业发展,目前我省人均奶类消费约是亚洲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奶类消费结构不合理,北欧五国消费巴氏奶达99.5%,美国达90%,日本达85%,而目前我国却只有30%,巴氏

12、奶发展潜力巨大。四是国际化冲击加剧。奶业对外依赖度较高,国外乳制品特别是奶粉大量进口,严重冲击着基础脆弱的民族奶业。近年来我国乳制品的对外依存度逐渐加大,经测算 2008 年为5.2%,2010 年达到 13.3%,2013年达到 23%。2014 年达到了27%。据预测,未来几年我国乳制品的进口依存度将有增无减(图2),国内市场受国际市场影响越来越明显。同时苜蓿对外依赖度达到80%以上,禾本科干草80%以上需要从省外国外购买。二、发展目标与产业布局(一)发展目标依托加工企业发展奶源基地,以半岛奶业生产区和济南都市奶业圈为重点,选择30个奶业大县作为优势产业区重点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奶

13、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产业基础、技术基础和政策环境基础,实现由大省向强省的跨越。到2020年,全省奶牛存栏稳定发展到145万头,牛奶总产达到450万吨,较2014年增长60%,乳制品加工销售额达到450亿元以上。其中,到2017年,全省奶牛存栏达到140万头,牛奶总产达到350万吨;奶牛平均单产到达7吨以上,10%以上的规模化牛场单产达到10吨;100%的奶牛场实现青贮玉米饲喂、TMR饲喂,100%以上规模养殖场(区)建立稳定的优质青绿饲料生产基地,80%以上的污水还田利用,实现种养结合;低温奶消费比重达到40%以上,奶酪等深加工产品发展形成规模;奶山羊机械化挤奶比重超过50%,

14、羊奶加工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折合原料奶)达到40千克、农村居民达到15千克。(二)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30个奶牛生产大县和15个奶山羊生产大县进行重点区划布局。1.半岛和济南都市圈奶牛生产优势区。主要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东营、济南、淄博、泰安、德州、滨州10个市的28个奶牛生产大县,2014年奶牛存栏99.38万头,牛奶产量328.65万吨,分别占全省总量的68.6%和65.1 %。该区域牛群良种化程度高,东营市部分大型规模牛场的奶牛单产水平达到1万公斤以上。主攻方向。巩固和发展规模化、标准养殖,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标准化饲养和科学管理体系,培育高产奶牛核心群,提高奶牛育种选育水平,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实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行种养结合的循环农牧业,强化龙头企业培育。胶东半岛可兼顾发展部分乳肉兼用牛。发展目标。稳步提高现有奶牛数量,重点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到2017年平均奶牛单产水平,从现在的6500公斤提高到7200公斤以上;基本实现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奶业产加销一体化进程,率先实现奶业现代化。2.乳品企业新发区。主要包括曹县、枣庄台儿庄区2个奶牛大县,2014年奶牛存栏6.30万头,牛奶产量18.52万吨,分别占全省总量的4.4%和3.7%。主攻方向。重点发展专业化养殖场和规模化小区,扩大养殖规模,提高集约化程度;加快奶牛改良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