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感受 (2)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187509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感受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感受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感受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感受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感受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感受向雄姿近期,按照学校要求,我认真学习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品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谈”。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书中给教师的每一条建议谈到相关的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让我感触颇深,受益非浅。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近二十年来著名的教育家,他从教育实践出发,潜心研究,对教育和教学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见解,形成理论体系,进而用它来指导实践,验证他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教

2、育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他主张青少年“应当获得自己精神生活的完满和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学校教育和教学要重视和善于运用学生积极的精神生活,并不断充实和丰富它,使学生终生有正确的精神需要,能够享受丰富崇高的精神生活。本书不是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交谈。他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深刻的阅读、品味。每一条建议,都是他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彰显着他的热情与博爱

3、,都凝聚着他的聪明与智慧,都寄托着他的梦想与希望。如:“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必须教会少年阅读”、“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等等类似这样的话题,都是对我们老师的教学很有帮助的。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我的感受:一、把控时间,有效读书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教师的时间和教

4、学各个阶段的相互依存性”两点,它让我产生了很多的感触。大家知道,在七一中学,平时时间总是不够用,除了每天必要的备课、上课、批作业,更多的时间是要管理学生,再有写论文、搞课题、教研活动等等。许多人早6:30出门上班,晚上6:00还没有从学校走。回家还要做家务、照顾孩子等。一天时间真是眨眼就过去了,觉得每天时间紧张!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苏霍姆林斯基来研究这个问题是站在一个校长的角度来谈的,也就是说,他是以一个学校管理者的身份来思考这个问题。他认为这个问题是学校管理中的很重要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准备用一生备课。他说,“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

5、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而且他觉得应该读“学术著作”。这可能出乎大家意料。因为大家可能觉得我们都需要实用的书,看了马上能从那里学到几招,(什么是实用的书,实用的书与学术的书是什么关系?)所以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也被包装成天才儿童思维训练。这是社会的浮躁的表现,也许也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中自身所表现出的浮躁。而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的知识的大海”。看到这儿,我对自己原来读书的习惯有些惭愧。同时,我一下子想到了教育实用的书与学术的著作就象是技术与科学的分别和联系一样。也有点象中国人讲究的“器”和“道”的关系。(这种比喻可能不准确)老师们会

6、发现,现在的学生以带有思考的默读为主,以前的学生以出声阅读为主,这在阅读习惯和技巧方面差异明显。大家知道,一个观念我们不能当标签来使用,要善于对一个观念、概念、现象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明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观念理解到什么程度,说某一句话的真正意思。要做到这样的分析,我们必须学会思考。 “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在阅读以后,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思考地读书

7、,教师的时间就是这样过来的。 二、学生读好书,一生的财富对于班上有几个“学困生”,作为教师我做了很多工作,但成效并不是很大。我怀着即使他们不成才也要他们成人的思想,一次一次地给他们要求他们,鼓励他们学习的欲望。可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建议这本书中,谈谈对“学困生”的工作时,我曾经的努力就显得黯然失色。书中谈到,对于这些学生,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要求背诵必修的教材和基本的理科练习题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苏霍姆林斯基觉得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应当让这些学生的头脑中尽可能多地产生关于周围世界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疑问来问,在他们所读的书籍里,在他

8、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对照我的做法,有一点以前绝没有想到和采用过的手段就是让学生阅读,而做得最多的方法就是一遍一遍地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我永远会记住: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

9、起来就越容易了。读完这一节,对我的触动特别大,我扪心自问:我能给学生推荐什么有益的书,这些书籍我了解吗?教会学生阅读,帮助“学困生”进行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维护,教师自身不就是要多阅读吗?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怎样落实在我的教学当中呢!现在大班额,统一的班级授课,课程多,时间紧,教师有时间给差生们的学习提供另一套教学大纲吗?那这套教学大纲又怎样落实呢?我想,不管差生还是优生,他们都应该学会阅读,他们都应该在书本中去发现,去惊奇,去赞叹,去进行自我教育。三、参与实践,体验成功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出了我们经常头疼的问题:“为什么初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初二、三年级就有落伍得无药可

10、救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每个孩子的体力是不同的,如果让7岁的孩子都来提水,体力强的孩子可以提20桶水,而体力弱的孩子提了5桶水就已经筋疲力尽了。要求弱小的孩子提20桶水,他会因为劳累而受内伤,甚至进医院。同样儿童从事脑力劳动的力量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对事物领会理解记忆得快,有的却领会得慢且记忆不牢固。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应光是说孩子们脑子笨,不知道学习,家长不配合。而是提醒我们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对孩子我们缺少个别对待的态度!虽然平时我们耳熟能详的知道备教材、备学生,但真正说来我们有

11、几个能像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的去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关注每一个个体,赏识每个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因为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我们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真正的爱是不必声张的,我们只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给他们多一些阳光,多一个笑脸。平时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们还要善于给他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我们

12、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还有很多,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感叹: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更犹如黑暗里的光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七一中学的教师,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我也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珍爱每一个学生,真诚对待、奉献爱心,点亮他们心中那盏前进的明灯! 2016年3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