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技术方案土建建筑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18365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技术方案土建建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技术方案土建建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技术方案土建建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技术方案土建建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技术方案土建建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技术方案土建建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技术方案土建建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香河龙苑至尊住宅小区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监 测 方 案有限公司2013年 10 月 25日 一、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香河龙苑至尊住宅小区整体项目位于香河安平经济开发区,位于香河县平安大街南侧、建安路东侧、中兴后街北侧 ,用地面积56574.9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4897.04平方米,与国家AAAA级景区天下第一城隔路相对。1.2建筑周边环境二、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布点及监测方法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是测定建筑物本身的倾斜量,以了解建筑物施工阶段不同时期基础桩的稳定程度。为设计和施工部门提供相关的参考数据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安全施工、杜绝隐患的目的。 鉴于高层建筑物主体直接倾斜变形难以测量的

2、问题,我们采用全站仪反射技术的高程建筑物倾斜测量方法,同时分析了高层建筑物主体倾斜产生的原因并给出简明的治理办法。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完成高层建筑物主体倾斜监测工作,同时最大程度的解决建筑场地狭小无法完成正交垂直投点标定法倾斜测量的问题。2.1作业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2.2基准点埋设,观测点埋设在建筑物外侧35m左右,且在建筑物外立面延长线上布设监测基准点,按照矩形的建筑物来布点的话,应布设4个稳定的基准点。2.3选用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应采用1“TOPCON721/LP全站仪。2.4观测方法按照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二级变形

3、测量等级要求,水平角观测2测回,竖直角2测回,测距2测回,每测回4个读数。通过高精度全站仪直接观测建筑物上倾斜监测点三维坐标,获取建筑物主体或各层间监测点的x方向和y方向的偏移量。继而计算建筑物整体倾斜和位移。为了测量方便性,测量点的布设为:1 在1层封顶之后布设测量点。2 在5层封顶之后布设测量点。3 在10层封顶之后布设测量点。4 在15层封顶之后布设测量点。5 在20层封顶之后布设测量点。6 在25层封顶之后布设测量点。1. 测出建筑的高度h。2. 测出顶底反射片水平夹角a。3. 测出基准点到建筑物的水平距离s4. 则建筑物主体倾斜量d=s*tan(a)5. 主体倾斜率l=d/h 6.

4、主体倾斜度v=arctan(d/h)7. 下一次测量同样计算出倾斜率,按照测量的时间和两次倾斜率的差别计算出倾斜速率。2.5监测点清单监测项目监测点型号数量基准点18钢钉4监测点18钢钉202.6监控量测主要仪器表清单序号量测项目测试元件和仪器1倾斜监测1” TOPCON721/LP全站仪三、监测频率3.1监测频率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一般每1层监测1次,可根据监测点的变形情况适当地加大或减少监测频率,重点监测变形较大的监测点,如遇到监测值达到预警值时监测加密。四、控制标准与险情预报4.1确定预警值序号监测项目备注1倾斜监测最大倾斜率不超过3。注:监控量测警戒值为极限值的80%。综合考虑以墙顶沉降

5、、桩体沉降及倾斜作为施工安全判别标准。4.2险情预报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代表结构出现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为了明确结构是否安全,分析造成不安全趋势的原因,拟定保证工程安全的施工措施,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进行分析,预测结构下一个施工阶段的变形与内力变化情况,判断结构是否安全,对改变施工工艺与流程后的结构响应进行反馈。第一我们及时准确的提供测量成果,并提供分析说明;第二我们将提供测量、勘察、岩土、结构方面的专家,为建筑物主体的安全提供咨询。五、监测工作组织机构与质量保证措施5.1组织机构针对本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成立监测组,监测组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及监测现场负责人和施测人员组成,监测项目经理由具有相应资质并有类似工程经验的注册岩土工程师承担,监测主管及人员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具有较高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专职监测工程师担任。监测施工组织及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流程表有限公司2013年10月25日2行业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