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隧道沥青摊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4183378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长隧道沥青摊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特长隧道沥青摊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特长隧道沥青摊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特长隧道沥青摊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特长隧道沥青摊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长隧道沥青摊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长隧道沥青摊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长隧道沥青摊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目的 . 2 二、工程概况 . 2 三、隧道有毒有害气体防治办法 . 3 (一)公路隧道沥青砼施工中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 . 3 (二)施工中防治有毒有害气体的办法 . 3 四、隧道内火灾防患 . 8 五、隧道内照明及交通安全 . 9 (一)洞内照明 . 9 (二)洞内交通安全 . 10 六、高温中暑预防措施 . 11 (一)坚持预防为主、关爱生命 . 11 (二)防暑保健措施: . 12 (三)中暑的症状及急救方法 . 12 七、总述 . 13 1 一、编制目的 莆永高速B1合同段路面沥青砼施工包含特长隧道三座(天马山隧道、吴同山隧道、白山同隧道

2、)、长隧道一座(狮子岩隧道)及段隧道座(下角溪隧道),为保证隧道内沥青作业期间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安全,预防集体中毒、火灾、洞内交通事故等安全责任事故,特制定此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二、工程概况 莆永B1合同段隧道路面均采用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6C面层。,此方案主要控制点为: 2 三、隧道有毒有害气体防治办法 (一)公路隧道沥青砼施工中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 公路隧道沥青砼摊铺施工一般具有作业环境温度高、烟雾多、噪声大、能见度低和空气流通速度缓慢等特点。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这是因为隧道内空间狭小、加之本合同段控制点隧道距离长、通风不良情况尤为突出,再加上作业现场高温沥青散发的气体和烟雾,

3、以及运输车辆、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类机械设备排放的尾气不易散发,聚集在狭小的作业空间内,施工人员一旦超量吸入体内,将引起中毒事故。 (二)施工中防治有毒有害气体的办法 为了确保公路隧道沥青混凝土摊铺安全,根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规定,隧道施工通风应能满足洞内各项作业所需的最大风量。风量按每人每分钟供应新鲜空气3m3计算,采用内燃机械作业时,1KW供风量不宜小于3 m3/min,风速不宜小于0.25m/s,但不应大于6m/s,根据以上安全保证系数,结合渝湘高速DE-LM合同段隧道沥青砼摊铺实际情况,制定一下管理及技术措施。 (一)管理对策 首先要做好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

4、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企 3 业第一安全责任人、现场安全负责人、班组长和专(兼)职安全员等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制定隧道内施工安全规章制度。同时,根据隧道施工特点,完善各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在作业前搞好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使全体作业人员了解并执行各自的岗位安全职责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二) 技术保障措施 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后方能上岗,须穿戴耐高温皮鞋及工作服。同时,配戴好防毒口罩、护目镜与耳塞。由于该项工程规模较大,建议在完工后还应组织专项体检; 2、对机械设备应在作业前进行必要的维修保养与检测,使技术状况符合行业规定,以保证设备正常使用。在隧道内发生故障的机械

5、设备,应拖移至隧道外维修; 3、为应急洞内作业人员因氧气稀薄造成呼吸困难,引发窒息、晕迷等突发性事故,项目部将配备氧气瓶以备急用。 4、施工工艺采取顺风向摊铺,以减少碾压作业场所的沥青废气量和烟雾,增加能见度,清新空气,保证施工人员作业健康; 5、为保证隧道内有毒有害气体控制在规范标准内,本合同段隧道沥青砼施工通风保证主要控制段为正阳隧道、斑竹隧道,通风作业采用机械通风,项目部根据隧道长度,施工方法及设备条件等因素已将具体方案落实。 (1)通风设备:通过外接通风设备,其使用规格、型号、风量均应满足洞内需交换风量,施工通风量可用以下计算公式: 4 Q?Vmin?S 洞内供风量的计算,除保证施工人

6、员身体健康需要的新鲜空气,尚需考虑满足施工方面的其他要求。因此,应从一下几种情况通盘考虑“ 按洞内同时作业的最多人数需要的新鲜空气计算风量,作业人员的呼吸中所含二氧化碳量,为每人1.210-3m3/min,其所需通风量每人最低3m3/min。按照生产最高峰作业人员为50人计算,为150 m3/min考虑人员需风量; 对于通风量的计算,按以上公式计算 Qa?Qp?Qmax 式中:Qa所需的通风量(m3/min) Qp对作业人员所需的通风量(m3/min) Qmax各工种通风量之中的最大值(m3/min) 在这里,Qmax采用以下各通风量的中的最大值: Qa可燃性气体的扩散、稀释所必须的通风量(m

7、3/min) Qb有害气体的扩散和稀释所必须的通风量(m3/min) Qc对使用机械的排气所必须的通风量(m3/min) 计算所需通风量选择通风设备时,尚需考虑通风管道的漏风系数P,特别是针对渝湘高速DE-LM合同段中特长隧道及长隧道,此漏风量不容小视,要求通风机提供的风量应为 Qm?P?Qa 式中:Qa计算所需风量 5 P管道的漏风系数,与管道的接头、风管材料质量、风管长度、风压等有关。 由于P值是长距离管道通风的主要因素之一,可参考下表取值(从控制成 本角度出发,拟采用胶质通风管) 胶质管P值表 根据总需供风量(含胶质管漏风量)选择经济、合理的通风设备,项目部 将采型号为SFDE-I-NO

8、.9.6风机两台,风量7801380 m3/min,高效风量可1150 m3/min,足够保证隧道内作业人员所需要的供风量; (2)通风方式 A集中式(正压): 在摊铺机碾压后部及摊铺机前方设置大容量(需风量总和)风机,风机吸 6 入沥青摊铺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通过风管排除洞外,优点在于因风机位于摊铺机后部,吸入能力高,并可以使用软管,且不需要对隧道外的噪声采取对策;但在对主通风机的移动上面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便于通风设备与摊铺进度及时跟进。 以上通风设备,通风设施,根据本合同段长、特长隧道实际施工环境,充分应用原有支洞,合理综合配备通风设备,达到洞内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作业人员人身

9、安全。 6、隧道内作业严禁吸烟用火,洞内作业30min换班一次,轮流作业,轮流休息; 7、现场指挥员与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前要确定好手势指挥信号,避免误指挥和误操作; 8、安排专人进行施工现场交通指挥,搞好隧道口交通管制。禁止非施工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排除和减少其他干扰因素。 9、组织专门的通风工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通风的日常管理,勤检查、常维护,保证风机正常运转。实践表明,管道式通风的好坏与管理工作水平密切相关。 10、保证风管接头严密,避免车刮炮崩,防止漏风或尽量减少漏风。计算和实践表明,防止漏风是充分发挥机械通风效果的关键。管道漏风主要是由于风管破损所引起的,可采用增加每节风

10、管长度以减少接头数量,重视风管连接质量,保证接头的严密性,及时修补破损和更换风管等方法。 7 11、尽量采用大直径风管以减少沿程阻力,风管安装必须做到平、顺、直,以减少通风管道的局部阻力。 12、现场开水、淡盐水和保健(清凉)饮料必须供应充足,满足饮用和降温需要; 四、隧道内火灾防患 本合同段隧道长度超过1KM,人员疏散较慢,对于防火措施需引起重视,加强管理,且对于施工作业期间,隧道内通风设施的合理配备,对于火灾隐患的杜绝,于施工现场更应重视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安全作业。 1、有专人负责,经常检查工作场所的防火安全,对不安全隐患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整改,服从管理和监督。 2、人人遵守、注意安全,对

11、无视规章制度,不采取措施整改或违章造成后果的将视情节对当事人及项目部做出处罚,直到清退,触犯法律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加强各种灭火器材的管理,根据各种灭火器材的特性,按部位配置并及时换药,做到全面有效。 4、加强预防火灾宣传,提高员工防患意识。如发生火警、火灾应立即报警和组织扑救,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5、摊铺机、压路机不得在洞内加油,避免燃油泄漏。 6、隧道内沥青混凝土摊铺作业期间,施工人员严禁吸烟及产生明火。 8 7、隧道内施工用电严格管理,线路规范布设,使线路路径尽量走径路、走直路、避免曲折迂回,减少交叉跨越;另一方面还应注意线间、导线固定点间及线路与管道、地面之间必须保

12、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得有裸露线头,线路故障及时维修。 洞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施工材料堆放合理、安全。 9、洞内保持整洁,不得有易燃废弃物。 10、隧道内沥青混凝土摊铺作业期间,洞外需配备水车一台,摊铺现场配备一定数量灭火器 沥青混凝土隧道内摊铺防火措施,重点在于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从基础入手,加强日常管理工作,从小处做眼,从细节入手。 五、隧道内照明及交通安全 (一)洞内照明 1、照明要求 为保证沥青混凝土摊铺作业期间,摊铺机及运输车辆安全行驶,作业人员安全施工,隧道内照明光线充足均匀,必须满足施工条件,具体要求如下: (1)直接作业场所,既要有充分的照度,又要使阴影少。 (2)频繁作业时的机械背面和死角等处要有足够的亮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