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183306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一)世界教育的五大趋势1、教育终身化。终生教育原则普遍地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在70年代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中,日本最先提出终生教育为教改前景,“必须建立以向终生学习体系过渡为主轴的新教育体系。”日本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终生学习的社会”。1991年4月18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布的美国2000年计划的教育战略中进一步强调,学习是终生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并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造成“学生之国”的运动。2、教育民主化。教育对象多元化、教育方式多元化。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学生

2、的主体意识,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包含三层含义:一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和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二指教育的个人化和个别化;三指学校的个性特色。3、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传统的课程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课程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课程的组织向跨学科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积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知识。承认和尊重人们的意见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各种观点、观念相互冲撞、融合的过程中寻求一致或理解。4、教育信息化。全球涌动的数字化教育浪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

3、速发展而巨浪澎湃。在美国,自前总统克林顿1992年上任之后,就实施了多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据美国教育部2000年2月16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中小学日益重视以多媒体电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100%的中小学上网,是从小学到大学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唯一国家。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教育目标)五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5、教育国际化。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教育援助活动;各国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等方面相互交流和影响;国际上学校之

4、间的合作交流;举办国际教育学术会议。美国已确定在中国设点招生考试。(二)当代世界共同追求的教育理念:要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会学合作;学会负责。曾经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个正在山区放羊的孩子,问:“你放羊干什么?”“放羊挣钱。”“挣钱干什么?”“挣钱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娶媳妇生娃。”“生娃干什么?”“生娃放羊。”你放羊干什么?”“放羊挣钱。”“挣钱干什么?”“挣钱娶媳妇。这就是山区的老人用自己的教育理念给孩子们上的生存课。城市里的人们可能会把挣钱、娶媳妇、生孩子、培养博士当做他们的生存理念。作为一个教师,他的教育理念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他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影响

5、到他对教育的意义的理解,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也影响到他对教育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方法。有没有明确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没有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有没有不断改进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一个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区别。历史是发展的,思想是流动的。教育是要发生变化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改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教育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是技术、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用我们的热情和生命去拥抱。每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要努力成为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关键是对教育要有独立的见解,对教育工作有理想,有对教育工作的

6、长久独立的思考,持久的追求,并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换频道(强者的制胜理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一段就把什么才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讲清楚了(这是最新的提法)。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7、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1世纪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培养新一代人的责任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生活能力、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奥巴马版”美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也于三月十五日亮相了:每一个美国儿童都应享有世界一流的教育。我们必须做得更好。我们必须共同努力以实现新的目标,即到2020年,美国大学毕业生占人口的比例居世界首位。我们必须提高对学生的期望、对学校的期望以及对我们自身的期望;我们必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从高中毕业,并做好升入大学或开始职业生涯的准备。提供优质教育是一个国家的责任,也是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公平、公正社会的关键。如果我们不能更好地教育我们的每一

8、个孩子,我们将难以实现我们的最高理想。如果我们不能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我们将无法履行机会均等的国家承诺。(三)什么是最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新课程体现出的教学理念有:1生活性(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2发展性发展性教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3生命性生命化教学,要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和感悟,这是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境界。总之,生活性体现了对学生的现实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发展性体现了对学生的未来关怀让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

9、本;生命性体现了对学生的终极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就会使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这就是最先进、最根本的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考生”是以“学会”为目的的寻找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者,“学生”是以“会学”为手段的探索未知世界者。一字之差,千里之遥。(美国的教育理念是面向每一个孩子,不管你在心理或生理上是否有残疾,你都可以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所以当我们去学校时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孩子。美国尤其强调个性化教育,而非整体性的发展。中国可能通过老师的教获

10、得一致的答案,而在美国大家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参与甚至争吵获得个性化发展。每个人强调自己的不同,而且以标新立异于他人而倍感自豪和欣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服装,发型。老师会鼓励他们的选择并且会让学生说出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选择,学生非常乐意的去做这件事情。这也许是美国发展很快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获得那么多诺贝尔奖的原因,因为他们总是喜欢去冒险、创新、尝试一切新鲜的事情。而作为教师,在美国,不是老师决定要教什么,而是决定于学生要学什么。如果一个老师在不停的讲,学生在静静地听,接受,这在美国是不可能的事。这样的老师也是最不好教师的表现,好的教师应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11、。即使找不到,也会意识到问题的所在,知道努力的方向)(四)新时期(当今中国)有哪些先进的教学新模式总的思路:寻找中西教育教学的“中间地带”人民网2007-08-18报道,在北京某校某班举行了一场英语公开课。有英美教育专家听课,陪同前来的还有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教室里寂静无声,按照中国的比喻叫做针落下都能听到声音。老师教态从容,语言精练,板书工整,条理井然,老师提问简洁,学生回答踊跃。整堂教学重点突出,程序清晰,按照我国一贯的评课标准,那真是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下课铃声响了。执教的特级教师露出了满脸笑容。同学们都很高兴。陪同外国专家听课的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更是兴奋,教出了我国课堂教学的最高水平。

12、外国教育专家显露出惊讶的眼神,中方人员特别自豪!故作虚心地请外国同行提意见。外国同行说话了,他们说:不理解。学生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外国同行出乎意外的提问,把中国同行都问住了。高兴劲没有了,只觉得脸红。中国的教学就是如此,教师讲得津津有味,条条是道,再把嚼过的馍耐心地喂给学生,叫做满堂灌或填鸭式。欧美教育认为,当老师讲得非常完整、完美、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习能力的获得。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堂表演课学生在看老师表演。这又是值得深思的事情。柳斌在天津教研网上撰文指出,孩子上学,美国

13、的父母交代孩子,上课的时候给老师多提几个问题。中国的父母交代孩子,要听老师的话。两种文化,一种孩子提问,一种孩子听话。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让学生学答,而不是学问。我国教学方式和方法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而在欧美的一些国家里,在课堂上,老师会更注重启发学生提问,会让学生自由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过积累和思考,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在我国,有老师讲:“古人造字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例如卡字,上不能上,下不能下,不就卡在那儿了吗?再如忐忑二字,心上心下跳个不停:多形象呀!”学生:“也不一定吧?例如斧字,能解释为父亲只有一斤重吗?再如爹字,难道父亲多就成了爹吗?”老师非常生气:“简直是强词夺理!

14、”有老师教愚公移山,当学生提出“可以不移山”时,老师就制止,因为它与课文主题思想不一致。当课后别人问为什么不移山时,学生说“打隧道比挖山好”。围上来的好多学生也七嘴八舌地说:“移民比打隧道还好。”有的说:“挖掉两座山,破坏了生态平衡。”学生这些思想的火花多么宝贵,为什么不允许人家提问呢?你要引导到“愚公移山”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但同时也要允许学生有各种各样的答案,要肯定学生的思想火花,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教育的一个最大的弊端是只重记忆知识,不重能力培养;只重结论,不重过程;只重固有思维模式,不重创新思维。这样的教育状况与我们面临的当代社会状况是不和谐的。现在有人提出了一值得我们重视的观点:正

15、在进行的课改,实际上是在寻找中西教育教学的中间地带。中国教育教学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西方教育,特别是美国的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如观察、思考、收集信息、使用资料的能力等。他们对学生比较放任,不太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他们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如今,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针对我国学生“问题意识”缺乏和创新实践能力不足这一情况寻找解决的办法;美国前总统布什也

16、签署了名为“不让一个落后”的教育改革方案,旨在解决美国中小学不太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考核,学生放任有余而约束不足等问题。可见,有机地整合中美教育教学取向,寻找中西教育教学的中间地带是非常必要的。近些年来,各地涌现出了不少模式化的课堂教学改革典型,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便是其中的代表。大家之所以将这些学校的“模式”奉为圭臬,就是因为这些“模式”吸取东西方教育的长处,找到的符合我国教育实际最佳教学模式。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就是在比较短的时间里,用比较小的投入,得到尽量大的效率效益。何谓高效课堂?我的理解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空里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高效课堂必须符合三个标准:(1)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2)在具体的一节课里达到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