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饮料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181872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饮料行业发展环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我国饮料行业发展环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我国饮料行业发展环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我国饮料行业发展环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我国饮料行业发展环境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饮料行业发展环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饮料行业发展环境分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饮料行业发展环境分析一、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受全球经济环境大萧条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增速亦有所减缓。统计数据显示,2009 年一季度国内GDP 增幅仅为6.1%,降至2002 年以来的最低点。为了将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的负面效应降至最低,09 年我国政府坚决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一系列相关的刺激措施,例如继续落实“4 万亿”基建投资的完成、扩大信贷投放、降低出口退税率、增加财政支出等,在全国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保卫战。四万亿投资对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09年末到2010年中国经济上行趋势明显,2010年饮料行业在经济复苏的推动下得到进一步的

2、发展。但2010年第二季度的通货膨胀压力显现,物价上涨成必然趋势,对食品饮料消费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正在全力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此举的结果不仅将促使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和传统产业的洗牌,还将加快区域经济平衡,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例如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就提出,在2008 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833 元的基础上,到2015 年争取达到36000 元,这意味着2009-2015 年中部地区人均GDP 平均增速要达到11%左右。二、产业政策对饮料行业的影响一、食品安全法于6 月1 日正式实施2009 年2 月28 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3、七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以158 票赞成、3 票反对、4 票弃权通过倍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经过四审、横跨三年、历时一年多,千呼万唤的食品安全法终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规定6 月1 日起开始正式施行。食品安全法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应用进行了规范: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对于不合格产品,国家将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

4、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食品安全法还规定,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食品行业取消免检称号,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在消费者赔偿方面,食品安全法规定,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出台2009年3 月31 日,国家质检总局、国

5、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标准自2010 年月日起开始实施,该标准规定了限制食品和化妆品过度包装的基本要求、限量要求和限量指标计算方法,对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的空隙率、层数和成本等三个指标做出了强制性规定。据介绍,新国标强制规定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 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售价的20 。其中,“包装空隙率”的具体要求为:饮料酒不得超过55%,糕点不得超过60%,粮食不得超过10%,保健食品不得超过50%,化妆品不得超过50%,其他食品不得超过45%。相比于以前的规定,新国标限制有所放宽,以往规定商品包

6、装空隙率不得大于55;除初始包装成本之外,包装成本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15。三、饮料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政策获得调整2009年8 月初,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部分行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72 号),对部分行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政策做出调整。文件规定,对化妆品制造、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下同)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这一规定自2008 年1 月1 日起至2010 年12 月31 日止执行。除了扣除标准提升外,文件对于采取特许经

7、营模式的饮料企业的扣税问题也进行了明确:对采取特许经营模式的饮料制造企业,饮料品牌使用方发生的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可以在本企业扣除,也可以将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归集至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由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作为销售费用据实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在计算本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限额时,可将饮料品牌使用方归集至本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剔除。另外,文件还对饮料企业特许经营模式进行了定义:由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授权品牌使用方在指定地区生产及销售其产成品,并将可以由双方共同为该品牌产品承担的广告费及业务宣传费用统一归集至

8、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承担的营业模式。饮料业花销广告方面的费用一直居高不下,CTR 市场研究公司发布的09 年5 月媒体广告投放品牌排行榜显示,在前15 个品牌中,饮料制造、化妆品制造和医药制造行业一共占据了11 个位置。此次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政策的调整,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饮料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行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四、饮料制造能耗限额标准即将发布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使饮料企业对饮料装备、原材料、包装等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如今,节能环保已成为饮料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之一。为了提升行业的节能环保水平,日前,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负责归口,中国饮料工

9、业协会技术工作委员会负责起草的饮料制造综合能耗限额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已公示。根据该标准征求意见稿,标准对饮料生产综合能耗的限定值、准入值和先进值进行了规定,包含了饮料制造综合能耗限额的定义、技术要求、统计范围、节能与管理措施等;适用的包装容器为聚酯瓶、金属罐、玻璃瓶、纸塑复合包装等。包含了碳酸饮料、纯净水、矿泉水、果蔬汁、植物蛋白饮料等共计13 种,基本囊括了市场上的饮料种类。据该标准第一起草人、中国饮料工业协会高级工程师马泽生透露,饮料制造综合能耗限额将以行业标准的形式发布,相关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正在立项,另外,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将适时修订饮料制造取水定额标准继续开展行业节能优秀企业的考核和评比

10、,以促进行业科学用水水平不断提高。行业的市场概况一、行业市场概况简析中国饮料行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是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是中国消费品中的发展热点和新增长点,是市场化程度最高、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产值年均增长近20%。30 年来,饮料行业不断地发展和成熟,逐渐改变了以往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竞争无序的局面,饮料企业的规模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产量从1980 年不到30 万吨发展到2008 年的超过6000 万吨,年均增幅达21%。2009年饮料行业产量达到8086万吨,对比1978年的20多万吨,改革开放30年来增长了近400倍,同时也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饮料生产国。随着市场的

11、发展,社会开始对饮料的健康功能产生关注,饮料产品结构开始趋向合理。“十一五”期间,我国着重调整饮料产品结构,重点发展果蔬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茶饮料等产品,适度发展瓶(罐)装饮用矿泉水,逐步降低可乐等碳酸类饮料的市场比例。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未来5 年将是软饮料行业框架结构重构时期,功能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等健康饮料将组成框架结构的主体。国民经济增长、可支配收入提高,依然是饮料行业发展最有力的支撑。2008 年到2009年,尽管经济大环境趋冷,软饮料行业依旧保持了较高的产量增速,显示了低基数大众消费品良好的抗跌性。据统计,2008 年全年我国软饮料累计增长19.1%,其中,碳酸饮料、果蔬汁和

12、瓶装水全年累计增速依次递增分别为10.4%、12.2%和23.9%。2009 年11 月止中国软饮料产量统计表月份单位本月止累计本月本月止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 本月比去年同期增长() 2 月吨8908755.94 4640437.41 8.33 17.27 3 月吨15166547.55 5952158.45 15 21.69 4 月吨20853648.52 5621020.85 14.23 9.48 5 月吨27414510.12 6271914.66 14.26 12.87 6 月吨34806155.28 7361642.4 16.12 22.89 7 月吨42996729.35 767

13、3204.83 19.24 25.26 8 月吨51926345.08 8104460.14 20.87 26.2 9 月吨60196090.77 8286096.58 22.68 38.73 10 月吨67242149.27 7067511.19 24.32 40.94 11 月吨74529259 6592663 25.89 30.59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 年1-11 月,食品饮料行业下的软饮料产量增速达到25.89%,产量达到7452.29 万吨。其中,11 月份生产软饮料659.25 万吨,同比增长30.59%。我国饮料总产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社会消费水平的提升。从

14、上图可知,2009 年1-11 月,包装饮用水是我国软饮料行业中增速最快的品牌,产量达到2944.39 万吨,同比增长29.75%;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类产量增速仅次于饮用水为29.62%,产量达到1300.26 万吨;碳酸饮料增速最低,产量为1154.53 万吨,同比增长11.3%。另外,截止到11 月,我国在09 年共产精制茶107.17 万吨,同比增长率为16.3%。以下是碳酸饮料、果汁和、包装饮用水、茶及其他饮料的产量占比做出的变化对比图:如上图所示,包装饮用水的产量在软饮料行业占比最大, 09 年11 月止的产量占比为39.51%,08 年11 月止产量占比为38.33%,产量比例呈增长

15、态势;果汁和蔬菜汁的产量占比也在增大,09 年11 月止累计产量占比为17.45%,比08 年同期增长了0.5 个百分点,涨幅较小。与此同时,碳酸饮料的产量比例出现下滑,09 年11 月止,碳酸饮料累计产量占了全软饮料行业的15.49%,较08 年同期略降了2.03 个百分点。数据证明,国家对饮料行业产品结构的宏观调控正在发挥作用,碳酸饮料的产量比例正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糖酒快讯市场研究中心提取其中09 年11 月止累计产量前五位省市作图:2009 年1-11 月饮料行业生产规模分析品类11 月止累计企业单位数( 个)11 月止累计亏损企业单位数(个)11 月止累计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千元)亏损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碳酸饮料制造178 22 286491 -2.63% 包装饮用水549 37 47003 -67.12% 果汁及蔬菜汁饮料449 105 1032833 58.96% 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231 20 86191 -52.01% 固体饮料108 21 52116 -1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