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质数教学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4180867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质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找质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找质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找质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找质数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找质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质数教学设计(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找质数教学设计 找质数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本课的知识属于“数论”的范畴,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后面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矗对于“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按前一节“找因数”的编写思路编写本课,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质数与合数。 教学目标: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与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 3、在研究质数的过程中丰富对数学发展的认识,感受数学发展的文化魅力; 4、在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数学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能正确判

2、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 教学学情:学生已经有了利用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找因数的经历,为本节课再次通过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找质数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只是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快慢之分。 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因此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引导发和趣味法进行教学,以求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则主要采用动手操作法、观察分析法和讨论法进行学习掌握新知的。 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充分尊重教材编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力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与思想。在此,我主要采用的是趣味教学法。 学生的认知活动将受课堂

3、情绪因素的影响,宽松,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能成为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所以本节可,我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一个字趣。一、课前导入互动。 我与学生做了个猜年龄的游戏。老师今年3岁,有个学生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因数,问这个学生可能有多大?通过这个游戏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并且在学生猜年龄的过程中通过找的因数,需要调动头脑中 关于因数的知识,也为今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知识铺垫。 二、新课呈现 在新课教学中,我以做拼图游戏引入,先让学生分别用2个,4个和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看看可以分别拼成几个长方形。在学生说出结果后提出质疑“是不是小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成的长方形个数就越多呢?”在学生给出否定的回答后,

4、再让学生通过举反例加以论证。然后再抛出一个问题:“那与什么有关呢?”让学生进行猜想,当学生说出与因数个数有关时,接着让小组合作,分别摆出由212个小正方形组成长方形并填写书上表格(课件出示)在学生完成表格后,在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思考:(pt出示) 1、观察上表格各因数,你会有什么发现; 2、结合你的发现将22各数按因数进行分类并说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点。(这点可以不说,直接出示),然后让学生自学书本,看看数学上把具有这类特点的数分别叫什么数。从而达到理解这一概念的目的。(这一环节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对质数、合数的概念达到理解的目的。)三、练习 在练习部分,老师先出示1

5、10的表格,(课件出示)让学生说说他是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会用概念去判断。在教知识的同时也交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对这些数进行判断时,是迅速抛出:“,是质数吗?”这一问题引出学生的争论,将课堂用一次推向XX。接着让学生根据标准的不同对自然数进行分类,从而能使学生很自然的把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加以区分。(这也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其乐趣溢于言表。)接着我有设计了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以适应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总之,整堂课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通过引导学生“猜想验证概括理解”的学习过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6、,积累了数学学习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今后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 四、小节 让学生畅谈收获与体会。 找质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经历探索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2、能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目标 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课时:1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找因数”,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找因数的方法有哪几种? 生:拼长方形和想乘法算式。 师:是的,找因数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用拼长方形的方法。第二种是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7、10页,用拼长方形的方法完成课本第1页的“拼一拼”,并把结果写在表格里。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自主探索,理解概念1、动手拼一拼:2、汇报交流 3、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预设:有的数的因数就只有两个。(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因数是1和本身),而有的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其他因数。师:观察得真仔细,同学们都是火眼金睛,真了不起!现在我们就把这些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一分。 第一类: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2、3、11 第二类: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他因数:、6、8、9、1、2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数学家把这样的一类数叫做质数,把这样数叫做合数。(师

8、板书)谁能说说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同桌交流) (学生概括)(多请几个学生来概括,加深印象) 板书概念: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提示:质数只有这些吗?(不止)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合数只有这些吗?(不止)也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师:刚才大家按因数的个数把数分为质数和合数,那1呢?1该怎么办呢?它是质数还是合数?生: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是的,因为1只有本身一个因数,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活动二、应用概念,进行判断师:在认识了质数和合数后。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者合数和什么有关呢?(引

9、导学生从定义入手思考) 生:因数的个数 师:真棒,那到底应该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呢?有没有具体的方法呢? (预设:这个问题比较难,如果学生无法作答,可以引导学生从定义入手思考)汇报交流 预设: 生:一个数的因数只有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的因数了,这样的数就是质数 生:一个数的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能找到其他的因数,那这个数就是合数 生:一个数除了1和本身外,只要能再找到一个别的因数就足以证明这个数是合数了。生:一个数只要能找到它的3个因数,就是合数了。 师: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质数时,只要找到能除了1和本身外,一个别的因数就可以证明这个数是合数了,如果找不到第三个

10、因数,那么这个数就是质数了。 现在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这几个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2 25251 216 513学生思考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方法:如可以结合、3、5倍数的特征,从判断它是否是、3、5的倍数入手) 师:真聪明,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发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可以先用、5倍数的特征来判断这个数是否有因数2、3、,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个数就一定是合数。如果用2、3、5还是没有办法判断的话,还可以用7、这样比较小的质数去除一下,看他们是否具有因数7、1。掌握了这种方法后,我们再来判断几个数。132 3 7 3 21871 师: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这种找质数的方法是202多前

11、一位希腊的数学家研究出来的,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位聪明的数学家(介绍埃拉托丝特尼),他的这种方法被人们称作“筛法”,具体是怎么做,现在请同学们按照提示完成课本1页“探索活动”。 学生动手 汇报交流(1100的质数:2、7、11、13、17、1、3、27、29、3、37、41、47、53、59、61、67、7、73、79、83、8、97) 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质数和合数,也掌握找质数的方法。今天这节课老师感到很开心,因为我们班同学表现都非常好,让我们用掌声结束今天的课。 (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让学生谈收获) 四、作业1、p11探索活动 2、猜号码老师的qq;a55bc,请同

12、学们根据提示猜猜老师的q号码。 提示:其中a既是偶数也是质数;b是最小的合数;是0以内最大的质数。 找质数教学反思找质数这一部分知识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多,所以学生十分困难用自己的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因此,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本节课的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实际的情况,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质数和合数,教学难点是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教学中,在讲解难点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探索,通过拼长方形的方法找到112的因数,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的特点,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质数和合数。而在突破难点上,我先引导学生总结出判断一个数是质数

13、还是合数的条件:除了和本身外,是不是有第三个因数,如果有就是合数,如果没有就是质数。在学生认识这一点后,我便出示练习一,在练习一中的大部分数都是2、3、5的倍数,同时在学生汇报答案时,我又引导学生总结出找第三个因数的方法即根据2、3、倍数的特征去找。在完成这个练习后,学生就掌握了找第三个因数的方法,也等于掌握了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的方法。 本节课的不足: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分析,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用拼长方形”的方法找因数花费了太多时间,这直接导致后面的课有点紧,针对该问题,我觉得可以把这一活动放在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时先完成,然后再在课堂上交流。 找质数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北

14、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的第5节“找质数”。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3,5的倍数特征以及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续学习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奠定基础。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结合具体活动,认识、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并能运用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通过教材提供具体的操作材料,实现了学生活动式课堂的学习生活,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有利于教师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体,以合作学习为学习形式,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感受探索的过程。 首先让学生感觉到有不同类的存在,分类的标准是因数的个数,在

15、活动中感受因数个数不同,把数分为不同种类的数,是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找到因数个数的特征,并把因数个数作为分类的标准,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做了一个前测,调查问卷是这样的: 下面的数学名词,按你知道的程度画符号。结果显示:10人根本没听说过“质数”这个词,15人听说过,但不是很明白。其余人认为自己已经知道质数是怎么回事了,9人认为自己非常理解。所以在质数合数概念呈现之后,我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问题,给出120个数,让学生重新认识这些数,并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这个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时空,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实现自己的学习过程,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辨析中,明确概念、加深理解。【教学目标】1、通过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因数个数是自然数分类的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