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简答题(精选)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4179620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简答题(精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简答题(精选)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答: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 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 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2. 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答: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为:(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 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

2、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 检验、反思。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3.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答: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5. 简述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答: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是:(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2)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 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6.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 7岁)、具体运算(711岁)、

4、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 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 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 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 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 解决问题。本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

5、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 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 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7. 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答: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 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 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 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

6、到 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8. 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答: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 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 1.5岁),主要培养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要培养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 (45岁),主要培养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主要培养勤奋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 混乱 (12-18岁),主要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时期)、繁 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7、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 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 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9. 简述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答: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 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 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10. 简述学习的概念(或学习的心理实质)。答: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

8、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11. 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答: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 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12. 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答: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信号学 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连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

9、理学习,解决问题 学习。加涅后来在八类学习的基础,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作五种学习类型: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13. 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答:(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 程。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2)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 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14.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答: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 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

10、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 要。15. 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答: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 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 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 森定律(简称倒 U 曲线)。16. 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答: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有:(1) 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 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地至关重要的作用。(3) 学习者

11、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 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17. 简述知识直观的类型。答:知识直观的类型有:(1)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3)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 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18. 简述遗忘的理论解释。答:遗忘的理论解释主要有:(1)痕迹衰退说(桑代克)。(2)干扰说。(3)同化说(奥苏伯尔)。(4)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19. 简述技能及其特点。 答:所谓技能,

12、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 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 作。20. 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 答: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 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21. 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基本

13、特征。 答: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任何问 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22. 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答: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在于:(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23. 简述道

14、德发展的阶段理论。答: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包括:(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律道德,自律道德。(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三水平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 水平。24.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与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25. 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答: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 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情感领域 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有知觉、模 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26. 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答:教师成长的历程为:(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