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177126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学院课程设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昆明学院课程设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昆明学院课程设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昆明学院课程设计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昆明学院课程设计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学院课程设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学院课程设计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设计(大作业)报告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理论 设计题目: 自动控制系统建模、分析及校正院 系: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班 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4级 2班 设 计 者: 学 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6.12.122016.12.16昆明学院课程设计(大作业)任务书姓 名:张荣辉院(系):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专 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 号:201404170108任务起止日期:第十五周(2016年12月12日2016年12月16日)课程设计题目:自动控制系统建模、分析及校正课程设计要求:1了解matlab软件的基本特点和功能,熟悉其界面、菜单和工具条;掌握线性系统模型的计算

2、机表示方法、变换以及模型间的相互转换。了解控制系统工具箱的组成、特点及应用;掌握求线性定常连续系统输出响应的方法,运用连续系统时域响应函数(impulse,step,lsim),得到系统的时域响应曲线。2掌握使用MATLAB软件绘制开环系统的幅相特性曲线、对数频率特性曲线;观察控制系统的观察开环频率特性,对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进行分析;3掌握MATLAB软件中simulink工具箱的使用;熟悉simulink中的功能模块,学会使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建模;掌握simulink的仿真方法。工作计划及安排:在第15周内(2016.12.122016.12.16)内完成规定的题目。1:201

3、6.12.12明确注意事项,完成题目1、2。2:2016.12.13完成题目3、4、5。3:2016.12.14完成题目6、7、8。4:2016.12.15完成题目9、10。5:2016.12.16完成题目11,打印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指导教师签字 2016年 12 月 8 日 课程设计(大作业)成绩学号:201404170108 姓名:张荣辉 指导教师:杨祖元课程设计题目:自动控制系统建模、分析及校正总结:本次课程设计令我受益匪浅,在实验的过程中我明白到书本知识的重要性. 要对书本的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才能对传递函数进行设计。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知道亲自动手操作是远比自己想象的复杂的,因为在这

4、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并需要自己解决,不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虽然在这过程中曾经感到过不适,然而,在一步一步的改进中走向成功的那种感觉是无比的兴奋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它的工作原理,才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个过程是使人快乐和兴奋的。 指导教师评语:成绩:填表时间:指导教师签名:课程设计(大作业)报告1.用matlab语言编制程序,实现以下系统:num=4*conv(1,2,conv(1,6,6,1,6,6);den=conv(1,0,conv(1,1,conv(1,1,1,3,2,5);sys=tf(num,den)Transfer

5、function:4 s5 + 56 s4 + 288 s3 + 672 s2 + 720 s + 288- s6 + 5 s5 + 9 s4 + 12 s3 + 12 s2 + 5 s1) 2)num=5,24,0,18;den=1,4,6,2,2;sys=tf(num,den)Transfer function: 5 s3 + 24 s2 + 18-s4 + 4 s3 + 6 s2 + 2 s + 22.两环节G1、G2串联,求等效的整体传递函数G(s) 解:G1=tf(2,1,3);G2=tf(7,1,2,1);G=G1*G2Transfer function: 14-s3 + 5 s2

6、 + 7 s + 33.两环节G1、G2并联,求等效的整体传递函数G(s) 解:G1=tf(2,1,3);G2=tf(7,1,2,1);G=parallel(G1,G2)Transfer function: 2 s2 + 11 s + 23-s3 + 5 s2 + 7 s + 34.已知系统结构如图,求闭环传递函数。其中的两环节G1、G2分别为解:负反馈 程序:G1=tf(3,100,1,2,81);G2=tf(2,2,5);sys=feedback(G1,G2,-1) Transfer function: 6 s2 + 215 s + 500-2 s3 + 9 s2 + 178 s + 60

7、5正反馈 程序:G1=tf(3,100,1,2,81);G2=tf(2,2,5);sys=feedback(G1,G2,+1) Transfer function: 6 s2 + 215 s + 500-2 s3 + 9 s2 + 166 s + 2055.已知某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求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单位脉冲响应曲线。解:(1) 单位阶跃响应1) 程序:sys=tf(10,25,0.16,1.96,10,25);step(sys)2)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2) 单位脉冲1)程序:sys=tf(10,25,0.16,1.96,10,25);impulse(sys)2)单位脉冲曲线6.典型二

8、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为自然频率, 为阻尼比,试绘出当=0.5,分别取-2、0、2、4、6、8、10时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阻尼比分别为0.5、1时系统的稳定性。解:(1) 分析分别取-2、0、2、4、6、8、10时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1)W=2,4,6,8,10时程序:w=0:2:10;kosai=0.5;figure(1)hold onfor Wn=w; num=Wn2; den=1,2*kosai*Wn,Wn2; step(num,den)endgrid on title(单位阶跃响应) xlabel(时间) ylabel(振幅) (从右到左分别为2,4,6,8,10的单位

9、阶跃响应曲线)2)W=-2时程序:w=-2kosai=0.5;figure(1)Wn=wnum=Wn2;den=1,kosai*Wn,Wn2; step(num,den) grid on ; title(单位阶跃响应) xlabel(时间) ylabel(振幅) w=-2 Wn=-2(2)分析阻尼比分别为-0.5,-1时系统的稳定性。1)当=-0.5时程序为:w=-2:2:10; kosai=0.5; hold on for Wn=w den=1,2*kosai*Wn,Wn2; v=roots(den) end运行结果为:v = -1.0000 + 1.7321i -1.0000 - 1.73

10、21iv = -2.0000 + 3.4641i -2.0000 - 3.4641iv = -3.0000 + 5.1962i -3.0000 - 5.1962iv = -4.0000 + 6.9282i -4.0000 - 6.9282iv = -5.0000 + 8.6603i -5.0000 - 8.6603i由特征根可得,当w=-2 时系统稳定,当 w=0 时系统临界稳定,当w=2,4,6,8,10时系统不稳定。2)当=-1时程序:clearw=-2:2:10; kosai=-1; hold on for Wn=w den=1,2*kosai*Wn,Wn2; v=roots(den)

11、end运行结果为:v = -2 -2v = 0 0v = 2 2v = 4 4v = 6.0000 + 0.0000i 6.0000 - 0.0000iv = 8 8v = 1010由特征根可得,当w=-2 时系统稳定,当 w=0 时系统临界稳定,当w=2,4,6,8,10时系统不稳定。7. 设有一高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该系统的零极点图和闭环根轨迹图。解:1)、绘制系统极点、零点图2)、绘制根轨迹图3)、程序: G=tf(0.016,0.218,1.436,9.359,0.06,0.268,0.635,6.271) Transfer function:0.016 s3 + 0.218

12、s2 + 1.436 s + 9.359-0.06 s3 + 0.268 s2 + 0.635 s + 6.271 pzmap(G);title(零极点图)程序: rlocus(G); grid ;title(闭环根轨迹图)8.单位反馈系统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该系统的Bode图和Nyquist曲线,说明软件绘制曲线与手动绘制曲线的异同。解:1)、Bode图程序:num=2,8,12,8,2;den=1,5,10,10,5,1; bode(num,den)grid2)、Nyquist图程序:num=2,8,12,8,2;den=1,5,10,10,5,1;Nyquist(num,den)v=-2,2,-2,2;axis(v)gridtitle(Nyquist)软件绘制曲线与手动绘制曲线的异同: 软件绘制曲线能准确的显示函数的图像,有利于分析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