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育学填空题大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171377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与教育学填空题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与教育学填空题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与教育学填空题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与教育学填空题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与教育学填空题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与教育学填空题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与教育学填空题大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2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3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4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5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分支制学制。6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 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7中国早在四千多年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8西周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2、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9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10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11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12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13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14 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15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16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17古希腊的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泉,其城邦国斯巴达和

3、雅典的教育则成为两类不同教育的典型代表。统治阶级和谐教育斯巴达,军事 雅典,民族政治军事教育政治家培养18.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19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20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21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措施: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22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3 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24实现终身教育基本条件:学习化社会的建立。25世界教育改

4、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26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27教育是研究教员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28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育内容上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29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战果后期出现的学记。其中教学相长、启发教学、师严而道尊等思想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5、30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教育思想是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31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对教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于1623年首次提出;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32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是法国启蒙注意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人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则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地一切天赋力量,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地一体化,使头、和心和手得到发展。33英国哲学家

6、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认为绅士教育使最重要的,甚至反对资产阶级的子弟同劳动人民的子弟共同在学校礼接受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应该在家庭中实施。洛克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当中。34规范教学的形成,以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对规范教育学的发展则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35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建构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论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培养真正善良的人。四段教学法:了解、联想、系统、方法。后来他的学生把了解分为预备和

7、提示两部分。36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37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教育观点做中学,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的教学思想。38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39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展学习的理论。40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中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知道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

8、则。41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42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被称为活的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1960年12月,他在美国经济学第78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是人力资本。2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1932年,教育社会学。3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

9、价值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的结晶。4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5观念文化,也叫精神文化,包括办学指导思想、教育观、道德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校风、行为习惯等。6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与职责,规范成员行为的文化,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7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A.学校环境文化B.设施文化。8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想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9学校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规范功能。第三章教育与

10、人的身心发展1身体的发展包括肌体的发育和本质的增强两部分。2心里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4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5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美国的华生6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第四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西方有卢梭和裴思泰洛齐;二是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西方有柏拉图和康德。2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

11、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1957年,毛泽东同志再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我过提出的第一个教育方针。4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就是四有、两爱、两精神。5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2、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德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6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述教育方针。71997年10月29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

13、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地教育。第五章教师与学生1教师职业经历了非专业化兼职教师、非专业化专职教师到专业化专职教师三个阶段。2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地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设中指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它是一种要求教师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地学习研究,才能活的并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还要求对其管理下的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的和公共的责任感。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这是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4教师的一般角色:a.传道者 b.授业、解惑者 c.榜样 d.管理者 e.朋友5教师在新课程中的

14、角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6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和创造性、示范性、系统性。7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中。8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9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坚持正确方向,热爱职业教育,关心爱护学生,刻苦钻研业务,善于团结协作,自觉为人师表。10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宽厚的教育科学、心里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11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包括: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体态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教育科研能力。12 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9月,教育部又颁布了实施办法。13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14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在我国体现在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