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16573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健 康 教 育 知 识 讲 座活动时间: 2014年8月30日活动地点: 楼房村卫生室活动形式: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活动主题:糖尿病防治知识 主讲人:王 娟组织者:洛塘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农村居民接受健康教育人数: 62 人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及数量: 70 份活动内容:1、糖尿病的概念2、糖尿病的分类3、糖尿病有哪些危害4、糖尿病的诱发因素5、糖尿病的饮食活动总结评价:参加讲座的居民了解了解糖尿病的概念、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有哪些危害、糖尿病的诱发因素、糖尿病的饮食,基本上掌握了生活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要点。知晓率: 92%满意率: 92 %存档材料请附后书面材料

2、图片材料 印刷材料 影音材料 签到表其他材料 通知楼房村乡村医生: 为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糖尿病的概念、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有哪些危害、糖尿病的诱发因素、糖尿病的饮食,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时间: 2011 年 8月 30 日 地点: 楼房村卫生室讲座内容:糖尿病防治知识授课人: 王娟参加人员:你村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本人或家属。洛塘中心卫生院 2011年8月30日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概念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坏,

3、导致血管、心脏、神经、眼等组织的慢性并发症,甚至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约占糖尿病人总数的10%,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胰岛素抵抗似处于核心地位,或者说胰岛素抵抗是多种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是

4、滋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共同土壤。 2、糖尿病有哪些危害?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慢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当代人类遭遇的又一大杀手。3、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但归根到底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因此,在细胞产生胰岛素、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胰岛素以及靶细胞接受胰岛素并发挥生理作用这三个步骤中任何一个发生问题,均可引起糖尿病。4、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感染、肥胖、体力活动减少、妊娠和环境因素。全新糖尿病发病机制糖尿病的全新概念血液粘稠是导致糖尿病的根本原因;促进胰岛细胞的氧气吸收

5、可以根本性地治疗糖尿病,人类在贫穷的时候细胞缺少营养的滋补、血液也清澈健康、氧气输送也顺畅;人类富裕起来之后,血液会被过剩的营养拖累,变得粘稠,表现为经过微循环时流动性变弱、红细胞聚集性增加、红细胞的变形性变弱。血液粘稠一定会导致全身组织缺氧。糖尿病是血液粘稠致使胰岛细胞长期缺氧导致。那些血液粘稠、但没有患糖尿病的人,是因为胰岛组织微循环可以向胰岛细胞外周灌注足够的氧气的缘故。但是已离患糖尿病不远了。 凡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饮食,均列为“禁忌”范围 禁食纯糖及各种水果糖,甜食、糕点、蜜饯等也不宜吃; 从严限制食用白薯、马铃薯、芋艿、粉条、果酱等食品; 红小豆、绿豆等含淀粉较多,吃后应相对减

6、少主食用量; 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及煎炸的食物。饭后马上吃水果容易得糖尿病,人之所以生病,除了外在原因,更主要的还是由于体内的毒素的堆积。一些专家提出饭后马上吃水果会使血糖浓度升高,增加胰腺的负担,增加体内毒素,就会成为得糖尿病的一大诱因。所以,饭后立即吃水果是不明智的,要吃也要在两小时以后再吃,把水果作为两餐之间的零食才是最佳的做法。而对于那些血糖易升高的人,食用洋葱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另外,山药、芋头、富含铬的虾、松花蛋、动物肝脏等食物都是降低血糖的好帮手。 饮食推荐中国营养学会指南提倡“粗细搭配”,鼓励人们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减少烹调油用量,少吃盐。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和生活方式相关的

7、疾病,生活方式中最为重要的有两个方面即:饮食结构和运动习惯。因此合理的调整饮食结构无论在预防糖尿病还是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专业人士和病人的共识。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关于糖尿病饮食疗法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说法和做法。一种是严格的节食,得病以前,吃饭很随便,毫不在意,一旦被诊断患了糖尿病,就突然一转,什么都不敢吃了整天只是吃一些所谓的低糖食品,如豆面、莜麦、杂面、燕麦等,希望以此控制血糖,其实这些食物里边的含糖量并不是很低,都在左右。只是难以消化吸收,因此好象吃这些食品血糖升高较慢,但是长时间大量进食这些食品易导致病人的营养障碍,使病人日渐疲乏、消瘦、无力,机体免疫力下降

8、,不利于胰岛功能的恢复,因此不应当长期以这些食物为主食,并大量食用,而应适当加强营养。另外一种错误的倾向是毫不在意,得病以后仍然沿袭没病以前的饮食习惯,这样其致病的原因没有去除,疾病的治疗自然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避免这两种错误的倾向,养成一种合理的饮食习惯。那么,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才是合理的呢,(一)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二)粗细粮搭配,肉蛋奶适量,蔬菜餐餐有(三)每顿八分饱,下顿不饥饿即每顿进餐量不宜过大,以到下次进餐不感到十分饥饿为度,若中间感到饥饿,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中间适当加餐。这样可以避免一次大量进食后,血糖明显升高,减少对病人的危害,亦不宜食用直接加糖的食品,以防血糖过快升高。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