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心理实质与有效的阅读教学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165058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的心理实质与有效的阅读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阅读的心理实质与有效的阅读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阅读的心理实质与有效的阅读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阅读的心理实质与有效的阅读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的心理实质与有效的阅读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的心理实质与有效的阅读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的心理实质与有效的阅读教学闫雪晶现代化学校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这就意味着教学工作的开展要从最基本的课堂入手。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积累,我发现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提高和实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业负担沉重,学生的课余时间已经所剩无几,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兴趣会逐渐消退。只有抓住阅读的心理实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使学校教学的发展前途光明。实效性,我认为就是如何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教师实现充分地教,学生实现充分地学,使课堂效率实实在在的落到实处。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且是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更加值得思考。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我将自

2、己在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教学方面的想法大体分成了五个方面,并列举出来。一、培养预习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低段学生来讲,习惯的培养大于知识的积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尤为重要的。于是,我带领学生学会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走进文本、探究文本的起点,是学生产生问题、培养问题意识的开始。我针对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实施分层预习指导。学生年龄的不同,其接受、理解、感悟的素质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预习工作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一年级学生,应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记住字音、记忆字形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对课文进行初步的自我分析。二年级学生,在锻炼朗读能力

3、的同时,还应找出自己难以读懂的问题,以备课堂教师讲解时,自己听得更加有针对性。一方面,低年级学生正处在自主学习能力启蒙到形成乃至不断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若能将学生引入良好学习习惯的正确途径,对其今后学业的发展会有奠基似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们预习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利于自身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有利于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就能将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问题上。这样一来,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点拨课文中的难点,设计精简习题检测等,就变得更加顺理成章、得心应手。与此同时,课堂的效率也就大大的得以提高了。二、教师做好备课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即教学工作的“预

4、”,是提高课堂实效的关键。而备课在这里又可以分为“备自己”和“备学生”。“备自己” 和“备学生”是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两者只有达到客观统一,才能更好的把课备好。那么,首先我认为应该明确备课的教学目标。节课只有四十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牢牢把握有助于形成能力的支点,成为明确教学目标的导向。拿一个单元的语文教学来说,我认为可以对所教授的课文进行整合,每单元的主旨大致相同,这样就可以将每篇文章各有侧重,突破一点。分散地、有步骤地把有关的“零件”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去“组装”。每堂课的教学目的简单明了,针对性明挖掘的知识点明确,这更就便于学生在有限

5、的时间和纷繁的现象中提纲挈领,把握文本的精髓。其次是备教法。刚开始备课时,我由于没有经验,虽然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是总感觉自己备得不够充分,而过于充分了却又超出了课堂的时间限制,难以取舍。通过实践我慢慢总结出,在备课时要面对教材,心系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年龄特征、审美观点、个性差异,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才能得到综合训练。而自己也不会无话可说或者语言冗繁,反而是在有实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案指导下,不断地感染、设疑,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再次就是备学法。语文学科形成能力的周期长,更应重视培养自学能力。备课时,应认真考虑怎样在不断讲课中告诉学生识

6、字方法、阅读程序、标注方法、朗读语气、背书窍门等基本技能。鼓励他们独立钻研“好方法”,尝试借助课外读物、相互启发,把更加充沛的资源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要在每节课上有意识地让学生独立学习,并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启发和鼓励学生探索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课堂最成功、最有价值的地方,就体现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富有创造地进行学习,这样才有利于课堂实效性的提高。三、抓好上课环节“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高效的课堂教学,时间的阵地就是课堂。那么,语文学科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认为“读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读书是学

7、生感悟理解文本、与文本共鸣、升华情感的基础。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发挥主体性,做学习的主人。记得有一次做课,我由于担心学生出错,所以在教学时把得很紧,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整堂课下来,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毛病,但是课堂却显得非常沉闷。课后,我耐心听取了师父的点评,也意识到这样的课堂的确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又怎会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呢?更何谈课堂的高效。那次课后,我深入的反思,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往往强势的老师培养出弱势的学生,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在进行有效引导的前提下,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环节。把思考的时机还给学

8、生。古人云:“学贵有疑。”有疑不解无疑是吃饭而不消化。所以在课堂上,我大胆尝试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根据课题提问题的教学环节,把问的机会还给学生。引导的同时,让自主探索。抓住释疑的时机,按学生的思维教学。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找准主要问题,鼓励学生的独特发现,在探讨解决主要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生字、读文本的训练。鼓励学生选择学习伙伴。在组织好课堂纪律的前提下,适当打破教室空间的束缚,允许学生走下座位,让学生与喜爱的同伴一起合作,与自己帮扶的同伴一起交流,使优等生相互充分汲取,学困生得到更多的关爱,养成乐于合作的习惯。四、分层次布置好作业“别类分门,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认知水

9、平和对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所以对于作业的布置也应该“因生而异”。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将作业的布置分出层次。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作业,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更好的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同时,也给了不同水平的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多数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愿意与身边的同学比一比,此时,教师只需稍微鼓励、赞美那些必做题完成认真,选做题也积极尝试的同学们,就可以产生榜样的效应。也可以采用小组的形式,学生自选选做作业,组内分工合作,独立完成。这样,学生完成作业不再孤单,在组内能有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的氛围。五、严格落实检查工作“言出必行,一诺千金。”作为教师应是一字千

10、金、字字珠玑。学生们才会将老师的话深深牢记。从教以来,我对自己的言行都较为注意,说话时,提前都会加以思考,一旦说出口就要努力去做到,布置了任务就要落实检查。在对学生提出规定和要求后,我都要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并及时地跟进完成情况,采用定期检查、抽查等多种方式进行检验。因为,这样的做法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课堂反馈练习的形式,将一节课学到的内容当堂检验,这样老师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便于灵活地变换教法、学法。同时,作为教师的我,能够更加客观、具体的进行课后反思,让每一节课上得有价值,不断向科学性、思想性、前瞻性迈进。随着年级的升高,我逐渐组织学生一同参与到课后反思中来,实现师生共同反思,从多元的角度,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出谋划策。以上就是我关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些许思考。也许,还有很多地方存在弊端,但我会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更多的经验与方法,促进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水平不断提高。真正实现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