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基础信息采集研判应用机制建设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162255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派出所基础信息采集研判应用机制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派出所基础信息采集研判应用机制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派出所基础信息采集研判应用机制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派出所基础信息采集研判应用机制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派出所基础信息采集研判应用机制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派出所基础信息采集研判应用机制建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派出所基础信息采集研判应用机制建设派出所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公安机关实施社区警务和科 技强警战略的一项基础性系统工程,是加强“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 化、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最大限度遏制和减少犯 罪、稳定治安、服务群众、筑牢维稳的第一线,也是新时期通过信息 化建设实现动态社会条件下有效控制治安局势的有效途径。一、派出所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原则要求1、坚持规划先行,突破信息建设瓶颈。派出所工作涉及治安、户政、国保、刑侦、交通、消防、禁毒、 经侦和日常处警等各项业务,上级规定应采录的信息系统特别繁多, 尤其涉及行业场所、重点人员、违法犯罪人员、情报信息等的采集, 由于各种应用软件

2、各自为阵,系统之间不能融合,警种之间界限森严, 网络之间不能互通,信息之间不能共享,大量基础信息需要重复录入, 既耗时耗力,增加民警压力和负担,又形成信息孤岛滩于整合应用。 因此,信息化建设瓶颈的突破,必须树立规划意识,按照“起点高、 规划先”的思路,进行宏观性、全局性、系统性规划,对于上级公安 机关不仅重视增加各个系统的建设,而且重视各个系统的共享整合问 题,打破警种界限、区域,减少重复录入;对于基层公安机关不仅重 视网络带宽的改造和信息的安全建设,而且重视信息采录工具的增 添,建好基层所队标准化信息采集室,为民警配备手提电脑、数码相 机、便携式打印机、警务通、执法记录仪等基本设备的同时,在

3、加强 建设的规划同时,更要重视应用的规划,每建一个系统之初,就要有 相应的推进应用规划,始终坚持“实用为先、以用促建”,如民警培 训、人才储备、机制建设等方面的计划、培训制度,这样所建系统才 能发挥其应有效能,否则就会成为增加基层民警负担的废铜烂铁。2、坚持质量优先,突破信息采录樊笼。基础信息是信息化的生命线,缺乏全面准确鲜活的基础信息,功 能再强大、机制再完美的信息系统,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市公安机关已先后部署了多次信息采录大会战,目前正开展的实 有人口、实有房屋”工作信息采集,要求实有房屋(单位)、实有人 口的信息采集率均达100%,并重奖攻关都是想解决信息采录不全、 采录不准

4、、更新不够等问题。基层公安派出所承担着大量的信息采集 任务,其信息化建设成效也主要体现在信息采集的质和量上。深化派 出所信息化建设,必须树立数据质量决定公安信息化建设成效”的 理念,把信息采集、录入、维护放在首位,切实加强三个规范,全面 启用信息纠错平台,研判,强力推进信息建设化的采录实质和数据。3、坚持加强科技强警。民警素质是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而培训是提升民警素质 的主要途径。针对当前新民警多不熟悉公安业务、老民警计算机技能 偏低的实际,在集中开展骨干调训、全警轮训、专项集训、竞赛促训 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技能大练兵同时,所内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 原则,重点开展岗位培训、跟班培训、信息

5、化平台技术培训、结对帮 扶等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并在所内要设置信息维护专管员,负责对 民警所录信息的业务指导,加强信息系统和设备的管理维护,强力提 升民警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针对当前一些民警仍习惯于靠传统手 段开展工作,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化的强大作用和发展趋势要教育、 引导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公安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切实培养民警“上 班必开机、开机必上网、信息必录入、录入必比对”的意识。二、派出所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1、硬件设施使用。社区民警熟练掌握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警务通、现场执法 记录仪以及视频监控系统、同步录音录像等设备的在实战中的使用。2、信息资源的利用。社区民警将日常工作

6、如人口管理、治安管控、查处违法犯罪等信 息录入相应系统,而且及时通过人口信息、情报信息、旅馆信息、网 吧信息等各类业务系统的应用,适时查询、比对、串并、碰撞,深入 开展网上预警、网上管控、网上排查、网上追踪、网上缉捕、网上研 判、网上调度指挥等一系列主题应用,实现对社会治安的精细管理。3、网上精确作战。社区民警充分利用协同办案系统、全国追逃系统和协同警务平台 等公安信息网络,通过专业手段严厉开展打击违法犯罪系列工作,精 确到位。三、采集派出所基础信息的工作要求1、规范采集对象。派出所作为“人、屋、场”的具体管理部门,信息采集的主要对 象是在高危人群、境外人员、暂住人口、单位从业人员信息以及出租

7、 房屋、废弃空置房屋、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流动人口集中的重点区 域、中小旅馆、危爆物品等。我所作为农村派出所,民警在走村入户 调查时,既要坚持现场核查,着力发现并切实解决户籍管理中“一人 多户、应销未销、应登未登、人户分离、身份号码重码”等问题,也 要落实实有人口的分层次管理,强化高危人群管控。2、规范采集标准。为确保采集的基础信息能够客观地描绘出工作对象的现实状况, 准确评估其现实危害,应当明确各类信息的采集标准,包括必录项、 可录项、录入时限、录入规范等要求,其中“人、屋、场”信息要达 到“八个必采”,即基本情况、照片图片、证件证照、联系方式、居 住住宿、违法犯罪、执业从业、经营状况必采。

8、3、规范、明确采集责任。按照“谁管辖、谁采集、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全警采 集责任,建立“数据、质量考核终身责任制”。对于基层民警,要坚 持随时随地获取的大量工作信息录入系统,包括各项执法活动、治安 管理、服务群众、警队管理等日常工作全部录入系统,并根据掌握的 信息,实行分类分级落实采集更新。对按规定登记的流动人口(流入、 流出人员),符合法律规定和管理要求的旅馆、网吧、出租房等划为 “一般类”;对个人零散务工分散居住的、有过失违法犯罪经历的, 房屋、场所存在治安和安全隐患的划为“关注类”;对个人居无定所、 入不敷出、昼伏夜出等流散于社会面的以及刑释解教人员、五种监管 对象、劳教所外执行

9、、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员、上访重点人员、肇 事肇祸精神病人等“七类重点人员,房屋、场所曾发生各类案件、 事件、事故的划为“重点类”。四、管理派出所基础信息的工作要求1、重点信息研判机制。派出所明确一名民警,专门对所有收集上来的信息开展研判,尤 其对重点人员、敏感时期、关键事件、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摸查,摸清 辖区重点人员动向、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问题及其他热点治安 问题,提前预警。2、信息核查机制。对研判的信息进行编号登记、分类管理,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再次 核查后,若属于案件线索,由所领导组织力量进行查证处理,属于苗 头性治安动态信息及时网上预警发布,属于重大复杂问题并可能收起 群体性事件的信息及时向上级报告属于其他部门管辖则及时通报、 移交。3、信息应用绩效考核机制。按照逐级考评的原则,派出所重点围绕信息的收集、报送、研判、 采用等环节,从及时性、准确性、针对性等评定信息一、二三类, 每月统计、每季评定,年度挤出专门工作经费对民警个人进行奖励, 以奖促用;对年内未完成采集任务或采录信息弄虚作假的,不得参与 评先评优,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