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4160768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执教: 王卫平【教材分析】 月光启蒙是著名诗人孙友田写的一片回忆性散文。在美妙的夏夜里,母亲搂着他唱歌谣、讲故事、猜谜语,在如诗的意境中,他飞向了诗歌的王国。文章语言清新素雅,情意深切感人。披文入情,体悟美感,应是课文教学的着力点。 细读课文,母亲吟诵出来的歌谣令人印象深刻。它明快、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冯骥才说:“民间文化就是老百姓的情感载体,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半。永远是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基。”在教学中,将其中的魅力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既是对“启蒙”的深度理解,也是民间文学在学生文化层面的传递。【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通过对课

2、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体验、品悟、表达,理解“启蒙”的内涵,受到亲情的感染,获得民间文化的滋养。3. 阅读名著,搜集歌谣,丰富语言积累。【教学过程】一、 深情读题,走进歌谣1. 读完课题,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2. 回忆总是那么美好,这节课首先让我们和孙友田一起,踏着月色,走进他们家的篱笆小院欣赏母亲吟唱的歌谣吧。二、 对话文本,沐浴“月光启蒙” 含蓄的歌谣 芳香的音韵1、 读读自己喜欢的歌谣,说说感受2、 了解歌谣的特点(明快、流畅、含蓄、风趣)3、 播放母亲吟唱的歌谣4、 聆听母亲唱的歌谣,感受是怎样的呢? 学生畅谈感受 指名读第四小节,体会作者的感受 品悟芳香”一词,从而体会到

3、母亲歌声的甜美、轻柔 指导朗读,读出母亲的歌声里蕴含的芳香的音韵 师总结,引导全体学生再读这一句,再次感受芳香的音韵。5、 像这样优美而有意蕴的歌谣,母亲还会唱出许多,可是母亲不识字,为什么会唱那么多歌谣呢? 出示句子: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理解两个“长”字的意思。 引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她真是我的启蒙老师。 动听的故事 有趣的童谣1、 歌谣是宝贵的精神食粮,日子虽然清苦,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是不变的,人们把自己的善良、智慧、勤劳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都寄托在了这一首首歌谣中,并让这善良、智慧、勤劳伴随这歌谣代代相传。其中我的故乡不仅长

4、歌谣,还长神话和谜语,快速浏览课文的第六小节和第十至十三小节,看看这些又给了“我”怎样启蒙?2、 母亲给我讲了哪些神话?给了“我”什么启蒙?谜语又给了“我”什么呢?3、 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的理解。4、 出示: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为什么在“我”的眼里,笼罩在月色中的母亲是一尊玉石雕像呢?(引导学生体会孩子对母亲的爱、敬佩,在孩子的眼中,母亲的圣洁、美丽。) 指导朗读:能用你的朗读把“我”对母亲的爱和敬意表达出来吗? 月光下的启蒙 诗歌的王国1、 交流讨论:课文写的是母亲启蒙了“我”,题目为什么要用“月光启蒙”呢?2、 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都应予以肯定。3、 出示最后一小节,师引读,让生领悟“月光启蒙”的含义。4、 再读诗,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三、 读读写写,内化“月光启蒙”1、 出示孙友田在月光母亲中的一段话。2、 师深情地配乐朗诵3、 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写话练习4、 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声5、 师总结,再次深情地读课题四、 拓展延伸 丰富积累1、 读孙友田的母爱三部曲2、 搜集歌谣,互相交流。附板书设计:1 8 月光启蒙 歌谣月光下 故事 诗歌王国 谜语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