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历史小论文MicrosoftWord文档(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4153519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唐历史小论文MicrosoftWord文档(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论唐历史小论文MicrosoftWord文档(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论唐历史小论文MicrosoftWord文档(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论唐历史小论文MicrosoftWord文档(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论唐历史小论文MicrosoftWord文档(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唐历史小论文MicrosoftWord文档(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唐历史小论文MicrosoftWord文档(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 唐 历史起伏跌宕的浪潮拍击出雄浑的声音,那斑驳的齿轮缓缓碾过,掩埋了过错。是非成败转头空,那泛黄的铜镜中,消逝的已太多,只是,如今不屈于平凡的几缕光芒又是什么?我驻步停留,才发现了许多引子唐,没有金戈铁马,折戟沉沙的漫天野马尘埃;也不似涵虚荡漾、薄雾消散的一池春水。不知是它那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英姿吸引了我,还是它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气节迷恋了我,已是不能深究了!但我却知,由李渊称帝开始,便已注定了唐代的不平凡!贞 观 长 歌平庸的君王何止千万,但你那不世才能却始终不会被泥沙掩埋。于是,那一天,玄武门下,血染红了斜阳,毁灭了一切的你,终于踏上了统治之路。所有人唾弃

2、你,你却掩盖住了哀伤,竭尽所能,给人民创造了一片新天地。你不论出身,网罗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不论降将或建成太子旧部,你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征,乃是前太子建成的幕臣,你登位后却不计前嫌,而且事事也听从魏征的劝诫。这更加印证了那句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统治的这段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这等政绩是那些满口仁义的大臣们所料想不到的。看着这般盛世,你终于笑了。我想,你该是无悔罢!大 明 宫 词聪慧如你,也必定料想不到未来会成为一代君王吧!但你做到了,在那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你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君主。你提倡科学,能够破格用人。在你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还下令九品以上

3、民吏自举。你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开创了一个平稳的社会。在无数功绩面前,你并未流露出一丝女孩般的娇羞。但是,你毕竟是一名女子!在寂寞的时候,你会不会想起,曾经的那一番执着?那一番山盟海誓?开 元 清 曲从小,你便显现出了那别于常人的才能。事实证明,你确实有君王之贤,6岁之时便能歌舞,显露出卓越的音乐资质;仅七岁,便敢怒斥武毅宗;最后,还除了太平公主,成为了皇帝。在位期间,你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并知人善任,赏罚分明,最终,造就了第二个盛世。但,在繁华的背后,你是否有了疲惫,是否依旧眷恋着昔日那与月邀歌,随风

4、起舞的日子?但,自古君王多寂寞,你只能与身边的红颜知己倾诉,然,举杯销愁愁更愁。最后,一代君王便已陨落。如今我想,也许,唯有音乐中那份纯真,那种风轻云淡的格调,才是你最好的归所。翻阅着陈旧的红尘往事,我才发现,纵然唐代诗句万千,却依旧无法找出合适的诗句来形容唐代的那一分不羁,一分离乱,一分强盛,一分哀愁。它不仅代表了一代天朝所无法比拟的地位,更诠释了那种自古君王高高的寂寞可悲?可慨!红色之旅(学生历史小论文)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用智慧和汗水筑起了当今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两千多年后的一天,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完成一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奇迹”二万五

5、千里长征。历时两年的红军长征,是中外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谋求解放和发展的凯歌。我们纪念70年前这个震惊世界的历史性胜利的时候,我们为之骄傲,为之感动,并倍感崇敬。长征之途在整个长征的700多个日日夜夜里,红军翻越了18座崇山峻岭,渡过去了24条湍急的河流,穿越11个省,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了10多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封锁,挺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少数民族地区。这支由年轻人构成的红色大军,面对数十万武装精良的敌军,左突右击,忽北忽南,不但拖累了敌人,还使自己跳出了包围圈,最终征服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为党、为红军、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的力量。这支红色大军像一条巨龙毅然摇

6、曳在中国大地上,用他所创造的奇迹,所造就的不朽精神和无言的努力在中国,以至世界的历史丰碑上刻上了不可磨灭的辉煌。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之途,就像漫长的人生之途,红军付出的努力可能比我们一生中所付出的还要多出好几十倍。他们用不畏艰辛、视死如归的的意志走完了这段路途,他们所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见证着他们的付出,他们所洒下的每一滴热血都充满着他们为解放天下穷苦人的不懈追求。二万五千里长征,二万五千里的血和汗。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战士们用他们的热血和汗水,在敌强我弱的不对称条件下,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战略大转移,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长征之艰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多少艰险?受到了多少挫折?遇到了多少难关?

7、这些都是我们这些生活在21世纪,享受着幸福和安逸生活的中学生所无法想像得到的。这些艰难险阻多如海中之水,地上之沙,而且险峻程度不可形容,但红军毫无怨言地挺了过去,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向着心中的那份光明继续着他们实现理想的道路回顾红军长征历程一二: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是红军长征中最为令人惊叹的诸多传奇故事之一,但有谁又会知道渡河的困难呢?大渡河两岸都是横断山脉,崇山峻岭。在安顺场渡口,河幅有300多米宽,流速每秒4米,水深30米。河底乱石参差,形成无数旋涡,俗称竹筒水,可让鹅毛沉底,水性多好的人也不能泅渡。由于水深流急,不能架桥;而船渡时,因对岸渡口有石级,如对不正,碰到两侧石壁上,则船毁人亡。14

8、0多年前,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就是在此险境陷入清军包围而全军覆灭。蒋介石梦想让红军步石达开后尘,竟在这片蛮荒的弹丸之地投入15万至20万人的军队。天险,再加上敌人的重兵,要渡过大渡河,实真比登天还难!1935年8月,红军开始了过草地的征程,而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老红军们曾说:“没过草地路,难知长征苦!”茫茫草地,一望无际,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一不小心就会陷进泥潭失去生命。过草地的大部分时间里,红军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更苦。没有能吃的野菜,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有的战士饿得实在

9、没吃的,就将别人屙的屎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吃是这样,喝也是这样。有的战士,人尿、马尿都喝过。许多同志在战场上没有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的死去。死亡越来越多,后边的人无须向导,顺着络绎不绝的尸体,就可以准确地找到行军路线。长征路上,困难重重: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粮食短缺,环境恶劣,路途遥远而艰险,山高水急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是凡人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但是,红军将士们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保持着严明的优良纪律和乐观的革命精神,没有垮掉,没有散掉,同甘共苦,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敌人,战胜了自然界,也战胜了自己。红军将士凭着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和一往无

10、前的革命精神克服万难,谱写了中华民族革命史上的一段壮丽凯歌。长征之不朽精神长征之途再遥远,长征之艰再困难,都推不倒、变不了战士们心中那不朽的精神长征精神。长征之不朽精神,如高山如大河。在继承和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征途上,红军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了一整套特色鲜明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理想如天,信念如坚;献身革命,不怕牺牲;救国救民,赤胆忠心;紧依群众,患难与共;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胸怀大局,严守纪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团结互助等等。这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它不仅激励了中国人民,震慑了国民党反动派,而且震憾了整个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具有长征精神,就

11、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70年前的长征是这样,70年后的今天也是这样,长征精神并没有随着长征的胜利而结束,也不应结束!它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激励我们,激励中国,更影响了世界! 让我们在又一轮朝阳跃出地平线时,铭记着那奇迹般的红色之旅,传承这不朽的长征精神由“中国”走向“世界” 谈梁启超的“中国论” 梁启超的中国史绪论揭示了“中国民族”发展的主线,即由“中国之中国”发展到“亚洲之中国”再到“世界之中国”的三个阶段历程。以我个人观点,该论颇见道理。(点评:观点鲜明,既点出梁启超的观点,又表明本人的立场。)“自黄帝以迄秦之统一,是为中国之中国”。四千多年前,中原地区出现了国家,夏商周奴隶制王朝的出现

12、和发展,人们创造文字,铸就了辉煌的青铜文化。史诗般生气勃勃的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上的百家争鸣,使其成为历史上思想最活跃、文化最繁荣时代之一;诸侯国的相继变法,推动了封建时代的到来,诸侯的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使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先秦的中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等所限,此时的中华民族和外面的世界还鲜有联系,基本是中国各民族内部之间的交流、交往与融合的过程。因此,先秦是“中国民族自发达、自竞争、自团结之时代”。(点评:紧紧抓住“中国之中国”与外界无过多联系来论述,史论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多角度论述全

13、面而有力度。)“秦一统至清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秦帝国建立后所开创的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为对外交往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此后大凡在封建王朝的强盛时代,与亚洲各国联系密切。汉通西域,开辟中西交往的丝绸之路;唐政府鼓励交往,随着交通的发展和与朝鲜、日本、天竺、波斯、大食等70多国广泛往来,形成“中华文化圈”,对亚洲产生深远影响;宋元时期,随着指南针的应用,航海技术更为成熟,与以亚洲为主的世界各国商贸、文化交流频繁,三大发明的西传,也大大推动了欧洲的文明进程。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以亚洲为主的各国的交往。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明中期以后至清前期中国逐渐关闭了对外交往的大门。中世史,可谓

14、“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颐、竞争最烈之时代也。”(点评:概括了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史实,并能从中央集权、经济繁荣、交通发展等方面,分析影响对外交往发展的因素。明清对外交往大门的关闭,为下段埋下伏笔。)“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拉开了东西方发展的差距。西方殖民者用炮舰打开亚洲各国的大门,中国与亚洲国家一起被迫纳入世界殖民体系、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及亚洲各民族为了摆脱被殖民的命运与西方列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中国的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变法维新、辛亥革命等便是中华民族力图摆脱列强控制,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断探索;而

15、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唯一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的亚洲国家。因此近世史,可谓“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点评:能在世界的背景下看中国,揭示此时对外交往中的被动、中国的落后。)回顾“中国民族”的发展,有喜有悲,有辉煌,有伤痛。历史证明,只有与时俱进,紧跟潮流,民族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强盛,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仍在继续。总评:史论结合,紧扣主题,史料的选取典型有力,最后有感而发,显示出作者基于理性的思考上海高中学生历史小论文评析日期:2008-03-28来源:上海教育信息网 作者:字体:大 中 小 经济乃立国之根本 (点评:以经济为重点论述,且立论简约,观点鲜明。) 1840年,英国的战船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也把中国推进了世界近代化的激流。 (点评:开卷有益,直指核心。“近代化的激流”用得好。) 鸦片战争之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时的世界,英国的工业革命早已完成,成为“世界工厂”,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开始形成,形成了落后的东方和先进的西方的格局。中国的封建经济落后于世界,必然被处领先地位的资本主义经济打败。第二次鸦片战争也随之而来。 (点评:一扣论题。宏观中外,指出了南京条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