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机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149697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机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机制我县农村人口 143.78万(不含城区农民),到2015年年底,已解 决114.2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占农村人口的80%。为保证工程良 性运行,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我县通过调研, 提出了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议。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情况现状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主要问题:一是地表水及地表以下50m范围 内的浅层地下水受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卫生 指标不达标;二是地下水苦咸、氟及铁锰等超标严重。20062015年 年底共建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0处,解决了全县23个乡(镇)360 个村委会114.28万人的

2、饮水安全问题,剩余的29.5万人饮水安全问 题已列入“十三五”规划,计划到2018年,全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 全问题全部解决。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1. 重建轻管问题依然存在我县通过10年努力兴建规模水厂45处,解决了 114.28万农村 人口饮水问题。为了建好、管好、用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1年 成立了利辛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心,把管理的重心转移到 运行管理上。但由于长期形成的重建轻管思维,加上管理机构不健全, 管理机制不灵活等各种原因,使得工程管理仍然滞后,亟待解决。2. 责权不明晰,管理不到位农村饮水工程建成验收后建设单位即把工程的产权和管理权移 交给乡镇,乡镇

3、又将工程经营权转交给村集体,虽然在移交合同中明 确了权利和责任,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维修依赖思想严重,村里仍 然认为是替乡镇代管的,乡镇认为运行中出了问题仍应该由水务局负 责处理,出现了 “人人都管、人人又都不管”的现象。3. 制度落实不到位,运行无台账水厂建成后,移交合同中明确规 定接收方(或经营者)不但要负责水厂安全、水质安全、运行安全,还 要建立与运行有关的日常巡查台账、工程维修台账、水费收缴台账、 运行收支台账等,以便总结每月、每季、每年的运行情况,为下月、 下季、下年运行决策作依据,为全县的农饮建设、管理决策作依据。 但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管理单位都没有建台账,对工程运行情况、 水费

4、收缴情况、收支情况都缺乏了解。4. 净水设备运行不正常,水质化验不及时每个水厂都配备了除氟、消毒设备,这些设备在运行阶段却经常 被闲置,或者是虽然运行了,但长期不进行再生、反冲洗,造成滤料 板结,水质含氟超标。究其原因主要是:(1)除氟设备运行成本增加, 1m3水要增加成本0.20.3元左右;(2)操作水平低,管理人员未掌握 反冲洗、再生的技术。5. 文化水平低,管理跟不上目前兴建的都是电脑控制的标准化水厂,自动化程度非常高。而 村里安排的管理人员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年龄偏大,文化 程度偏低,有的甚至是文盲,他们的饮水卫生意识和知识相对欠缺, 业务素质低、行动迟缓、应急能力差,不能适应

5、日常的运行管理工作。6. 群众节水意识差,浪费严重水费收缴实行二步制水价,每户每年交60元,用40方水,超出 部分另行计算。二步制水价的目的:一是鼓励群众弃用手压井,饮用 自来水;二是提醒群众节约用水。在实施过程中,有的群众为了用完 40方水,用自来水浇菜、浇庄稼、冲洗庭院,甚至向鱼塘灌水,浪 费严重。7. 维护经费不足,设备老化严重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政非常困难,靠政府每年投入的几 十万维护经费是杯水车薪,维修管理难度非常大。由于机制不健全, 筹措资金比较难,导致设备不能及时维护、维修,老化严重,影响农 饮工程的长效性。三、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议1.明晰产权,明确责任

6、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合格、经县政府清产核资后,应坚持责、 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明晰、理顺工程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关 系,明确管理主体和管护责任。2.规范管理,加强监督管理单位要严 格按照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及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 理细则规定的条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同时建立健全各 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管理站、有管理人员、有技术档案、有工程保护 措施、有应急预案。乡镇要成立管理、监督机构,随时检查、监督管 理者或经营者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解决,做到一级 对一级负责。特别是比较敏感的“水价、水质、水费”问题,一定要 做到三公开,让群众吃上明白水。3. 加强培训,提高管

7、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 技术保障,经常组织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 培训工作,特别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要使管理 人员能够及时领会、及时掌握,逐步建立起一支熟悉供水工程技术, 能熟练使用和正确维护农饮工程的专业队伍。对于自动化设备、监控 设备、除氟设备、消毒设备等的维护与保养,由于技术要求比较高, 可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一支技术精湛、服务态度好的专业队伍,常年 轮番对各个水厂进行设备检修、除氟滤料再生等工作。选择经营者或 管理者时,乡镇应本着负责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选择具有一定学历、 年富力强、责任心强、勇于付出

8、、热爱农饮事业的优秀人才,确保农 饮工程运行安全。4. 加强水源地保护,保障水质安全以地下井为水源的农饮工程,水源周围50m范围内禁止堆置和倾 倒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禁止搭建厕所、饲养家禽家畜。以西淝河、 茨淮新河等地表水为水源的贾桥水厂、阚展水厂、东门水厂,在取水 点上游1000m范围内、下游500m范围内禁止倾倒工业废渣、生活垃 圾,禁止取土、放养畜禽等。通过这些措施,保证水源清洁,为农饮 提供优质水源。5. 严格水质监测,确保饮水安全我县农饮管理中心已建成了标准化的水质监测中心,各规模水厂 也都配备了简易的检测设备,应不间断地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 进行检测,农饮管理中心要定期对水源水

9、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 进行必要的检测,并形成常态,以确保饮水安全。6.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饮水安全意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简报、宣传单等方式积极开展宣传工作, 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保护爱惜农饮工程的良好社会风尚。7. 积极协作,相互配合根据农饮安全保障规划,土地、财政、卫生、环保、公安等相关 部门应落实各自的管理职能,明确分工,加强合作,加强沟通,将农 饮工程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农村供水重要产业 来抓,以发挥农饮工程的长期效益。同时建立水厂联网信息化平台, 及时掌握各水厂的运行情况,以便加强管理。8. 加大维护资金投入,落实优惠政策维护资金是农饮工程可持续发挥效益的基础。省农村饮水安全 工程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农饮工程运行维护专项 经费,经费来源:一是县财政预算安排资金,二是通过承包、租赁工 程经营权的所得。具体运作时除政府财政安排外,可以充分利用市场 机制和水价调控手段,推进农饮工程管理社会化、市场化进程,保障 维护资金来源,进而建立起农饮工程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最终走向“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