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141935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5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202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202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202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202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两种爱的用心良苦。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读通课文。教学过程:师:现在我们来学习19课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师:板书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生齐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师:从课题读懂了什么?生:“糟糕”和“精彩”是反义词。“极”和“透”是近义词,是达到顶点的意思。师:能用“精彩”和“糟糕”各说一句话吗?指名说说。师:还了解到了什么?生:我了解了题目为什么要打引号,是引用父母评价说的话。生:“精彩极了”是妈妈对巴迪的诗的评价,“糟糕透了”是爸爸对 巴迪的诗的评价。师:课题是引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做题目,所以用“和”字连起来。看来同学们都

3、预习很认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请看屏幕,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问題: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画出来,与大家讨论。生自由读课文。:糟糕 兴奋 誊写 歧途 启迪 搂住 公司 位置 自豪 奇妙 腼腆min tin 检查预习情况:哪些生字需要大家提个醒?指名说说:师强调:“兴”的多音字:xng xng;“誊”和“誉”;“毫”和“豪”是形近字注意区别;“腼腆”的读音(min tin)等。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师:同学们生字都学得很好,我们看看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1.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4、事?2.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师:生再读课文。师巡视指导。师:谁能来说说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我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巴迪在八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 “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长大后巴迪才明白这都是 出自于对他的爱。师:说得不错,通过预习你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生:通过预习我知道课文的顺序。师:说得真好,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生:时间顺序,文中有出现“七八岁、几年后、这些年来”这些词。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快速浏览全文师:明确学习要求,从文中找答案。:精读童年的故事这部分内容。1.默读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么样?

5、2.父亲的评价又是怎样的?“我”有什么样的反应呢?3.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表现父母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师:(巡视指导)没读完的可以继续读。生读:母亲的评价是:“巴迪,这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生:我从这句话体会到了母亲十分爱巴迪。她看到巴迪会写诗了,很高兴又非常惊喜。师:应该怎样读这句话?注意抓住哪个词来读?(兴奋、嚷,还应该注意标点符号进行朗读)。指读。谁再来试试?(评价:还不够或有点像妈妈)。师范读,读出兴奋、赞扬的语气。(女生读)。这时候巴迪得到了母亲的表扬心里充满了自豪,他如何表现的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生答:“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

6、诗确实是我写的。” “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师:(读出得意的语气)指名读,第三句语气逐渐加强,读出那种急切的语气来。师评价(很投入)。理解词语:得意扬扬、迫不及待。从“得意扬扬”这个词可以看出他感到很满足,有点骄傲。之后,他又是这么做呢?生读句子:“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 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地走近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师:受到妈妈表扬的巴迪,希望爸爸能快点回来,也能得到爸爸的表扬。他等啊等!快到八点了,父亲终于回来了,他

7、心里矛盾极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害怕听到父亲的评价。万万料想不到,父亲的评价居然是: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师:(指导朗读这句话。)这个巴迪来了当头一棒,满怀的信心顿时成了泡影,而且父母也因为这首诗争吵起来了。我再也受不了了,父亲一点也不留情面,巴迪做出什么反应呢?生:巴迪再也受不了了。师:是啊!谁再来读读这一段话,指读(你读。):生读: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师:读完这句话有收获吗?生:这句话中的动词用的很准确。我从这里体会到巴迪还不知道父亲很爱他,他心里十分难过,觉得父亲在责怪他。师:是爸爸不爱他

8、吗?生:不是爸爸不爱巴迪,是因为巴迪已经得到妈妈的表扬了,如果爸爸再表扬他会很骄傲,父亲是不想让他太骄傲,所以批评了他。(板书:批评)还从文中“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如果爸爸不爱他,他可以随便看了一下就可以。(多让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师:(你的理解能力很强。)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目的是为了?生:目的是为了鼓励巴迪。师:从文中哪个句子体现呢?:生读:“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板书:鼓励)生:他需要鼓励。我从这句话体会到母亲非常爱他,母亲希望给他力量,让他坚持写作。师:(理解很深刻)巴迪满怀信心希望父亲也能得到爸爸的表扬,可

9、是结果与巴迪的期望恰恰相反,而且父母亲为了这首诗争吵起来,这时巴迪理解吗?生:不理解!师:巴迪毕竟年纪还小。这段对话描写得很好,谁来当一回爸爸、妈妈?谁来当巴迪?老师当旁白。一起来朗读这段对话。从“这是什么?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师:同学们想一想巴迪的父母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生:如果爸爸妈妈的评价都很糟糕,他就会泄气。也许他从此就不再写作了。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感受?(可以联系实际说说。)生:巴迪是个非常幸福的孩子,爸爸妈妈都十分爱她。生:爸爸妈妈虽然对他评价截然不同,甚至是天壤之别,但都是对巴 迪的爱。师:评价尽管不一样,但都是对巴迪的爱。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可 以想一想,

10、可以有感情的读读,还可以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一画,和同学说一说。生精读课文。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想你们一定有收获了。现在和老师一起感受文中父母对他不同的评价都是对他的爱。记得七八岁的时候生a: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的嚷着这句话是写母亲的神态、语言。从“眼睛亮亮地,兴奋的嚷着”可以看出来。师:说得很好。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描写了人物的什么?生:语言、动作、神态。师:真好!以后描写人物学会从这几方面入手。通过这些句子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当他听到爸爸对他说“糟糕透了”妈妈对他说“精彩极了”都是出于对他的爱。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本节课的内容。老师读开头语,同学们接着读。师

11、读: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指名读:我写了第一首诗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师:听了母亲的表扬之后,整个下午我都怀着指名读:我用漂亮的花体字父亲的位置上。师:等啊等啊,快到八点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这时候我多么希望听到父亲的表扬啊!心里特别紧张指名读: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几个小时。师:爸爸看完了诗,他对诗的评价是生读: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师:这时候我的眼睛生:湿润了抬不起来。师:父母为了我的诗争吵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齐读。我再也受不了了争吵着。师: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要学会正确对待不同的爱。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文中爱的不同的方式。作业布置:1.抄写文中生字,词语。2.为什么

12、面对“我”童年写的一首诗父亲和母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2、体验性阅读教学的探究。、用心读书,体会文章情感。、设计体验阅读环节,理性引导,让学生成为文中的人物,入情入境,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引导多元解读,个性化理解;读写结合,深入浅出,内化情感。体验性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教学中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思、辩、写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

13、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文中两种不同的爱及其作用。、紧扣课题、整体把握。、入情导读、体验角色。、个性解读、深化体验。、读写结合、内化体验。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教学中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思、辩、写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文中两种不同的爱及其作用。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教学

14、重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语句的含义。、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读通课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紧扣课题、整体把握、板书课题,引导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自由读文,用最简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入情导读、体验角色、读喜欢的部分,相机引导,感悟理解。、学生汇报,指导想象我的心理活动和父母的情感再度读文,深化理解。三、个性解读、深化体验、想象吵架情景。、辩论同意谁的评价?四、读写结合、内化体验、读文理解:读最后一段谈理解。、以最后一段为蓝本,以巴迪的身份给父母写信表达感激之情(或自己给父母写信,表达这样的情感。)、学生汇报、总结激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3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