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七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414191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七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七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七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七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七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七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七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七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6课科里亚的木匣,现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板书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课文特点科里亚的木匣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一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想法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结果往往也就不同。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

2、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特点。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 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4)学习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这四个目标的设置既提高了学生的词汇掌握量,同时也达到了从课文迁移拓展到实际的目的。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3、学习重点,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其中(3)(4)两点是本课的重、难点。二、说教法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所讲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从这一点出发,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悬念法带着问题,深入思考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其中提问法和诵读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三年级学

4、生受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完成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大多需要老师的指导。因而我采用提问导入,适时点拨的方法,一步一步展开教学。万法读为宗,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将在本课教学中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三、说学法我班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少数是外来务工子女,因此学生良莠不齐,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圈点生字词和勾画重要句词。这些都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手段,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再贯穿始终,这样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四、说教学程序本课我准备分

5、一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完成目标(1)(2),知道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我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一)复习导入1. 课文按照怎样的顺序,可分为几段?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

6、在变化。(几乎所有的课文,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它的结构、内容以及思想内涵。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要善于从文章的千言万语中抓住最关键的内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构思脉络,理解的它内涵和中心,把握文本。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对全课的学习非常重要。)(二)研读课文1.板块一:学习课文第一段(1)提前出示思考题,请学生分节读第一自然段:妈妈走了30步,埋下了箱子,而科利亚为什么数了10步?(这一问题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课文的习惯,带有目的性的阅读也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2)指名回答后归纳段意:(归纳段意的练习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既可以

7、训练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也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是全方面的训练方式。所以在我的课堂设计中,只要是段意比较明确的课文,我都会让学生做这方面的练习。)2.板块二:学习课文第二段,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1)自由阅读前布置思考任务:找出描写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并读给同学听。(2)教师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并提问: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从这5个挖字,你又读懂了什么?(可以说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也可以说科利亚很想找到木匣子,因为匣子里装着他心爱的玩具。)设计理念(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怎样适当地运用动作词,以

8、达到最佳效果。)(3)抓住关键,引发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1012)小节,找出描写科利亚找不道木匣之后有何反应的一个句子读给大家听。教师出示句子: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引导学生思考: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让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去思考,展开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师生总结出科利亚找不道木匣的可能性有4种:(课件出示)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B、 数步法可能不管用。C、挖的方法可能不对。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提出问题:科利亚是怎么排除前3种可能性,只确定步子有问题的呢?让学生再帮助科利亚分析分析,从课文中找到依据。(4)细读探究,讨论排除讨论第1种可能性:引导学生读科利亚

9、找不到木匣子之后与小伙伴们的对话并出示,点拨学生思考后从他们的对话中找到排除这一可能性的依据。师:由此可知,科利亚断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标大,木匣目标小,目标大的箱子没有被发现,目标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发现,所以木匣一定还在。讨论第2种可能性: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并出示,学生在读后,想一想妈妈用什么方法埋箱子、挖箱子。学生的答案虽然正确但大都不够精炼,这时教师可以帮助总结得出答案:数步法。讨论第3种可能性:读课文,找出描写科利亚他们家的房子的句子。老师引导:房子还在告诉我们什么?由此学生可以得出结论:科利亚不可能把方向搞错。归纳排除,得出结论。

10、师:既然木匣一定在,算术真有用,挖法没有错,那错的无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错在哪里呢?找到写他们离家出走的句子:出示句子: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不多4个年头。老师引导:4个年头,科利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桌互相讨论,教师画好线段后,再让学生上台画示意图帮助理解时间带给科里亚的变化。设计理念体现多种形式解读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数学知识,上台画线段图代表步子,帮助他们理解科利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3.板块三:学习课文第三段(1)齐读最后一段,让学生谈谈所受到的启发。(三)拓展延伸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

11、在起变化呢?(同桌相互交流)布置作业:根据和同学的交流,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通过一件事写下来,可以是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为题目。设计理念创设情境说启示、悟道理,使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达到和谐统一。五、说板书:(略)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及理由故乡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篇经典小说。根据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个固有的特点,以及鲁迅先生思想的深刻性和现实教育性,并结合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中的学习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两大方面:第一,理解景物描写和对比在小说中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第二,感悟小说的主题思想,领会作者的写作

12、意图。当然这两点又都建立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赏析上。二、采用的教学策略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基于篇幅较长,我将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解决人物形象分析,第二课时则重点探讨作者的情感态度,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整个教学流程是这样的:第一课时,首先以故乡行中的歌词导入,将学生带入到故乡情结之中,同时展示文中的“我”见到故乡时的不同于常人的“悲凉”感慨,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就自然过渡到对本文的学习探讨。在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后,会不难发现文中“我”回到故乡产生悲凉心境的原因在于在故乡的所见所闻,在于故乡所发生的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着重表现在景之变和人之变。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解析

13、,我采取圈点勾画以及对比阅读的方法,要求学生找出能体现故乡“景”和“人”变化的语句,然后紧扣语言进行归纳和总结。其中人物分析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地方,正是通过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典型的人物形象的前后变化展示了当时的整个社会风貌。对于人物的分析建议学生以表格的形式从肖像,语言,动作,称呼等各方面进行赏析,同时体会“我”对他们的情感。最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比较两个人物在写法上的异同点,进一步明确刻画人物要抓住人物性格特征,并为表现主题服务。第二课时是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到新课的学习的。紧接上文首先分析故乡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为了让学生能更加透彻地理解,我除了引导学生从文中

14、寻找答案,还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本文的相关的背景知识,做到知人论世。其次是着重通过对“我”的情感体验,明确小说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关于这一问题,我还是通过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围绕课文最后三段的议论性文字一步步深入分析的。对于这三段文字的理解也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尤其结尾一句话鲜明地再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我要求学生结合社会和人生或者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解读。最后是对两节课的内容进行一个总结,再次让学生对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基于还塑造了宏儿和水生这两个貌似当年的“我”与闰土的形象,而这两个人物身上也清楚地再现出作者的某种思想,于是我设计了一个为宏儿和水生今后的命运编故事的作业,目的是培养学

15、生的想象力以及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关于板书,做到简洁明了,又能充分展示课堂教学内容。三、实施情况及教学问题整个课堂教学也算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但是在分析最后三段文字时,学生难以很好的理解,在讨论无果时或是引导无方时,我的做法就是结合相关资料对学生进行直接讲授了,这样的效果自然不是很好,甚至是违背教学规律的,这也是我在这一课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我发现同学们几乎都很善待闰土,但对杨二嫂就比较苛刻,而我们知道鲁迅先生与他笔下的这些小人物应该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即使是被社会挤压而思想扭曲的尖酸刻薄的杨二嫂他也应该不乏深深的同情,但如何让学生在的学习中真正地把握住这一点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教学问题。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时,总是会把文中的“我”与作者混为一谈,这也是一个教学中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