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实验报告一、 液压泵拆装(一)实验目的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实训以达到下列目的:1、进一步理解常用液压泵的构造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的对的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措施 3、掌握常用液压泵维修的基本措施二)实验用液压泵、工具及辅料1、实验用液压泵:齿轮泵2 台 2、工具:内六方扳手2 套、固定扳手、螺丝刀、卡簧钳等 3、辅料:铜棒 、棉纱、煤油等三)实验规定1、实习前认真预习,弄清晰有关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对其构造构成有一种基本的结识2、针对不同的液压元件,运用相应工具,严格按照其拆卸、装配环节进行,严禁违背操作规程进行擅自拆卸、装配3、实习中弄清晰常用液压泵的构造构成、工作原理及重要零件、组件特殊构造的作用。
四)实训内容及注意事项在实习教师的指引下,拆解各类液压泵,观测、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理解多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照规定的环节装配各类液压泵1、齿轮泵型号:CB-B 型齿轮泵构造:泵构造见图1-1 及图1-2①工作原理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互相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毕吸油过程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互相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实现排油过程图1-1 外啮合齿轮泵构造示意图图1-2 齿轮泵构造示意图1-后泵盖 2-滚针轴承 3-泵体 4-前泵盖 5-传动轴②拆装环节1、拆解齿轮泵时,先用内六方扳手在对称位置松开6个紧固螺栓,之后取掉螺栓,取掉定位销,掀去前泵盖4,观测卸荷槽、吸油腔、压油腔等构造,弄清晰其作用,并分析工作原理2、从泵体中取出积极齿轮及轴、从动齿轮及轴3、分解端盖与轴承、齿轮与轴、端盖与油封4、装配环节与拆卸环节相反③拆装注意事项1、拆装中应用铜棒敲打零部件,以免损坏零部件和轴承2、拆卸过程中,遇到元件卡住的状况时,不要乱敲硬砸,请指引教师来解决3、装配时,遵循先拆的部件后安装,后拆的零部件先安装的原则,对的合理的安装,脏的零部件应用煤油清洗后才可安装,安装完毕后应使泵转动灵活平稳,没有阻滞、卡死现象。
4、装配齿轮泵时,先将齿轮、轴装在后泵盖的滚针轴承内,轻轻装上泵体和前泵盖,打紧定位销,拧紧螺栓,注意使其受力均匀思考题1、齿轮泵由哪几部分构成?各密封腔是如何形成? 答: 一对内外啮合齿轮,惰轮,后端盖,安全阀(泵后端盖上的),泵壳,前端盖,齿轮轴(转子),机械密封,轴套,轴承箱,联轴器,马达,密封罐(提供机械密封密封液),密封垫片以及丝堵等各密封腔是齿轮的每个凹齿与泵体的内圆腔壁和端盖三部分构成2、齿轮泵的密封工作区是指哪一部分? 答:齿轮泵的密封工作区就是指主、从动齿轮啮合点两侧的吸、压油腔的区域3、齿轮泵的困油现象的因素及消除措施 答:啮合的两齿间的液压油由于齿的封闭无法排出而形成困油现象齿轮泵困油现象解决措施:是在齿轮啮合处的侧面向排油腔开一道卸油槽,使困于两齿间的油可以被排出以消出困油现象4、该齿轮泵有无配流装置?它是如何完毕吸、压油分派的? 答:外啮合齿轮泵是容积泵,是靠容积变化吸油排油,所谓容积就是两个齿间的面积乘以齿宽,齿轮啮合分开时候吸油,在啮合时候排油,如此往复。
5、该齿轮泵中存在几种也许产生泄漏的途径?为了减小泄漏,该泵采用了什么措施? 答:齿轮泵工作时有三个重要泄漏途径: 1)齿轮两侧面与端盖间轴向间隙; 2)泵体内孔和齿轮外圆间的径向间隙; 3)两个齿面啮合间隙解决泄漏问题的对策是选用合适的间隙进行控制:一般轴向间隙控制在0.03~0.04mm;径向间隙控制在0.13~0.16mm高压齿轮泵往往通过在泵的前、后端盖间增设浮动轴套或浮动侧板的构造措施,以实现轴向间隙的自动补偿6、齿轮、轴和轴承所受的径向液压不平衡力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解决? 答:齿轮泵工作时,在齿轮和轴承上承受径向液压力的作用泵的右侧为吸油腔,左侧为压油腔在压油腔内有液压力作用于齿轮上,沿着齿顶的泄漏油,具有大小不等的压力,就是齿轮和轴承收到的径向不平衡力液压力越高,这个不平衡力就越大,其成果不仅加速了轴承的磨损,减少了轴承的寿命,甚至使轴变形,导致齿顶和泵体内壁的摩擦等 解决径向不平衡问题的简朴措施是缩小压油口,使压油腔的压力油仅作用在一种齿到两个齿的范畴内,也可以采用开压力平衡槽的措施来消除径向不平衡力。
二、 液压控制阀拆装实验(一)实验目的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控制阀的拆装实习以达到下列目的:1、进一步理解电磁换向阀、单向阀、溢流阀、减压阀、节流阀的构造构成及工作原理2、掌握的对的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措施3、掌握常用电磁换向阀、单向阀、溢流阀、减压阀、节流阀故障排除及维修的基本措施二)实验用液压控制阀、工具及辅料1、实验用液压控制阀:电磁换向阀、溢流阀各2只2、工具:内六方扳手2 套、固定扳手、螺丝刀、卡簧钳等3、辅料:铜棒 、棉纱、煤油等三)实验规定1、实验前认真预习,弄清晰有关液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对其构造构成有一种基本的结识2、针对不同的液压控制阀,运用相应工具,严格按照其拆卸、装配环节进行,严禁违背操作规程进行擅自拆卸、装配3、实验中弄清晰常用液压控制阀的构造构成、工作原理及重要零件、组件特殊构造的作用四)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在实习教师的指引下,拆解各类液压控制阀,观测、理解各零件在液压控制阀中的作用,理解多种控制阀的工作原理,按照规定的环节装配各类液压泵1、电磁换向阀型号:34E—25D 电磁阀构造:泵构造见图2-1图2-1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①工作原理运用阀芯和阀体间相对位置的变化来实现油路的接通或断开,以满足液压回路的多种规定。
电磁换向阀两端的电磁铁通过推杆来控制阀芯在阀体中的位置②拆装注意事项1、观测35E—25B 电磁阀的外观,找出压油口P,回油口T 和两个工作油口A、B2、拆解中应用铜棒敲打零部件,以免损坏零部件将电磁阀的电磁铁和阀体分开,观测并分析工作过程,依次轻轻取出推杆、对中弹簧、阀芯,理解电磁阀阀芯的台肩构造,弄清晰换向阀的工作原理3、装配电磁阀时,轻轻装上阀芯,使其受力均匀,避免阀芯卡住不能动作,然后遵循先拆的部件后安装,后拆的零部件先安装的原则,按原样装配4、注意拆装中弄脏的零部件应用煤油清洗后才可装配思考题1、电磁换向阀由哪些零件构成? 答:电磁换向阀重要由阀体、密封组件、凸轮、阀杆、手柄和阀盖等零部件构成 2、电磁换向阀如何实现换向的? 答:电磁换向阀是运用电磁铁推动阀芯来控制液流方向的采用电磁换向阀可以使操作轻便,容易实现自动化操作。
3、电磁换向阀的中位机能不同是由于阀芯上的什么构造特点产生的? 答:液压换向阀的阀芯有许多种,具体数及品种和各个液压阀的制造厂有关阀芯的形式一般是指液压阀处在中位时A、B、P、T四个油口之间的关系,如O型是指中位时ABPT四个油口互不相通,H型是指中位时ABPT四个油口互相相通4、电磁换向阀中的电磁铁电源采用直流还是交流? 答:交流电的优势在于升降压变换较为容易而直流电的特点是较为稳定2、溢流阀型号:Y 型先导式溢流阀(板式)构造:Y 型先导式溢流阀构造如见图2-3图2-3 Y型先导式溢流阀构造示意图1-调节手柄 2-调压弹簧 3-先导阀芯 4-复位弹簧 5-主阀芯①工作原理溢流阀进口的压力油除经轴向孔g 进入主阀芯的下腔外,还经轴向小孔e进入主阀芯的上腔,并经锥阀座上的小孔a 作用在先导阀锥阀体3 上当作用在先导阀锥阀体上的液压力不不小于弹簧的预紧力时,锥阀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关闭因阀体内部无油液流动,主阀芯上下两腔液压力相等,主阀芯在主阀弹簧的作用下处在关闭状态(主阀芯处在最下端),溢流阀不溢流。
当作用在先导阀锥阀体上的液压力不小于弹簧的预紧力时,锥阀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打开因阀体内部有油液流动,主阀芯上下两腔液压力在阻尼孔作用下不相等,主阀芯在上下腔液压力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移动,形成溢流口并开始溢流,来调节系统中的压力②拆装注意事项1、观测YF 型先导式溢流阀的外观,找出进油口P,出油口T,控制油口K及安装阀芯用的中心圆孔,从出油口向里窥视,可以看见阀口是被阀芯堵死的,阀口被遮盖量约为2 毫米左右2、用内六方扳手对称位置松开阀体上的螺栓后,再取掉螺栓,用铜棒轻轻敲打使先导阀和主阀分开,轻轻取出阀芯,注意不要损伤,观测、分析其构造特点,弄清晰各自的作用3、取出弹簧,观测先导调压弹簧、主阀复位弹簧的大小和刚度的不同4、观测、分析其构造特点,掌握溢流阀的工作原理5、装配时,遵循先拆的部件后安装,后拆的零部件先安装的原则,特别注意小心装配阀芯,避免阀芯卡死,对的合理的安装,保证溢流阀能正常工作6、注意拆装中弄脏的零部件应用煤油清洗后才可装配思考题1、溢流阀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导阀和主阀分别是由哪几种重要零件构成的?分析各零件的作用 答:溢流阀是由阀体和阀芯构成的主阀芯上的阻尼孔(固定节流孔)及调压弹簧一起构成先导级半桥分压式压力负反馈控制,负责向主阀芯的上腔提供通过先导阀稳压后的主级指令压力P2。
主阀芯是主控回路的比较器,上端面作用有主阀芯的指令力P2A2,下端面作为主回路的测压面,作用有反馈力P1A1,其合力可驱动阀芯,调节溢流口的大小,最后达到对进口压力P1进行调压和稳压的目的 2、遥控口的作用是什么?远程调压和卸荷是如何来实现的? 答:该阀口可接通一减压阀,用减压阀来控制该口的压力,从而控制溢流的压力也就是说你可以将手动调节打到最大,然后将远程控制口的油接到另一处的减压阀,用减压阀控制该口的压力从而来控制溢流阀的溢流压力)3、溢流阀的静特性涉及那几种部分? 答:溢流阀的静态性能指标涉及:①压力调节范畴②启闭特性③卸荷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