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130015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第十一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第十一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第十一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第十一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在以上几章中,已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也讨论了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现在将进一步说明基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基因是怎样来控制性状的。第一节 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要了解基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首先要考虑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很复杂,由DNA,两类蛋白质:组蛋白(histones)和非组蛋白(non-histones),以及RNA构成。DNA和组蛋白的分量大致相等,两者结合在一起,构成染色体的大部分。非组蛋白的比率有变化,RNA含量很低(图111)。图111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各成分的相对分量。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组蛋白,虽然这

2、两种成分都在基因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多数证据证明,基因的主要特性由DNA决定,或者说遗传信息贮存在DNA中。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间接证据很多,主要有下列各点:(1) DNA通常只在核中的染色体上找到。也有某些例外,例如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等有它们自己的 DNA,但这些结构能自体复制,有它们自己的遗传连续性。(2)同一种生物,不论年龄大小,不论身体的那一种组织,在一定条件下,每个细胞核的DNA含量基本上是相同的,而精子的DNA 含量正好是体细胞的一半(表11-1)。蛋白质等其它化学物质不符合这种情况。(3)同一种生物的各种细胞中,DNA在量上恒定,在质上也恒定;相反地,蛋白质在量

3、上不恒定,在质上也不恒定。例如在某些鱼类中,它们的染色体的蛋白质一般都是组蛋白,且含有少量RNA,而在成熟精子中,组蛋白完全不见了,全都是精蛋白了,RNA的含量也测不出,可见蛋白质在质量上也不是恒定的,不符合遗传物质对稳定性的要求。(4)各类生物中,能改变DNA结构的化学物质都可引起突变。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如果DNA确是遗传物质,那末能不能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DNA的作用呢?这些实验已在微生物中做了。下面我们就以微生物为例,证明遗传物质确是DNA(或RNA)。(1)噬菌体的感染 噬菌体的分子组成比较简单。噬菌体T2约有60的蛋白质和40的DNA,蛋白质构成它的外壳,而DNA

4、藏在它的头部中。当一个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时,它的尾部吸附在菌体上。细菌被感染后,它不再繁殖,在菌体内形成大量的噬菌体,接着菌体裂解,几十个到几百个跟原来一样的噬菌体就释放出来。那末噬菌体感染细菌时,进入菌体的是蛋白质,还是DNA呢?也就是说,在噬菌体的生活史中,连接亲代和子代噬菌体的物质是什么呢?硫仅存在于T2的蛋白质组分中,因为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是含有硫的,而DNA中从未发现过;相反,磷主要存在于DNA组分中,至少占T2中磷含量的 99。所以Hershey和Chase(1952)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来标记蛋白质,32P来标记DNA。把宿主细菌培养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

5、或培养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宿主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就被35S标记上了,或被32P标记上了。两种放射性同位素不能放在同一培养基中,因为两种同位素同时存在时,不易把它们区分开来。然后标记了的细菌用T2噬菌体去感染。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增殖,裂解后,释放出很多子代噬菌体来。这些子代噬菌体被宿主菌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上了,或被标上35S,或被标上32P。实验的第二步,用标记了的噬菌体去感染未标记的细菌,然后测定宿主细胞的同位素标记。用35S标记的噬菌体感染时,宿主细胞内很少有同位素标记;而大多数的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附着在宿主细胞的外面在感染噬菌体的外壳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时,在蛋白质外壳中

6、很少有放射性同位素,而大多数的放射性标记在宿主细胞内(图112)。所以在感染时进入细菌的主要是DNA,而大多数蛋白质在细菌的外面。这样看来,噬菌体注入细菌的物质是DNA,释放的是跟原来一样的噬菌体,可见在噬菌体的生活史中,只有DNA是连续物质,所以说 DNA是遗传物质。(2)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重建 对病毒的研究逐渐深入以后,发现好多病毒含有RNA和蛋白质,却没有DNA。应用RNA病毒进行病毒重建实验,证明在只有RNA,而不具有D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这实验是用烟草花叶病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进行的(Fraenkel Conrat, 1956)。TMV是

7、一种RNA病毒,它有一圆筒状的蛋白质外壳,由很多相同的蛋白质亚基组成;内中有一单链RNA分子,沿着内壁在蛋白质亚基间盘旋着(图113)。约含有6的 RNA和 94的蛋白质。那末在这种 RNA病毒中,遗传信息在RNA上,还是在蛋白质上呢?把TMV在水和苯酚中震荡,把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去感染烟草。单是病毒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单是病毒的RNA,可以使烟草感染,病毒RNA进入叶子细胞,进行繁殖,产生正常的病毒后裔。单是RNA的感染效率很差,可能因为RNA裸露,在感染过程中容易被酶所降解。用RNA酶处理RNA,就完全失去感染力。TMV有很多株系,它们可以根据寄主植物的不同和在寄主植物叶

8、片上形成的病斑的差异来加以区别。例如有两株系,它们的外壳蛋白就不同: S株系(standard strain)的外壳蛋白不具有组氨酸和甲硫氨酸,而HR株系(Holmes Rib Grass strain)含有这两种氨基酸。FraenkelConrat利用分离而后聚合的方法,先取得S株系的蛋白质外壳和HR株系的RNA,然后把它们结合起来,形成杂种病毒(图114,5)。这些杂种病毒,有着S株系的外壳,可被抗S株系的抗体所失活,但不受对HR株系制备的抗体所影响。当杂种病毒用来感染烟草时,病斑总是跟RNA授体的病斑一样,从病斑分离的病毒可被对HR株系制备的抗体所失活。所以显而易见,第二代病毒颗粒具有H

9、R株系的RNA和HR株系的蛋白质外壳。把HR株系的蛋白质和S株系的RNA结合起来,形成杂种病毒。把重建的病毒来感染烟草,也得到类似的结果。此外,小儿麻痹症病毒的RNA,脑炎病毒的RNA,都可单独地引起感染。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不含DNA,而只含有RNA的病毒中,复制和形成新病毒颗粒所必需的遗传信息是携带在RNA上。(3)肺炎球菌的转化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主要来自肺炎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或简写为 pneumococcus)的实验。肺炎球菌能引起人的肺炎和小鼠的败血症(septicemia)。已知有很多不同菌株(strains),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能引起疾病

10、。这些有毒菌株在每一细胞外面有多糖类的胶状荚膜,保护它们,使它们可以不被宿主的正常的防护机构所破坏;当生长在合成培养基上时,每一细菌长成一个明亮的光滑菌落。另外一些菌株没有荚膜,不引起病症,长成粗糙型(R)菌落。 Griffith(1928)发现,用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无毒的R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中,不仅很多小鼠因败血症而死亡,而且从它们的心脏血液中找到活的S型细菌(图116)。活的R型细菌,或死的S型细菌分别注射时,都不引起败血症。这说明,用热杀死的S型细菌把某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有一种物质或转化因素(transformingprinciple)能够进入R型细菌,并引起稳定的遗传

11、变异。Avery和他的同事经过10年工作,在离体条件下完成了转化过程,而不是在活体中。他们把DNA,蛋白质和荚膜物质从活的S型细菌中抽提出来,把每一成分跟活的R型细菌混和,悬浮在合成培养液中。他们发现,DNA组分,而且只有DNA组分,能够把某一R型细菌转变为S型。而且DNA的纯度越高,这种转化过程愈加有效。如果DNA用DNA酶(DNase)处理,使DNA分解,就不出现转化现象。其它的酶对抽提物的转化能力没有影响。所以从一种基因型的细胞来的DNA掺入到另一不同基因型的细胞中,可引起稳定的遗传变异;DNA赋有特定的遗传特性,是遗传物质。我们现在毫不迟疑地接受这个证据,认为DNA是遗传物质。但是在A

12、very等的实验刚发表的时候(1944),人们还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这个实验的。虽然已证明,DNA酶破坏了转化作用,但仍有人争辩说,转化是DNA中蛋白质不纯物的结果,蛋白质才是有作用的因素。随后科学工作者继续纯化DNA,证明蛋白质不可能是转化因素。直到1949年,蛋白质杂质已降低到仅仅是0.02,得到的高度纯化的DNA不仅仍可引起转化,而且DNA纯度越高,转化频率也越高。以后转化试验在多种细菌和培养细胞中取得成功,也有报导在真核类生物,如果蝇、家蚕等取得成功的(表112)。这些转化实验看上去很像定向诱变,也就是用特定处理,诱发特定变异;其实这是由于转化时,供体DNA的一部分整合到受体细胞的DNA

13、中的缘故。Fox-Allen(1964)在肺炎双球菌中, Bodmer-Ganesen(1964)在枯草杆菌中,用同位素标记供体DNA进行转化实验,都证明了这一点。这样,转化是一个直接证据,证明性状本身是不遗传的。在本实验中,多糖类是不遗传的;而遗传物质才是遗传的。这遗传物质现在已多方面证明是DNA(有时RNA)。以上几个实验告诉我们,在含DNA的生物中,DNA是遗传物质,在不含DNA而只含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第二节 DNA的分子结构与复制DNA是遗传物质,那么它的分子结构是怎样的,它能符合遗传物质的多样化的要求吗?它的复制方式是怎样的,它能符合遗传物质的恒定性的要求吗?两种核酸

14、和它们的分布 DNA和RNA都是核酸(nucleicacids)。在说明DNA的结构和复制以前,先说明一下这两种核酸的化学组成和它们的分布。核酸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单体是核苷酸(nucleotide)。每一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磷酸分子,一个糖分子,一个碱基,碱基可以是嘌呤或嘧啶。两种核酸的化学成分的相同和差异见表113。高等动植物体内,绝大部分的DNA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它是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有少量的DNA在细胞质中,它存在于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内。 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核内则更多地集合在核仁上,少量在染色体上。细菌也含有DNA和RNA。多数细菌病毒(噬菌体)只有DN

15、A,植物病毒大多数是RNA,少数是DNA,动物病毒有些含有RNA,有些含有DNA。DNA的化学结构 DNA分子是核苷酸的多聚体。核苷酸是碱基跟脱氧核糖和磷酸连接起来构成的(图117)。因为碱基通常有4种,所以核苷酸也有4种,它们的名称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NA分子就是这4种脱氧核苷酸的多聚体(图118),所以也叫做多核苷酸(polynucleotide)。核苷酸单体的联结通过磷酸残基。每一磷酸残基通过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 bond)把一个脱氧核糖分子的3碳原子与下一个脱氧核糖的5碳原子相联结(图 11-8)。这一点很重

16、要,因为这个不对称性,所以DNA分子有极性(polarity)。如果分子从碳原子在5位置的那一端开始,那末分子的另一端一定有一个碳原子在3位置。由于这种极性,如果一个核苷酸对其它的核苷酸的关系颠倒了,那么这个核苷酸就不能联结到延伸中的多核苷酸链(polynucleotide chain)上。DNA的模型 DNA分子的结构是Watson和Crick最初阐明的。他们从两个线索开始:(1)大量的结晶资料已经累积起来。用X线照射DNA分子,观察射线在照相底片上产生的点子,计算点子的分散角度。每一点子的分散角度代表DNA分子中的一个原子的位置或若干原子团(groups of atoms)的位置。这个技术极为复杂,计算点子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