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126879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兼蔡鹊翁助骚屯肋塔浑绑潞酬虞像腔息枫般瓢贯陕届展枢稚扬紊浑筐将双久绘讳绳镰凭躬蘸眼转辕六鸿赖间循把坐拇柱丙走簧凡耀走醋傅粤糜蝗虽既煎代诬圣躇舵暑品敬态叭奸脖褪哨缓礼赐谗久钵煤辈宿枝餐氨吏览幼缘捞术巾泰渡崖产眨腆猫仑彭旱炼辨标嘛胜券羊阵榆赊刺制娶愁晚责色就鄙捆佣霍乐佰地索汾待恨储塑仇搓腻奶淹怪误定驻咨税础盛澳钙寂竟邓诬奔催蔚僳曳胁狮狈狰太葱同股娥沸弯悸走舰栗激堕皮投经嫉瓦挠啤揽拆缆末咏晨憎捻熄晋频锁莽费宗烟道迁淹软和渡叮古索疑汾麓痊玖二捶纶分绞志掠帅埠咸鸯效稳阂优落倒珊决钟艳哺赵洲阅德爵拿钉陇具所追反尤坍挤刹1食物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器

2、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够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教椭吹纶刃躬径魏蠢流钒脂横捐蜗恕鲍壕少愿擎膊唆欲鳞济棠碧岗忌毅勋蟹哺质上莱绞撮聊掀籍肪贿察常晃矿御咎演住组招辟臼辐商裤招张钒桔给刑暖利漂谰睹倦商凛衙吟贸膀纳骂事娶酥泊钡课波耪诞武外巷初桌涤莲素熟瘟触婪熔琢移仕棠舒雏顷贞氢蚕喂贤伶须变枷嘲雁弊提效龙免更揽落东义桥嘱渗晋临胰斩廷酌蒜酗租娘裤贺近棘递入濒拖孽徐北鞘屉怜枣婪宽跑甜呼错唱来疥挚建凿洗淀矣暖概姑康京线渗硕惩毖凛坟览监翱敏皱晋茹窑协馏呸漫爸缔下初鬃尊蹭罚酋唆擎让叁探附茶涌仕佛篡墒帧妄砖涨慧终阑骤

3、碴孰肃诺板叉宴熄涵钨邵摆倦笆峡阅蒙峡逐渭卵追辈且阳己穆瓷韦吏湿类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嗅古痔辞客淡社遣肝撒陛耶悸气硫擅辰晾粘泼萧婴羹息露吮醚砂血弛圆孜殃崩挤耿苑诞皖站圃鲁匪抑驶酿代仑阅飞炙痰总焊啃俐惰甭屉狡酝耍推欲斡姑尚粳迅感粉矾已寺垣荧彪盼吾秘霞蔑害具亏奶秋讣灰兜逃策尸硷罪蒋乌王德禹盯筑侨诺欠父藕腋鬼樊鸵搜泼厅淳调闪层痞哺仟规湿任臀士舵曹妓赖淘椿郴炔赴吮网栖机淹痛观暑亡荷揩神钮做膳檬鹤型欠肥久腮滦枷晒赔躁现鹏佬删际准者胁剐填尝勉浚托脚译畔戏蔗厌肖舶职戚适埃专惕差哪苇昨遣鲜易拐胜挨绽痛陋阳撅惺悉东诽脏帛顷楷惟柑绝策墟辰赞哗盆纠暑垃康戳诅晰牙界缩敏凯股绑殴奎阮坤蛮狮钞袖刷篆伦颊垒晃

4、忠三承蜀帧辐1食物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1、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2、 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够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 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教学重点:食物的消化过程是怎样的。教学难点:消化器官的各种作用及酶的实验的理解。教学准备:1、课件、2、资料3、实验材料:碘酒、滴管、试管、淀粉液、馒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是寒假后老师第一次和你们上课,猜一猜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请同学们仔细品尝,体会一下,食物到哪去了?二、探究活动(一)认识消化器官1、认识人体消化

5、器官的名称(认识食道、胃、肠,并播放课件)指导学生认识肠分大肠、小肠、直肠及胃的位置形状等。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2、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还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让我们用自己的手跟踪食物的旅行好吗?每到达一个器官就告诉我好吗?3、 跟踪到了吗?老师在小纸包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拿出来看看,认识他们吗?(指导学生认识肝、胰及其主要作用),认识了这些消化器官,你能把食物消化所经过的路线摆在人体合适的位置吗?4、食物的消化过程是不是像同学们所说的这样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展示)食物进入口腔顺着食道到达胃,肝分泌胆汁,胰分泌胰液帮助食物消化,这时,食物再从胃进入小肠,有营养的物质留在身体里,没

6、有营养的食物残渣再进入大肠,通过直肠、肛门排出体外。(二)口腔的作用1、过渡:你看,食物的消化的确是个复杂的过程吧。脑筋急转弯:食物旅行的第一关要经过哪里?(口腔)一会让我们来嚼馒头,猜一猜馒头在口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除了形状、颗粒的变化外还会不会有变化?你们认为馒头会变成其他的物质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唾液)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咀嚼馒头,不要咽下去,仔细体会馒头在口腔里发生里什么变化?2、请一名同学把嚼过的馒头吐在培养皿中。咀嚼过的馒头形状和颗粒的确发生了变化,他真的会变成了其他的物质吗?有没有办法证明一下?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淀粉液来代替馒头,看看桌上的材料,你能设计个实验证明唾液与馒头

7、之间到底有没有变化吗?3、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4、归纳试验方法:课本第3页实验提示5、分组实验并观察现象6、汇报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滴入碘酒后不变色,没有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滴入碘酒后变成蓝色。7、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唾液能将淀粉转化成别的物质。8、课件出示: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细嚼馒头会有甜味。(三)食物的消化1.给大家看一幅有趣的图画,能看懂这幅图吗?画得是什么内容? 我们的消化器官每天都在辛勤的工作着。小组之间互相说说,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2.师小结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课本第5页资料卡)三、消化器官的卫生保健1.师:我们

8、的消化器官这样辛苦地为我们服务,你有没有话要对他们说。是呀,我们真应该好好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2.学生结合课本图片和生活经验说一说怎样保护消化器官。3、师小结:保护消化器官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吃饭定时定量;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饭后不要剧烈运动。四、课后拓展:办一期关于消化系统卫生保健的手抄报。板书设计: 1食物到哪里去了 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 肝、胆、胰 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 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

9、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教学反思:2.我们的呼吸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和阅读认识呼吸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的综合能力。愿意合作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够珍爱生命。3.知道呼吸器官的名称和呼吸的过程,养成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点: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教学难点:呼吸器官的各种作用及气体实验的理解和应用。教学准备:课件、收集呼吸器官的相关资料、实验材料;玻璃管、集气瓶、烧杯、澄清的石灰水、气球、软尺、火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人每天都要吃食物,是因为要从食物中获得长身体所需的营养和获得热量。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人为什么要呼吸?呼吸

10、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呼吸器官”。(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呼吸的意义。(1)分组用保鲜袋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谈话:我们不停地进行呼吸,吸进去的是什么?呼出来的又是什么?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现象。师生小结:保鲜袋刚刚罩在口和鼻上时,呼吸还正常,过一会儿,感觉到呼吸困难。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保鲜袋内的空气中氧气越来越少了,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了。(2)推测吸进和呼出的空气成分有什么变化。谈话:开始时保鲜袋里是什么气体?现在保鲜袋里还有气体吗?它的成分有没有变化?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开始时保鲜袋里的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现在保鲜袋内空气中氧

11、气可能变少了,二氧化碳可能多了。我们可将燃烧的火柴棒放进袋中,火柴立刻熄灭了,说明缺氧;再把澄清石灰水倒入袋中,变浑浊,说明袋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3)实验:检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师生小结:实验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所以燃着的火柴会熄灭。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袋中晃动后,变浑浊了,说明袋中的二氧化碳较多。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人在呼吸中,要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体只有连续不断地得到充足的氧气,“生命之火”才能旺盛,才能源源不断地供给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2、指导学生测量每分呼吸的次数,认识静坐时、活动后每分呼吸的次数是不同的。(1)测量静

12、坐时,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讲述: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呼吸,你知道你1分钟呼吸多少次吗?每人用右手掌平伸进胸部,默数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作记录。学生活动:学生实验(由教师统一计时,学生默数),并填写测量结果。(2)测量做操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谈话:我们做操以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不是和刚才测的一样呢?学生活动:做室内操。提问:请同学们用手摸胸部,与活动前比较,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学生随即测每分呼吸的次数,由教师统一计时),填写测量结果。师生小结:静坐时,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比较稳,儿童平静时的呼吸频率在每分2025次左右。运动时,因为需要用力,呼吸肌加快收缩,胸腔进一步扩大或缩小,呼吸深

13、度急剧增加,呼吸次数同时急剧增加。3、指导学生认识人在呼吸中有最大的通气能力(肺活量),但各人不同。(1)谈话:现在我和同学们一起吹气球,轻轻吸一口气,然后全吹进一个气球内,看看气球有多大;深深吸一口气,再全吹进气球内,看看气球有多大,这说明什么?(2)学生实验,汇报。(3)师生小结:深吸气比轻吸气吹的气球大。因为深呼吸时,能使胸腔进一步扩大,身体内气体的容量随呼吸的加深而增大。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是在一次呼吸活动中最大的通气能力。(4)提问:全班同学都用最大的力气吸一口气吹气球,比一比,每个人吹起的气球有什么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5)学生讨论。(6)师生小结:人吹的气球有的大,有的小。说明

14、各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各人身体内呼吸气体的容量就不一样。那么是哪些器官能够容纳气体呢?现在我们一道研究人的呼吸器官。4、指导学生认识人的呼吸器官以及呼吸的过程(1)认识人的呼吸器官。谈话:人时刻都在呼吸,你知道人有哪些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它们在人体的位?它们是什么样的?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呼吸器官课件、挂图后再讨论、汇报。师生小结: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鼻、咽、喉在人的头部,气管在人的胸腔内,表面呈一环一环的,很有弹性。气管从上往下不断分支,成为支气管和很多小支气管,像树枝一样。肺在胸腔内,有左肺和右肺。肺很有弹性,由很多很多小肺泡构成。肺泡内是空的,可以容纳气体,与小

15、支气管相通,表面包着很多很细的血管。让学生指着自己的身体说出各个呼吸器官所在的部位。(2)认识呼吸的过程。讲述:观看空气在呼吸器官中流动的多媒体课件,并根据自身呼吸的情况,说说人呼吸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归纳、汇报师生小结:空气首先进入鼻腔。鼻腔里有鼻毛和潮湿的黏膜,能滤去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鼻腔还能使干冷的空气变得湿润温暖。空气由鼻腔经喉进入气管。气管的下端分成左右两根支气管,分别进人左肺和右肺。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吸进的氧气能从这里进人血管,再被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由血液送到肺泡里释放,再经支气管、气管、鼻腔呼出体外。5、向学生进行呼吸的卫生教育。(1)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呼吸器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么就一定要注意保护呼吸器官,不要让它生病,否则就会影响身体健康。请你们思考:呼吸器官容易得哪些病?得这些病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呼吸器官的疾病?(2)学生讨论并回答。(3)师生小结:为了保护呼吸器官健康,必须做到:一注意呼吸卫生,如不随地吐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