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岸区商贸服务业发展构想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125481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江岸区商贸服务业发展构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武汉市江岸区商贸服务业发展构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武汉市江岸区商贸服务业发展构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武汉市江岸区商贸服务业发展构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汉市江岸区商贸服务业发展构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江岸区商贸服务业发展构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市江岸区商贸服务业发展构想稿件上网日期:2010-061字体显示:【大】【中】【小】江岸区商务局姚莉廖云峰“十一五”期间,在现代服务业强区战略的指引下,江岸区商贸服务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专业市场实现技术和体量的更新换代,商贸流通辐射服务能力稳步增强;特色路街定位于差异化发展,同业态扎堆效应初步显现;新型商业业态和高端品牌改变了传统商业格局,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了商业的品质和层次;骨干商贸企业和集团、大型城市商业地产项目等围绕沿江商务区、江汉路、三阳路、黄孝河路、二七路、永清片等核心区域集聚化发展,创造和培育了新的商圈,提高了江岸区商贸服务的能级,为进一步优化江岸区

2、商贸服务业空间布局、完善功能、提高区商贸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机遇,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强区战略,跟踪国际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业态组合的新特点,把握市内外不同消费群体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立足区情,充分挖掘区内文化资源,凸显历史建筑风貌。以沿江商务区建设为重点,以重大交通枢纽节点为基本导向,以科学有序的商业网点分层布局体系为主框架,以多业态集聚为发展主导,以产业融合为发展特色,以特色街经济为重要抓手,以龙头商贸企业和高端品牌为引领,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能级、培育集群,将江岸区建设成武汉市和

3、中部地区重要的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和消费中心,促进武汉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形成。 一、主要任务与建设重点按照业态集聚、产业融合、服务多样和品牌高端的发展原则,依据分级设立、分层管理的商业网络体系构建思路,积极引进国内外商贸骨干企业、国际高级品牌和新型业态,鼓励区内商贸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重塑区内商圈发展格局,围绕交通枢纽节点的规划建设,培育商贸业的新增长点,打造新商圈,确立核心商业中心、区域性商业中心、特色专业商业街、社区商业中心等较完善的商业网络布局体系,形成网点布局优化、业态先进、商圈综合功能完善、专业市场提档升级、专业商业街特色突出、社区生活服务便利的商贸服务业发展新局面.1.进一步

4、扩大开发开放,大力引进国际高端品牌和大型龙头企业。吸引跨国战略投资者和国内商贸龙头企业来区内投资,参与摩尔城、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单体百货店、星级酒店、豪华轿车S店、专业市场群、连锁店、专业店、专卖店等多元化业态建设。重点在武汉天地、金色华府、融科天城、新长江国际广场、三阳金城等高档小区,马哥孛罗酒店、香格里拉等五星级酒店,新世界百货等大型商场,民生银行、浙商大厦等5级写字楼设立国际一线品牌服装、配饰、酒品专卖、高档手表、珠宝、化妆品等专卖店和展示店。积极引进美美百货等顶级百货店和爱马仕Hrmes、普拉达Prda、芬迪Fendi等奢侈品牌。抓住竹叶山汽车市场搬迁升级、老城区改造、后湖新城建设、

5、沿江商务区等土地开发和功能升级的机遇,引进布嘉迪、迈巴赫、世爵、兰博基尼等顶级汽车4S店、喜来登、希尔顿等顶级度假酒店、顶级别墅等。发挥教育强区的优势,引进诺德安达、德威士、瑞金国际等顶级私立学校.吸引百联集团、华润万家、物美控股、江苏五星等国内外零售、批发百强企业参与区内商业资源整合,支持凯威、永和、民生大药房等总部企业运用连锁、兼并、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行跨行业、跨地区的发展。 2。进一步加快商业网络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新商圈。充分强调商业定位的协调性和对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益,构建由核心商业中心、区域性商业中心、专业商业街、社区商业中心等组成的分级商业网络体系.围绕沿江商务区的开发,促进核心商

6、业中心江汉路商圈的建设;以二七长江大桥建成为契机,发挥轻轨、公交枢纽等交通通达优势,呼应徐东商圈,以百步亭和后湖为商业腹地,依托汉口东部购物公园和江岸车辆厂搬迁腾退开发,将二七商圈打造成市级商业中心;重点支持武汉天地、华中竹叶山国际广场、中环商贸城、奥特莱斯商务城等区域性商业中心建设;加快中山大道商业示范街和港、澳、台精品风情街、黄孝河路特色商业街、车站路老字号一条街、吉庆街民俗美食街、黎黄陂路酒吧及健身精品街、大智路通讯器材一条街、四唯建筑设计一条街等专业商业街的建设;围绕区内的百步亭和后湖两大居住区组团,以及一批新兴楼宇小区建设,推动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社区型商业业态的发展。 3.进一步

7、加快专业市场提档升级,大力培育具有辐射力、竞争力的专业市场集群,实现商贸物流业跨越式转型发展。支持中环商贸城、丹水池物流市场群等发展为第四代批发零售专业市场,建立强大的交通物流网络、齐备的产品种类、完备的电子交易平台、健全的信用保障体系和便捷的生活配套等一系列配套附属功能,突出专业市场集群品牌效应。鼓励中胜集贸市场、三阳路电动自行车市场、田元综合市场、保成路电子音响市场、香港路茶叶市场、九万坊艺术收藏品市场等传统市场的扩容升级、环境整治和交通治理。依托区内旅游、宗教、文化、建筑等资源,推动艺术家汇集市场、古德寺旅游文化市场、不定期跳蚤新兴市场的建设。积极引进大型专业物流提供商,鼓励区内企业将核

8、心以外业务外包,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推动物流业由实体向虚拟转换,由仓储向总部物流转换,由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物流转换。 .发展城市交通节点枢纽型产业,推动轨道交通与商业整体开发.江岸区内共规划建设12个轨道交通站点,分别是轻轨1号线的江汉路、大智路、三阳路、黄浦路、二七路和堤角站;地铁2号线的江汉路站;地铁号线的惠济二路、黄浦大街、二七路、兴业路、后湖大道、井南路站;地铁6号线的大智路站;地铁号线,竹叶山、黄浦路、永清街站。5条轨道交通以及二七长江大桥、大智路过江隧道、天兴洲大桥、武汉客运港、新荣客运站、江北快速通道等,不仅贯穿中心城区三镇和远城区,还通过综合换乘枢纽延伸至市外、省外。根据轨道

9、交通功能节点及周边区域新城组团规划,同步制订和整体推进相应的商业网点改造和新建规划,推进地铁、隧道、桥梁、港口与商业的结合,推进江汉路商圈、大智路数码板块、三阳路商圈、二七商业集聚区、后湖商业中心等交通枢纽型商业改造与地产开发.注重地下建筑设施资源的发掘和整合,建设复合型的地下商业广场,配套相应的商业辅助设施,形成通畅、便捷、集约型的轨道交通商业新格局。 5。积极发展新型业态,开发商业新生亮点。以新兴业态为重要载体,通过技术升级和理念创新,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升级发展。一是鼓励拓展连锁领域,增加连锁业种,丰富连锁业态。支持中百、家乐福、百佳、屈臣氏等大型超市向百货化和专业化两端发展,既发展集购物、

10、娱乐、休闲、餐饮为一体的购物中心式超级商业中心,又细分市场,发展针对高收入人群和外籍人士,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产品的高端生活剧场超市、ASE超市等。二是支持实体和虚拟商业业态的融合发展.促进自动售货机、目录式销售,多个电视购物频道、直销业等无店铺零售业发展,鼓励淘宝实体店等C2C、2以及B2B电子商务实体店铺的拓展便民业务,提供寄售和代购等特色服务.三是促进体验式主题购物中心的兴起。围绕某一个主题,如南京水游城的水文化、香港青衣城的海洋及航海概念,打造独特的购物体验,积极推动体验式食品博物馆、体验式科技展示中心、游戏体验中心等新业态的发展。四是大力发展高档品牌折扣商店。加快后湖地区奥特莱斯购

11、物公园的建设发展,合理规划停车场地,注重交通通达性,建成荟萃世界知名品牌,兼具购物、休闲、旅游功能的超级购物中心. 6.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围绕“便利消费进社区”的目标,推动生产、生活服务业发展。建立以社区商业中心、邻里中心和街坊商业组成的社区商业分层系统,在百步亭小区、后湖社区等大规模居住组团中,建立以经营高档商品为主的社区商业中心,商业组合主要有娱乐设施、银行、邮政局、超级市场、百货公司及高档商品、商店、餐馆、快餐店;在京汉大道、解放大道、三阳路、香港路等沿街密集型小区中,重点发展邻里中心,以经营中档商品为主,商店组合为普通日常商品商店、诊所、餐馆和小商铺;配合社区商

12、业中心和邻里中心的建设,大力发展主要提供生活必需品的街坊型商业,根据收入水平、住房价位、不同消费习惯等,分别采取会所式、多点式和沿街式的商业布局. 7。实施全区品牌战略,推进“老字号”振兴与繁荣.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实施全区未注册商标的整合工作,积极支持区内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知名企业的创建工作,提升商贸业发展的质量和层次.保护和发扬“老字号品牌价值,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专业管理公司,给予融资担保支持,鼓励老字号开展连锁加盟、培训、管理、成立统一配送中心等业务。将五芳斋、老通城、小桃园、三镇民生甜食、长生堂和荣宝斋等纳入吉庆街中华老字号的统一规划建设中去,以特色街的方式推介老字号产品。对现有老字

13、号和名牌小吃进行摸底调查,强化商标品牌意识,明晰历史遗留产权归属问题。鼓励老字号进行传统手艺的传承和创新,提高传统产品的市场辨识度.促进老字号企业的二次创业,由传统门店向现代食品加工厂转变,支持老字号产品进入超市销售。8.扎实推进沿江商务区建设,促进产业融合互动发展。依托汉口江滩旅游资源和租界建筑历史风貌的独特区位优势,利用已有的商业步行街、国际名品名店、星级酒店、金融机构、商务楼宇、创意中心、红色遗址等商贸、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加快推进珞珈山街旧城改造、吉庆民俗美食街建设、青岛路仓库转型、黎黄陂路酒吧及健身精品街的打造等。通过引进国际一流投资机构和专业公司,以历史风貌保护为基础,以功能更新为

14、标杆,打造国际性时尚展示平台,集聚国内外专业设计大师和优秀人才,促进商旅文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将沿江商务区改造成城市商贸发展的功能标杆、创意文化的展示舞台、休闲娱乐的体验之区。二、商业布局及功能配置 江岸区商业布局的导向原则: 按空间结构,推进点-轴带开发,点即市级、区域性商圈,轴即特色商业街,带即专业示范街和物流发展带,形成点轴结合、以点串带,以带连圈的商圈、特色街和社区商业网状商业网点布局结构.按功能结构,推进集群式组团开发,构建高端品牌引领,多业态结合,多产业联合互动,以专业市场群为辐射极的多层级商圈梯度发展的多层次市场体系。1。培育和构造五大商圈 (1)江汉路-南京路商圈江汉路商圈在武汉

15、城市总体规划中定位为核心商业区,是全市商业的核心,是商业综合服务能级最高、历史最悠久、人气最旺盛的商圈,辐射范围覆盖全市区域以及武汉城市圈其他城市。江汉路商圈由江汉区和江岸区共建,其中江岸区管辖范围主要是江汉路步行街以北的区域。 规划范围:南起江汉路步行街、北至黄石路,西接京汉大道,东到沿江大道的合围区域.规划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 建设目标:以江汉路步行街为发展轴,沿中山大道向北纵深拓展江汉路商圈的发展腹地,通过对中山大道、南京路、保华街、黄石路等区域的二次开发和升级,将规划区域打造成高端名品名店汇集地,对王府井、大洋百货等中档综合型消费进行梯次品质提升、配套互补,增强核心商圈能级。规划内容:

16、以江汉路地铁出口为商圈的核心极点,并与江汉路轻轨站和循礼门地铁站两个交通枢纽节点相呼应,步行街东段江汉关至鄱阳街口形成以金融业、保险业为主体的商业区段,鄱阳街至中山大道形成以国家级老字号及现代国内名牌商品为主体的商业区段。步行街西段中山大道至江汉四路形成以新世界百货中心为中心的综合性的商业区段。中山大道的步行街至保华街段,通过再开发置换原有的低端业态,重点布局高档服饰、名贵珠宝、时尚家居、高级婚纱摄影等,并带动南京路、黄石路利用历史建筑发展高级时尚餐厅、古典茶吧等,结合保成路摄像器材专业街、婚纱扬子街等专业商业街的发展,将江汉路南京路商圈打造成全市高端购物和特色餐饮的核心区域。 (2)三阳路商圈三阳路商圈位于沿江商务区的中心,是内环线以内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