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前章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4124008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前章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际贸易前章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际贸易前章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际贸易前章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际贸易前章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前章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前章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贸易前8章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答案第1、2、3章:对外贸易额指以货币表示的一国的进出口贸易。在数值上等于一国的进口贸易值与出口贸易值之和。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贸易值占GDP的比值转口贸易转口贸易有货物集散地、仓库、堆栈之意,它属于再出口贸易和过境贸易中间接过境的一部分。自由贸易区外国商品可以免税进口,在该区内进行自由储存、分类、包装、改装和简单再加工等升(增)值服务,然后免税出口,借以吸引外国船只和商品进区,发展贸易和转口贸易的封闭区域。 生产可能性边界答:表示一国利用最优技术充分使用其资源生产的两种商品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机会成本:是指增加某种商品(x)的生产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y) 的

2、数量。用y商品来衡量的每单位x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为:x的机会成本 =y/x。相对价格:一国商品价格与另一国商品价格的比值。社会无差异曲线:所谓无差异曲线是用来反映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提供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点的轨迹一般均衡:是指在完全竞争和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所有市场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状况。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孤立地研究个别决策者(公司或国家)的学科。国民供给曲线:经济学用一种曲线来反映商品价格和供给量的相互关系,称之为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在国民收入给定的情况下,商品需求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需求量与商品

3、价格的关系用曲线来表示,称为需求曲线。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MRT)定义为:一国要多生产一件某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由生产点上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给出。边际替代率。社会无差异曲线可用边际替代率来表示(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定义为:在同一无差异曲线上,一国为需求一单位第二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第一种产品的数量。MRTS: 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又叫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of labor for cap

4、ital in production, MRTS):表示某公司在等产量线上增加1单位劳动力要放弃多少资本,为等产量线上一点的斜率的绝对值。第三、四章:重商主义、绝对利益、比较利益、相互需求理论、提供曲线、贸易条件。重商主义:是流行于17、18世纪西欧的一种经济哲学。重商主义者认为,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zero-sum game,一方得益,一方受损)”,一个国家只有当其他国损失时才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因此,他们鼓吹经济民族主义,主张管制进口,奖励出口,政府对所有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管制。绝对利益: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但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效率更低,那么两过就可以通过专业

5、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商品。比较利益: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另一国均处于劣势,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绝对劣势相对小些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相互需求学说:穆勒提出了相互需求学说,用2 2模型来说明贸易条件是如何确定。在比较成本决定的相对价格界限内,两国封闭经济中的均衡相对价格由社会需求强度决定,两国之间的贸易条件(相对价格)决定着两国之间的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条件越是接近本国封闭经济中的相对价格水平,贸易对本国越是不利;贸易条件越是接近对方国家封闭经济中的相对价格水平,贸易对本国越是有利。提供曲线、:提供曲线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它表明一国

6、为获得一定量的某种进口商品,需要提供多少其它商品出口,从供求两方面来考虑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其公式为:T = PX / PM。这里,T代表贸易条件,PX 表示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M表示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第五章: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S-S定理、R定理、纯粹增长利益、悲惨型增长、里昂惕夫反论、人力资本说、R&D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学说、信息贸易理论、要素密集反向。要素禀赋: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要素密集度:产品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或着说是不同要素的密集使用程度。H-O定理: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

7、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商品。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又叫H定理,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会使国和国的工资相等,会使贸易各国的利率相同,会使相对要素价格和绝对要素价格相等。S-S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R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纯粹增长利益: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不考虑贸易条件情况下经济增长对国福利的改善,我们称之为纯粹的增长利益。悲惨

8、型增长:由于增长使一国增长后比增长前更贫困而导致的贸易条件恶化,甚至没有贸易的增长还可以增加国家财富。里昂惕夫反论: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laborintensive commdity),出口的反而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其与赫一俄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人力资本说: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就是人拥有的能提高其劳动生产率的教育、工作培训、健康状况等一系列性状。这就暗示着美国劳动比外国劳动含有更多的人力资本,把人力资本这一部分加到实物资本上,就会使美国的出日高于其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R&D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学说:研究是指与新产品紧密相关联的思路、技术、工艺的

9、基础和应用研究;开发是指新产品的设计与试制。不同国家占有研究与开发的多寡,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而充裕的资金、丰富的自然资源、高质量的人是从事研究开发的条件,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是研究开发产业化的基础,研究开发的变化可以产生新的比较利益,它不是靠扩大已有的规模,而是通过向研究、开发投资取得的。信息贸易理论:信息是可以创造价值并能进行交换的无形资源,是现代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占有信息便会产生贸易,信息本身同时又是可以交换的商品,是一种软件要素。要素密集反向:一种给定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特定要素特定要素: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

10、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第六章: 重叠需求理论、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学说。重叠需求理论:另一位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taffan Linder)提出,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技术差距论:当一国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出新产品后,它可能凭借这种技术差距形成的比较优势向其他国家出口这种新产品,这种技术差距将持续到外国通过进口此新产品后技术合作等方式逐渐掌握了该技术,能够模仿生产从而减少进口后才逐步消失。产品生命周期学说:当一种新产品刚刚诞生时其生产往往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当这种产品成熟并广为大众接受时,它就变得标准化了,就可以用大规模生产技术和素质较低的

11、劳动力进行生产了。因此,对于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会从最早引入它的发达国家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便宜的不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异质产品、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规模经济贸易学说、巴拉萨指数、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差异产品、外部规模经济。产业内贸易:国际贸易中的一大部分包含了同一产业内或同一类商品组中差别产品的交易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产品之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市场区位不同,市场时间不同。异质产品: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尚可替代),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a、国家大宗产品,如水泥、木材和石油的贸易。如中国的南方进口水泥,北方出口水泥以减轻运费负担;b、合作或技

12、术因素的贸易,如银行业、保险业走出去,引进来;c、转口贸易d、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使进出口同种产品有利可图;e、季节性产品贸易,如季节性关瓜果的进出口。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国际产品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这体现在产品牌号、规格、服务等特点的不同上;同时,需求因特点不同也会产生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规模经济贸易学说: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讲,产品的平均成本会受生产规模的影响,生产规模小,劳动分工、生产管理等都会受到规模限制,产品平均成本会比较高。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这种限制会减少,每单位投入的产出会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这叫规模报酬递增,也叫“规模经济”巴拉萨

13、指数:产业内贸易在一国总体贸易(贸易总量,或某一大产业如制造业的贸易总量)中的重要性可以由如下巴拉萨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IIT)(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公式计算:巴拉萨指数=(1|X,i- M,i|X,i+M,i)100,(210)其中,X,i:中国商品i对某国(地区)的出口(FOB),M,i:中国商品i自某国(地区)的进口(CIF);产业内贸易份额也等于1减去净贸易额或产业间贸易额在国家贸易总额中的份额。产业内贸易份额为一个在01之间(或%)的数字。如果所有贸易都是在产业间进行的,则各个产业不是仅有出口就是仅有进口。在这种极端的案例中,所有贸易都是产业间的

14、,产业内贸易份额为0。如果各产业的进口量都与出口量相同(XM),则产业内贸易份额便为1(或100%)。如果某些贸易为净贸易,某些贸易为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份额数值便位于01之间,其数值大小表明着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不完全竞争:经济理论中,有两种市场结构经常成为不完全竞争理论的研究对象。这两种典型的不完全市场就是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垄断竞争:许多厂商出售同一种差别产品,而且进出该产业都比较容易的一种市场组织形式。差异产品:同类产品中产品性质有所差异的产品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整个产业产量增加时,每个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都会降低。第8章经

15、济增长与贸易罗布津斯基定理定义(R)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Labor-saving technical progress 生产中的资本要素的生产效率的增加大于劳动的生产效率的增加,资本劳动比率上升 。Capital-saving technical progress 劳动要素的生产效率的增加大于资本的生产效率的增加,资本劳动比率下降 。经济增长的贸易条件效应是指如果不考虑增长原因与类型,只要增长在不变价格下增加国家的贸易量,该国贸易条件恶化,反之,在不变价格下,增长减少国家的贸易量,则贸易条件改善。悲惨型增长(Immiserising growth)由于增长使一国增长后比以前更贫困而导致的贸易条件恶化,甚至如果没有贸易的增长还可以增加财富称为“悲惨增长”。三、简答题第1、2、3章1、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重要的国际经济问题有那五大问题?答:发达国家不断增强的贸易保护主义及世界将分裂为三大主要贸易集团的趋势;过于频繁变动的汇率(即各国货币国际价值的巨大波动),以及旷日持久的非均衡状态(即汇率长时间远离均衡);欧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