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监管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12041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监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监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监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监管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监管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监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监管报告(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监管报告2013 年 08 月 16 日为全面掌握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的情况, 证监会组织专门力量对上市公司 2012 年度财务报告进行了审阅。 审阅中重点关注了潜在的利润操纵现象, 收入确认、 金融资产减值等重要会计政策的披露,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 政府补助等较为复杂的会计问题,以及财务报告审计、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等方面的问题。对审阅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以问询审计机构、发布年报会计监管简报、 安排专项核查等方式加以处理, 并通过多种方式向市场传递关于会计准则、 内部控制规范执行和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监管标准, 引导会计主体切实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本监管报告

2、对上市公司 2012 年度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 对审阅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和监管建议进行阐述。一、总体情况截至 2013 年 4 月 30 日, 2492 家上市公司披露了 2012 年年度报告,包括主板1436 家,中小板公司 701 家,创业板355 家。根据年报数据,截至2012 年 12 月 31 日,上市公司的总资产为119359.28 亿元,总市值为 230357.62 亿元。(一)总体盈利情况:营业收入保持增长,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亏损公司占比有所上升2492 家上市公司 2012 年共实现营业收入 246307.78 亿元, 较 2011 年

3、增长 8.89% ; 实现利润总额 26986.09 亿元,较 2011 年增长 1.70% ;实现净利润 19653.14 亿元,较 2011年增长 0.93% ,其中,投资净收益3526.28 亿元,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128.20 亿元,营业外收支净额1345.18 亿元,此三项占2012 年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13.07% 、 0.48% 和4.98% 。2012 年度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36 元,较 2011 年下降 24.01%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35% ,较 2011 年下降 1.92% 。 2012 年度 2270 家公司实现盈利,占全部上市公司的91.09% ,亏损

4、公司 222 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 8.91% ,较 2011 年上升 2.17% 。(二)财务报告编制披露情况:总体上符合披露要求,但个别领域存在较大改进空间从年报披露情况看, 上市公司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所增强, 对于涉及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等较为复杂的交易,基本能够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总体来看,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有所提高, 但在个别方面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需加以改进, 主要包括:1 、部分公司财务报告存在低级错误,披露的严肃性有待提高一些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存在报表项目与附注信息勾稽关系不正确、 报表项目串行、 涉及金额的项目数字正负号相反、 账龄分析表未及时更新

5、、 财务信息与管理层分析相互矛盾等简单错误。 一些公司不重视对以前期间可比信息的披露, 年报与中期报告的财务信息存在矛盾,反映出公司对信息披露缺乏应有的严肃、 认真态度。 这些简单错误的存在不仅误导报表使用者,也是部分公司财务信息被媒体质疑的重要原因之一。2 、会计政策披露缺乏针对性,与投资决策的相关性有待加强尽管证监会在2012 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证监会公告201242 号)中,重点强调了上市公司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披露会计政策, 不得以会计准则的原则性规定代替具体会计政策, 披露的会计政策应当体现业务特点, 有助于投资者的理解和使用, 但照搬照抄会计准则原则性规定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

6、特别是在与投资决策高度相关的收入确认、 减值计提等领域, 投资者真正想了解和看到的、 体现公司业务特点的会计政策披露较少。 个别公司甚至并未根据会计准则的变化及时调整会计政策的表述。3 、业务模式、盈利模式不断创新,涉及的会计问题有待研究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创新, 新的业务和盈利模式也在不断涌现。 如何运用企业会计准则 的原则性规定, 对新出现交易的经济实质做出判断并进行会计处理, 在实务中存在不一致的做法, 具体涉及或有合并对价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股份支付计划取消、 合同能源管理收入、搬迁补偿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4、个别公司涉嫌存在会计和信息披露虚假问题,有待进一步核查在会计方

7、面, 个别公司存在在建工程延迟转固定资产以少计提折旧费用、 股权转让价格显失公允导致虚增利润、 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不谨慎等问题; 在财务信息披露方面, 个别公司存在将受限货币资金列入现金等价物、将对合伙企业投资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问题。(三)财务报告审计总体情况47 家具备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为 2492 家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进行了审计, 其中, 标准审计意见报告2404 份, 占总数的 96.47% ,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 88份,占总数的 3.53% 。在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70 份,保留意见 15 份,无法表示意见3 份,无出具否定意见的审

8、计报告。总体而言,财务报告审计质量进一步提高,但在个别方面仍存在问题,主要包括:1 、部分审计报告中强调事项段的使用和表述不合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占非标意见的比例达到 80% ,从强调事项段的内容来看,部分报告强调事项存在适用不合理、 表述不易理解等问题: 一是强调事项不符合审计准则及相关应用指南所规定的范围, 存在滥用之嫌, 如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 会计估计变更增加当期利润等事项作为强调事项; 二是将疑似应予发表保留意见的事项作为强调事项,如对具体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计提金额是否充分和预收款项的列报是否恰当不进行判断, 而直接列入强调事项; 三是强调事项表述不清, 不易理解

9、, 有悖于增加强调事项段以提供必要补充信息的初衷。2 、对创新业务的风险评估不足,审计程序不充分近年来, 上市公司的创新业务不断涌现, 如大型机械设备的担保融资交易、 各种信托业务等。对于这些创新业务的审计, 普遍存在风险评估不足、 审计程序不充分, 以及对其适用的会计政策、交易性质等信息的披露关注不充分的问题。3 、对异常重大交易未给予充分关注对于向控股股东支付大额资产租赁保证金、 毛利率较低的大额贸易业务、 异常委托加工业务、异常资产转让以及政府补贴业务等对财务报表影响重大的交易, 部分注册会计师未充分关注这些异常业务中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 审计程序不足, 对相关列报是否恰当和披露是否充分

10、的关注不够充分。4、对会计估计的审计未履行应有程序对异常会计估计、 依据未来不确定事项作出的不谨慎会计估计, 以及没有详细披露变更原因、或变更原因不足以支持结论的重大会计估计变更,部分注册会计师未履行进一步审计程序,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5 、对会计政策和财务报表总体列报的恰当性未给予有效关注对主要会计政策明显不符合会计准则和证监会监管要求的, 部分注册会计师未履行必要程序,未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 对财务报表总体列报存在的有关问题, 注册会计师未予以有效关注, 如列报中未将负债负数余额重分类至资产、 未将属于非流动资产的预付款项列报为非流动资产项目、列报的资产项目与相关资产的性质不符

11、等。(四)内控总体情况:相关工作稳步推进,执行及披露质量有待提高根据关于2012 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 853 家主板上市公司应在2012 年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其中, 国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 777 家、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 76 家。截至 2012 年 4 月 30 日, 853 家 公司均按要求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其中, 4 家公司内控评价报告披露其内部控制存在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 3 家公司因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被会计师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5 家公司内控审计报告中披露存在非财务报告重大缺陷

12、,另外有 19 家公司被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总体而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得到稳步推进,但在内部控制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 以及内控咨询服务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1 、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差异较大,披露的内控信息可比性差。上市公司分别遵循财政部、 证监会和上交所发布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格式指引, 还有部分公司综合参考了各方面的披露要求, 自行设计了内控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导致内控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内容和格式存在较大差异, 降低了内控信息披露的可比性和有效性, 不利于信息使用人评价上市公司的内控水平及管控风险

13、, 也不利于对上市公司内部规范体系实施情况进行监管评价。( 2 )内控评价报告中内控缺陷披露不充分,存在回避披露缺陷的倾向。多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仅披露了一般缺陷, 极少公司披露了非财务报告的重大缺陷, 甚至, 某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在被会计师出具了否定意见的情况下, 其内控自我评价时仍认为不存在缺陷或者缺陷的影响较小, 公司的内部控制总体上是有效的。 一些即使披露了内控存在缺陷的公司,在披露内控具体缺陷时往往也是泛泛而谈, 如管理制度不够细化、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力度不够、需要强化内部审计职能等,缺乏具体内容。( 3 )内控评价范围不当,内控评价的充分性有待改进。多数上市公司将内控评价范

14、围笼统披露为“涵盖了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的各种业务及事项”, 未披露纳入评价范围单位占公司总资产比例或占公司收入比例等; 有的公司虽披露了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 但没有包括特殊业务类型的重要子公司, 评价范围的充分性存疑。 一些公司采取“两年或三年内轮换一遍”的方法确定每年纳入评价范围的重要单位或业务, 但由于未披露纳入评价范围单位的比例, 能确定评价范围是否充分、适当。( 4 )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千差万别,可比性差,影响了内控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大多数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系直接引述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中重大、 重要和一般缺陷的定义, 或者仅披露定性、 定量标准下应予以考虑的因素, 未制定

15、或披露适用于企业实际情况的缺陷分类的具体认定标准。 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缺陷认定标准不恰当, 例如, 将中注协发布的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 中列举的表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直接认定为重大缺陷; 未分别制定财务报告缺陷和非财务报告缺陷分类的认定标准; 以已发生错报金额或损失金额代替潜在错报金额或潜在损失金额作为评价缺陷严重程度的定量标准,没有考虑潜在的可能错报或损失金额的影响等。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 )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不当, 过度使用强调事项段内控审计意见。 19 份带强调事项段的内控审计报告中, 强调事项内容包括持续经营、 审计范围、 内控缺陷等问题,存在以强调事项段代替其他类型非标内控审计意见的嫌疑, 同时, 一些被强调的事项与内控审计指引及其实施意见中定义的强调事项不符。( 2 )关于内控缺陷性质的披露不清晰,未充分披露内控缺陷的影响程度。部分披露存在内控缺陷的审计报告, 未按照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披露缺陷的性质及其对实现相关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 甚至部分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也未按照要求披露内控缺陷对财务报告内控和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影响。( 3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评价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