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物理《滑轮》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412003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物理《滑轮》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物理《滑轮》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物理《滑轮》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物理《滑轮》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物理《滑轮》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物理《滑轮》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物理《滑轮》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物理滑轮教学设计人教版学校永济市逸夫中学主备人郭 婷教材分析本节重点为理解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纽的作用。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动滑轮省一半力时,“支点位置”的分析是一个难点。本节编写思路是:首先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分别获得定滑轮在使用过程中,其作用方面的规律性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应用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实验探究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对滑轮组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去寻找提重物所用的拉力与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的关系。最后通过几种升降机介绍,让学生知道复杂的机械中有许多都是由杠杆和滑轮等简单机械组成的。教材还利用信息窗介绍机器人,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知道任何先进的机械都可分机械控制系统

2、和机械传动系统,其中的机械传动系统实质就是简单机械的组合,简单机械在高科技领域内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是简单机械的价值所在。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物理课的特点比较熟悉,对物理有一定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滑轮是在学生有初步杠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滑轮的特点、实质较难理解,通过实验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使初中学生易于掌握。教学理念本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使用工具收集证据、处理数据、表达与交流、解释问题等过程,归纳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通过物理建模的方法从理论上

3、将滑轮抽象为变形杠杆,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对已经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工作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初步认识科

4、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教学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教法探究启发式.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学法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法教具滑轮、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细绳、钩码学具滑轮、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细绳、钩码课时1课时课型新课探究其它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时间知识回顾教师提问1杠杆的平衡条件2杠杆的分类学生回答温故知新3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视频:升国旗时旗杆上的滑轮和吊车上的滑轮。引入新课学生观看用生活实例激学习欲望导入新课2新课教学新课教学1.定滑轮与动滑轮教师提出问题:1)同学面前有下列器材:滑轮、铁架台、细

5、线、钩码、弹簧测力计等,如何利用一个滑轮将重物提起?2)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讨论,有几种方式?有何不同之处?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做定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动滑轮。利用滑轮提升重物时,可作为定滑轮使用,又可作为动滑轮使用。这二者之间有何不同之处?教师将各小组分成两个组,每一个组探究一种使用方法。探究完毕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找不同之处。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出以下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用动滑轮时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若忽略摩擦与轮重,使用动滑轮时能省一半的力。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知道杠杆可以是直的也

6、可以是弯的,那么杠杆能不能是圆的?这个滑轮可以看作杠杆吗?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五要素。并得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质。2.滑轮组教师讲叙: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好处是可以省一半力。如果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动力的方向,怎么办呢?通过讨论明确可以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即滑轮组。教师出示一个动滑轮、一个定滑轮及细线等,支给学生探究内容:1)把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组装成滑轮组。有几种绕线方式?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股?2)各小组选择一种绕法进行实验,把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与物重相比较,再数一数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股,你会发现什么规律?总结得到:不计摩擦与轮重时拉力与物重

7、的比值等于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3.滑轮的应用教师提出问题: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滑轮?你能说出使用滑轮的目的是什么?总结学生的回答。小组讨论组装。明确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学生思考、讨论探究。识记结论。思考讨论得出“可以”。思考讨论。组装回答。进行实验找出规律。练习思考、讨论。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能力。训练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能力。训练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87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完成总结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5作业画出由1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在将它颠倒画出由1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并分析后者比前者可多省几分之几的力?板书设计滑 轮1、 定滑轮实质特点应用2、 动滑轮实质特点应用教学反思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了解滑轮的构造,然后将学生按学习小组分成几大组,每组探究一项内容,并向全班汇报探究结论在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不省力的原因。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动滑轮省一半力时,“支点位置”的分析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涉及动滑轮使用时支点随时间变化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