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计划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4119253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计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交流 图片小老师 争执也是学习 图片 家长伞 家长参与 沙 图片 消防队员进幼儿园 图片 鸽子 (四)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教育必须认识到儿童自身、儿童群体以及家庭、社会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作用。 1.利用幼儿同伴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同伴课程资源就是指幼儿同伴中有助于其他伙伴及其自己健康成长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幼儿同伴课程资源存在于幼儿同伴之间的差异性:不同的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有不同文化背景和经济背景,他们有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性格、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知识经验基础、不同的能力基础、不同的价值观,而这些差异都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我们可

2、以利用这些差异资源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在开展主题活动警察叔叔本领大时,请爸爸是警察的小朋友介绍警察的工作;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的祖国真美丽时,让出去旅游过的孩子带来照片,介绍自己的见闻等。 。 。 2.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 家长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老师应主动、真诚地, 本着尊重、平等、合作、支持的原则, 争取家长主动参与幼儿教育活动, 争取家长在物质材料上的支持、知识经验上的帮助与教育经验上的分享。一方面积极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对幼儿教育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 例如, 有的幼儿园在“环保知识竞赛”活动中, 为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他们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查阅有关沙尘暴、酸雨、

3、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保方面的资料, 并请他们利用假日带孩子实地参观并讨论:水怎么变脏了?汽车的尾气有什么危害?垃圾是如何分类的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 帮助幼儿了解和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活动不仅使幼儿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 而且初步培养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家长们说, 在活动中, 受到教育的不仅仅是孩子, 还有他们自己。另一方面要发挥自己在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上的相对优势, 以专业化的知识、判断和反应积极地支持和帮助家长更新育儿观念, 改善教育行为, 掌握更多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增进亲子间的积极互动, 提高教育能力, 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同 图片 奶奶表演 。 3.

4、利用幼儿园社区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作为幼儿园教育对象的幼儿首先是一个人,是我们社会的一员.因此,他们享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没有对儿童的尊重,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 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 教师要将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能力、隐私等。 尊重的作用 如果教师的言行中处处体现对儿童的尊重,注意倾听儿童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愿,就会使儿童意识到他们是有价值、有能力、不可缺少的,从而建立起自信心,获得良好的自我概念,为自身的继续发展奠定基础。反之,教师如果随意呵斥、责备、

5、惩罚儿童,让儿童常常感受到委屈、羞辱,他们便会认为自己是无能的,被人看不起的,从而丧失基本的自尊与自信。这种消极的自我概念一旦形成,将会影响儿童终身的发展。 人格的尊严是无条件的 性别、长相好与坏、聪明与否、品德好坏、家庭地位(经济、政治)、犯错误与否、听话与否、成绩好与坏 不能根据“有用性”和“贡献”“编排”儿童的人格尊严,在儿童尊严上产生分殊和差等,从而使教育不可避免地在尊重和关怀某一部分儿童的同时,歧视和侮辱了另外一部分儿童。 王本余.教育哲学视野中的儿童尊严J.全球教育展望,2007,(2) 2.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 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成员,他们享有不同于成人的许多特殊的

6、权利,如生存权、受教育权、受抚养权、发展权等,这反映了人类对儿童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的认可与尊重。但是,儿童毕竟是稚嫩、弱小的个体,他们对自己权利的行使还必须通过成人的教育和保护才能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应当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因此,教师不仅是儿童的教育者”,也应当是儿童权益的实际维护者。 公开课 许多幼儿园都有这样的惯例,对上级领导或园外老师上“公开课”或“展示课”时,上课教师总是选择一些她认为乖巧、聪明、听话的小朋友参加,而另外一些小朋友则没有这样的机会让保育员带他们到外面去溜达;公开课提问时,老师总是提问哪些教师认为“能干”的孩子,而那些“不能干”的孩子把手举得再高,老师还是

7、不提问他 有的连上课的机会都没有 3.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案例:瓦拉赫成功的启示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首先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十分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因此,当时瓦拉赫的父母只好尊重老师的意见,然后根据瓦拉赫的意愿,让他改学油画。可是没过多久,瓦拉赫在画画方面的劣势又显现出来了他既不善于构图,也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他的画画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瓦拉赫是绘画方面的不可

8、造就之才。” 面对如此“笨拙”的孩子,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而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的智慧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在同类学生中,他的化学成绩遥遥领先 瓦拉赫的成功,给我们教育的启示是: 一是,每个孩子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人都有各自智能的强项和弱项,如果孩子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强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地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二是,有的孩子我们认为他“笨”,可能仅仅是我们以其弱项给其贴的一种标签而已。我们之所以觉得孩子“

9、笨”,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他们的弱项,而没有发现他们的强项,如果哪一天我们发现了他们的强项,那么,他们就会变成这方面“前程远大的高材生”。因此,不要因为孩子在某一方面“不可造就之才”,就将其整个人及其今后的发展全部否定了。 三是,父母要努力帮助孩子找出其最强项。由于经验和能力限制,年少的孩子不一定能了解自己的强项,这就要求父母多与孩子接触,多研究孩子,必要时还可请有关的专家为孩子研定适合其发展的最佳方向,以便使其能得到最佳的发展,为社会作出其应有的最大的贡献。 (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育计划、设计教育活动时,应当注意: 1.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

10、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教育必须促进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陈毅同志曾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个飞行员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无产阶级觉悟,一起飞就飞到敌人那里去了,怎么能让这样的人驾驶飞机呢?另一个飞行员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但技术不过硬,一起飞就被敌人打下来了,这样的飞行员有什么用呢?自然,一个体弱多病的人,连陆军尚且不够条件,就更谈不上当飞行员了。”这个比喻充分说明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任何一方面的(超常)发展不能以牺牲其它方面的正常发展为代价 所谓的特长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幼儿的全面健康地发展为代价。 以突出特色为要旨的所谓特色幼儿园应特别注

11、意,千万不可为了突出办园的特色,而忽视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的任何一项教育活动都应该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体育:育体也育心。 音乐:促进幼儿音乐素质发展,同时,也要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如合唱、音乐宣泄、唱歌也要注意对幼儿身体的保护等。 选择任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从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选择。 2.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 协调发展包括几个方面: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各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儿童各种心理机能,包括认知、情感、性格、社会性、语言等协调发展;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儿童个体需要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 身心 宏观与微观 3.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

12、教育除使每个儿童达到国家统一要求的标准之外,还允许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可能性,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让不同的儿童在不同的方面能够实现自己有特色的发展,而不是千人一面。 案例:让小兔子跑个痛快 有这样一则小兔子学游泳的寓言:小兔子是奔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大家都认为,这是小兔子的缺点。于是小兔子的父母、老师强制训练小兔子学游泳。但是小兔子耗了大半生的时间也没有学会,小兔子很疑惑。智者猫头鹰说:“应该有一个地方让小兔子发挥它的奔跑特长。” 小兔子疑惑,我们可不疑惑。父母、老师对小兔子教育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只注重改正小兔子的缺点,不重视小兔子的优点的发挥。二是,父母、老师对小兔子教育不是依

13、小兔子的天性而教,而是逆其天性而教。 在现实的教育中,类似“教小兔子游泳”的教育现象也真不少。 比如,对小孩在学校学习,师长注意的不是孩子最擅长的科目,而是他成绩最差的一科。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师长只指导和鼓励孩子如何把最差的学科学好,以便其将来能更好地全面的发展,而很少指导和鼓励孩子如何把最擅长的学科学得更好。 而对孩子的品性,师长关注的不是孩子诸多的优点,而是他的缺点。我们许多师长时常这样认为:让孩子们努力改正缺点,只要孩子改正了缺点,他就会变得更好。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关注的是孩子的缺点及其改正,而很少想到要将孩子的优点发扬光大,我们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能是“没有缺点”,没有个性的平庸的

14、孩子,甚至有可能还会是极度自卑的孩子因为如果我们经常关注的都只是孩子的缺点,那么,孩子很可能也会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这样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自卑的心理。 幼儿初期的孩子是好奇好动好独立好游戏的,但许多师长却逆孩子的这一天性而教。许多家长怕孩子“出事”,怕孩子累着,他们或是过分地限制孩子的活动,或是为孩子的生活包办一切,不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孩子稍有差错(如打翻了杯子或尿床),即施以惩罚,使孩子学会见人就感到羞怯,遇事就丧失信心,对自己的能力充满怀疑,这也是日后孩子出现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潜在原因。孩子在幼儿期的时候,许多家长不是让孩子参加各种游戏,通过各种游戏来发展孩子(许多家长认

15、为游戏是在浪费孩子发展的时间),而是提前教导孩子学习知识(如读、写、算)或才艺(如绘画、弹琴、舞蹈),将孩子提前置于不成功便失败的压力之下,其后果不仅是拔苗助长,无济于事,甚至在人格发展上,会使孩子形成以后遇事退缩与事后内疚的人格特征。 (三)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关注全体受教育对象的同时,还应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很久以前,动物们决定创办一所学校,以适应日益变化的世界的需要。在这所学校里,教授一个由跑、跳、爬、游泳、飞行等科目组成的活动课程。为了便于管理,所有的动物学习所有科目。第一批学员有鸭子、兔子、松鼠、鹰,以及泥鳅。 案例 动物学校 鸭子在游泳这门课上表现相当突出,甚至比他的老师还要好,可对于飞行这门课,只能勉强及格,而对跑这门课感到非常吃力。由于跑得慢,他不得不每天放学后仍留在学校里,放弃心爱的游泳以腾出时间练习跑步,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脚掌都磨破了,终于勉强及格。而他的游泳科目,由于长期是能够接受的,所以除鸭子本人之外没有人在乎这一点。 兔子在刚开学时在班级里是最出色的,但对飞行科目感到非常沮丧,因为老师只许他从地面上起飞,而不允许从树顶上起飞。由于他非常喜欢跳跃,并花了很多时间致力于发明一种跳跃的游戏,结果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